农业机械工业五年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分析解读
工信部近期发布的首个行业规划《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再度锁定农机工业,这份《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政府名义发布的农机工业五年规划,对农机工业意义重大。为详细了解《规划》的有关情况,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暹国。
解读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洪暹国在采访中表示,农机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为“三农”提供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的产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并要求为了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要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
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机械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是现代农业的支撑。农业机械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备的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资源充分与有效利用、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改变农民增收方式和推动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但是与农机强国相比我国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开发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水平低,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产品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造成恶性竞争,而很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产品,不能生产或没有形成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主要靠国外进口。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
未来五年,我国农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农机工业的调整和振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农机制造业的振兴,制定并实施《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解读二: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是什么?
《规划》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意见》精神,切实执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农机工业的发展要求,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线,坚持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优化行业结构,实现由农机生产大国向农机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规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保持农机工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规划》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但“稳定”必须以高质量的增长为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服务“三农”特殊的、具有公益服务性的不可或缺的行业,同时又是面临国外企业强势竞争的弱势行业,《规划》不仅要解决农机工业经济规模增长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集聚有利于产业持续发展的资源,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解读三:应如何理解《规划》提出的农机工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
洪暹国说,《规划》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产业规模的目标,即到2015年,农机工业总值达到4000亿元,出口贸易额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
二是创新能力目标。建成协调有效的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平台,在大型农业动力和作业装备领域实现重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大突破,推进新产品开发。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开发的新产品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产业能力目标。广泛采用现代制造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初步形成集科研开发、主机制造、关键件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形成5家年销售收入在150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的产品能够基本满足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成为世界农业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农机工业要重点抓住六个方面的任务,实现确保农机工业稳定增长,突破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主要是从“调结构、促创新、上水平”的主线出发,根据行业特点,提出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
一是要抓住当前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农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农机行业准入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战略重组,鼓励农机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要突破重点产品核心技术瓶颈,优先发展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50~70马力节能环保型水田拖拉机、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甘蔗收获机、棉花收获机、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农机具、保护性耕作机具、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机械等,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
二是要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增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突出“四个围绕”,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即:围绕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等重大产品开发,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围绕发动机、传动、电控、液压等核心部件研发,增强农机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围绕科研手段和条件的改善,提升农机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试验试制能力;围绕科研机制创新,支持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依托农机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抓紧建设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和农机具等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急需的关键性农机产品和技术研发,集中力量攻克困扰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营体系的需要,提高农机具的适用性。加强农机工程学科建设,加快动力机械、配套机具研发制造人才的引进,增加技术储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团队。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