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内燃机高速发展 九大障碍待排除

2011/01/30 10:15中国工业报

“十一五期间,我国成为内燃机制造大国后,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已开始进入量的发展转向质的提升阶段。”日前,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邢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

邢敏总结说,在车用发动机领域,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厂为主导的制造体系,商用车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厂和专业内燃机生产厂并举的制造体系;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形成了以内燃机制造企业为主的制造体系;摩托车用发动机和通用小型汽油机形成了区域产业集群制造体系;船舶、铁道机车和其他特种用途内燃机形成了各自健全完整的制造体系。

除了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行业以国家出台实施的节能减排各类法规为目标,结合国外先进技术自主研制开发了一大批为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道内燃机车、内燃发电设备、石油钻机和国防装备等配的新一代先进发动机产品。

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技术性能和排放水平明显提高。在小排量乘用车用柴油机领域,以国四排放标准要求为目标,产品为“十二五”期间的市场需求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储备。

我国内燃机工业在产品自主设计和研发方面起步较早,具有较好的基础,自主品牌的国产内燃机及其零部件产品体系健全。“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下,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努力,通过自主设计和开发、通过对外合作和技术引进,内燃机产品技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高新技术领域,如电控技术、新型燃烧技术、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排气后处理技术以及一系列内燃机基础零部件新技术,在产品中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各种代用燃料发动机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混合动力技术通过自主开发及与国外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排气后处理系统和电控共轨系统的自主研发取得了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

把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是我国内燃机行业的传统经验。根据这个经验,燃油系统行业以科学的态度,结合掌握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瞄准使用市场,开发了不同类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时满足了柴油机主机制造企业在产品实现排放法规升级要求下的实际需求。

随着现代内燃机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催化、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和精密制造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融合多学科知识的人才培养尤其重要。我国43所具有内燃机专业的大专院校和庞大的企业研发中心,通过厂校多种模式的合作,培养造就了一支从事内燃机教学基础理论研究、产品研发及应用研究、生产制造工艺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工程技术队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国家科研体制的改革下,分别创建了国家、省、市、企业级技术中心(实验室),并由此培养了一批在产品应用和市场服务中卓有建树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制造企业规模发展的组织结构方面,部分排头兵企业围绕配套主机产业的发展,通过资本、资产兼并整合等多元化形式,组建形成了规模优势的企业集团,或与配套主机厂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由此打造出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由内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他们的出现引领了产品产量向其汇聚,产业的产品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结构和经营机制发生了科学的变化,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发展了系列产品平台,缩短了研发周期,加快了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的步伐。

邢敏说,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成为内燃机制造大国之后,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建成一个资金多元化、产品多层次、持有先进的主导技术、装备和管理现代化的新型内燃机工业体系。

九大问题阻碍行业发展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内燃机生产大国,但在我国国民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很多制约内燃机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社会化保障体系以及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历数内燃机行业“十一五”成就之后,邢敏话锋一转,“从行业看,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规模效益低,缺乏集团优势和品牌知名度,核心技术缺失较大,高技术层面没有竞争优势等。”

他总结了目前行业存在的九大问题。一是内燃机行业整体规模优势不突出,产量很大但效益不高。制造体系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

二是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层面缺失竞争优势,部份核心技术仍然依靠国外。由于科研开发投入不够,再加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行业技术创新能力长期处于弱势,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内燃机先进技术软件的开发能力落后,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整机和零部件产品的研发过于依赖国外,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

四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仍然严重,行业内非理性竞争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利益的趋使、资本市场多元化、区域GDP增长等因素,致使水平性能低下的同类产品,重复立项、重复上马建设的现象在局部地区非常严重,破坏了供需市场的和谐发展,阻碍了行业正常的发展和进步,更阻碍了我国内燃机产品及其配套主机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与竞争。

五是测试技术与设备严重缺失和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内燃机行业在教学、科研、生产制造、技术标定、试验检测等环节,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依赖国外现象非常严重,几乎到了空白的地步。关键检测设备和仪器绝大多数需进口解决,严重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发展。

