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控股集团荣获“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
在4月28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颁奖典礼上,凭借执着的创新精神和领跑行业的突出业绩,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记者从颁奖大会现场获悉,组委会将中国工业大奖的至高荣誉授予潍柴,是为了表彰其坚持不懈的创新发展精神,以及在汽车及装备制造领域做出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中国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突破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潍柴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代表我国工业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以树立一批优秀标杆企业和项目,并带动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大奖包括“中国工业大奖”和“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两个层次奖项,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
无可否认,在中国内燃机领域,潍柴引领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步伐。近十年来,潍柴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实现了科技自主创新的突破,中国内燃机行业才具备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能力,而潍柴的科技“软实力”也成就了其发展的“硬实力”。
潍柴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整车、动力总成和汽车零部件三大业务平台的企业,分子公司遍及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在中国山东、陕西、湖南、湖北、上海、重庆、江苏、黑龙江等8省市设立了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集团在全球拥有员工45000人,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74%。名列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17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3位。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自主创新典范企业”、“中国制造业最具成长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2007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质量奖。
潍柴——装备制造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者
潍柴坚持科学发展观,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国发动机行业全系列、全领域最大的提供商,其中10升以上高速大功率发动机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位。
一直以来,潍柴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资本结构以及人才结构等方面调整,开创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2002年开始,为打破国外知识产权的垄断,潍柴持续加大资源投入。2005年至2007年,公司成功自主研发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排放标准可以达到欧III至欧IV标准的蓝擎发动机。2008年,公司引进德国MAN公司27/38、32/40系列万匹马力中速船用柴油机技术,进一步完善了中速柴油机产品线。2009年,公司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一举获得16-32升发动机技术,掌握了16升以上游艇及工业电力发动机技术和产品。2009年底,公司顺利重组扬州柴油机公司,完成了“由重入轻”的产品调整。同时,通过引进VM公司D/RA系列产品,公司实现了多缸小排量高速机升级换代。07-09年,公司利用三年时间自主开发了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5升、7升WP5/WP7柴油机,填补了中国动力在该领域的空白。目前,公司已经形成大、中、小功率发动机协同发展,全系列、全领域发展的产品布局。
在市场层面,2005年,潍柴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市场结构调整目标,即:国内市场三分之一、国际市场三分之一、后市场服务三分之一。现在,潍柴发动机在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客车、船舶、发电设备等领域,占有率分别达到42%、84%、30%、50%和40%,同时在美国芝加哥、法国马赛、白俄罗斯、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业务平台。后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以专享服务、专有配件、专用油品、专属设备、专业再制造为核心的“5P服务特色”,初步实现国际、国内、后市场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
同时,潍柴坚持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2004年,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成为我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在H股上市的企业。从2005年起,先后收购湘火炬、法国博杜安、扬柴动力等公司,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同时,结构调整又为企业重组并购提供了有力保障,潍柴用资本之手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潍柴始终坚持人才第一战略,在培养、引进人才上开放思维并加大投入力度,
年仅29岁的李士振是潍柴技术中心电控小组副组长。他带着一群年轻的员工,担负着国Ⅲ、国Ⅳ发动机电控系统和后取力系统的研发。31岁的尹晓青是应用工程部船机分部副经理,他主要负责船机和主机厂的技术对接。而与这些年轻人不同的是,有着丰富的国际大公司工作经验的林知伸博士,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美国,离开舒适的环境和亲人来到潍柴,成为潍柴动力技术总监。林博士说,他看中的是这里创新的激情和潍柴自强不息追求世界先进水平的执着劲头。
从原本的“人才匮乏”到今天成为吸引各类人才的“人才高地”,潍柴并不是靠令人咋舌的高薪,而是靠技术研发机制的创新,以及人才成长成才的软环境。多年来,潍柴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打破传统的技术开发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适应市场要求的激励机制,激发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活力。
对于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认为,一是要创造一个干事业的平台和环境,二是有一个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够真正做事情。近几年,企业每年拨款1000多万元,用于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每年拨款150万元,设立人才培训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输送科技人员走出国门参观考察,进行学习深造;同时给予企业人才特殊岗位补贴和职务补贴。这一系列激励措施,为科技人员实现个人价值、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潍柴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积蓄了力量。
近10年来,企业研发人员由不足50名,发展到现在的2000人研发队伍。特别是2009年抓住金融危机时期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不稳的机会,先后三次到美国招聘人才,利用市场机制,成功引进47名海归人才回国创业,使企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高管团队成员中,15%以上拥有国际大公司从业背景,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