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全地面起重机发展记:向大吨位挺进(图)
垒筑安全之强
徐工起重机 向大吨位挺进
一方面全地面起重机产品被作为最具创新力的事件列入当年“行业十大新闻”,而另一方面却迎来了一片置疑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全地面起重机太高端,在中国没有市场”。
之所以有这样的置疑,是因为全地面起重机技术含量高,从使用角度讲,由于采用了大量高新技术,对操机手素质能力要求高,整机价格也高出同类产品许多,中国市场“消化不了高端设备”;从研发角度讲,与同等级的汽车起重机相比,需要在更小的尺寸范围内进行整机布局,同时还要满足同等甚至更卓越的起重性能,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于安全、低耗、可靠设计方面的高度重视,这对于一向“发展大吨位就是要敢于用铁”的国内企业来说,不仅在技术上是全新挑战,而且耗资巨大,同时还会面临新品无法转化为商品的危险。
尽管全地面起重机的研发之路异常艰辛,尽管2002年徐工重型还处于“一穷二白”,刚刚脱离亏损的阶段,“但无论如何,徐工重型必须在全地面上有所为,有所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集团战略的指向和志向。”对于徐工重型最初的“全地面选择”,徐工机械副总裁、重型公司总经理孙建忠介绍,正是在这种坚如磐石的信念下,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强大支撑下,徐工重型全地面起重机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获得了当时能够得到的最优资源,以及始终如一的信任和关怀,“只要认准了方向,就绝不能动摇。”
的确,这绝对契合徐工重型对未来的判断:全地面起重机技术必然会成为大吨位起重机的主流机型,这个方向不会错。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徐工重型的抉择,也让她因此练就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巨擘。
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全地面之路后,首当其冲是安全问题。
“需要我们付诸关注的方面太多了。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产品自身设计缺陷将导致的安全问题,也要考虑到因用户采用不当的操作方法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对于工况,我们必须有千千万万的设想模拟,我们必须找出世界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施工场景。这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但是我们也必须捞,必须走下去。”对此,徐工重型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史先信介绍说,在安全方面要用极度苛刻的态度来考量。
为了解决这点,徐工重型在产品设计阶段便加入了“预先防范”。在设计方案中,徐工重型采用了主动安全性装置和多重安全保护装置,把包括电动转向在内的上百种故障模式都考虑了进去,充分保证了行车和施工作业的安全。
一路走来,徐工重型技术团队们总结了几十万种失效模式,并将其概括成“安全、环保、可靠、先进”八个大字,张贴在企业的每一个地方,指导着徐工产品从研发、生产到装配的每一处细节。
向大吨位挺进
2003年徐重同时推出125吨、50吨全地面起重机,其进取速度令整个行业为之惊叹!但其中艰辛却只有徐重人自己知道。
125吨是2001年与25吨同时启动的项目,首次采用了单缸插销伸缩臂与底盘多桥多模式转向驱动技术,过去仅有的经验也只是感觉上的,具体到实际操作,攻关难度相当之大。整整一年,关键问题总是解决不了,研发人员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上级领导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为了不给他们增加压力,反倒多是鼓励。愈是如此,攻关小组里的一干成员心里愈是难受,那些日子他们经常半夜里会因为想不通其中的问题而彻夜难眠。
“当时国内没有那么大的轮胎,我们的13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轮胎就老出问题,进口的轮胎装上总是漏气,先是认为轮辋有问题,换了轮辋还是不行,又发现我们用的是有内胎的轮胎,而进口产品的轮胎是没有内胎的,最终是找到了一个轮辋供应商,我们自己做了好几轮,持续攻关了两年时间,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中心丁宏刚主任说,通过这件事研发人员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搞全地面起重机产品研发不是简单投资一套设备就行了,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配套环境较差,国外容易做到的配套标准,国内却不行,必须改方案,重配套。“很多人指责说我们中国企业抄袭国外,但客户、制造、配套是根本无法抄的,即便是现在还是有壁垒的,我们只能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2003年3月24日是125吨底盘成功下线的日子。回忆两年来已历经的无数次失败,技术团队的每一个人,已经没有勇气坐在车中感受下线的成功。“这一次又会是失败吗?”但当看着倾注了全部心血的125吨底盘稳稳驶出厂门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转瞬间变成了成功的喜悦:“3月24日,比我们的生日更值得纪念”。
为了攻克椭圆型截面吊臂技术这一前沿核心技术,徐工技术团队几乎翻遍了所有国内外资料,用最先进的设计分析软件一步步地进行了充分的计算论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几十个方案。白天,他们同工人师傅们一起做试验,晚上他们再一起将实验数据进行计算修正。 “如何控制好板材成型过程中的应力释放,如何更好地借助应力释放发挥出板材抗屈曲性能,是最头疼的问题”中国第一根“U”形臂的打造,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集合了技术人员和工人技师的智慧“现在我们月产圆弧臂700根,全世界第一。”徐重一分厂吊臂成型单元的工人师傅自豪的说。
125吨单缸插销伸缩臂与底盘多桥多模式转向驱动技术的突破,为徐工继续向更大吨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徐工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