六是在内燃机研发和产业化制造链条当中,主机与零部件协同、协作的合作关系还存在着门槛和不协调。

七是在内燃机替代燃料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认知和政策支持的问题,导致扩大研究的力度不足,试验研究范围不大,研究经费短缺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八是内燃机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生的不平衡现象。国家在传统能源动力装置(内燃机)和新能源动力所给予的支持严重失衡。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但作为消耗我国石油能源60%以上的内燃机产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类移动机械的核心动力,其主导地位不应动摇。特别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中所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更应持续给与大力扶持。但目前在国家政策、投资,特别是科研开发资金以及税收等方面,内燃机行业获得的支持显然太小。

九是作为中间产品,在政策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内燃机作为中间产品,面对上游原材料供应以及配套主机,在国家各类支持政策中所能获得的发展支持力度始终处于边缘状态。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消耗能源和排放污染的特性,致使各类技术法规、质量管理等强制性约束政策直接对其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此种局面导致内燃机行业既承担了很重的社会责任但是又享受不到应有的政策支持。期望这种局面在“十二五”期间能得到改观,以满足内燃机行业超前发展的要求。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十二五”期间柴油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十一五”是我国柴油机行业发展的最快时期之一,在此期间柴油机行业在自主创新、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出口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一五”以来,柴油机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水平及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此外,柴油机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企业重组步伐加快,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外贸出口方面,柴油机行业主要产品出口数量及金额均有较快增长,出口产品结构、贸易方式也在不断优化。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柴油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近几年,柴油机行业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从2007年总产值不到1000亿元,到2010年,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9%。 据统计,2010年我国柴油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670家,较上年增加32家。全年行业实现销售额1676.38亿元,同比增长35.58%;实现产品销售利润210.76亿元,同比增长49.31%;利润总额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63.42%。 目前,国内柴油机企业以三资企业为主,2010年,三资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5.37亿元,占据了全行业42.67%的份额。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重也较高,其中国有企业2010年累计实现266.54亿元,比重为15.90%。 前瞻产业研究院柴油机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进入深化阶段,并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其中收入分配政策调整推进消费持续升级,新型城镇化带动房地产相关行业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将提升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竞争优势。预计,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行业应均维持增长势头,因此柴油机市场总体上还将延续较快的发展态势,不过领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 (责任编辑:马瀚明)[详细]2012-07-12 10:53

重庆城口:2015年水利投入累计将达50亿元

日前,笔者从城口县委十一届十三次全委会上获悉,到2015年,城口县全社会水利投入累计将达50亿元。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城口县水利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速: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解决了15.8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城乡防洪堤16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平方公里,新开发水电23万千瓦。未来5到10年,城口县将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围绕实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发展投入、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方式、体制机制创新"四大突破",加快建设民生、平安、生态、资源、科技"五型水利",重点抓好骨干水源、饮水安全、农田水利、防洪保安、水电产业、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六项工程",依法治水、科学兴水,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到2015年,城口县全社会水利投入累计达到50亿元。建成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建成一批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一批农田灌溉工程,新增有效灌面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幅提高;建成一批防洪保安工程,县城和乡镇场镇所在地主要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适度发展水电产业,水资源开发利用更加科学合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水质优良成果进一步巩固,水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完善水利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形成较为科学的制度体系。另据介绍,到2020年,该县将基本建成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详细]2011-12-19 09:59

国内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及未来发展展望

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即将发布,重点方向包括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5大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是衡量一国装备工业强弱的标志。2009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还不是一个装备制造强国。规划通过明确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将有助于我国装备工业改变目前大而不强的局面,在世界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目前,我国装备工业的产业规模虽已位居世界首位,但高端装备仍满足不了需要,不得不大量进口。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机械产品用汇达2553亿美元,行业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比如在关键基础零部件方面,这一问题尤为明显。“十一五”时期,我国液压机、风电设备、高速列车、火电和核电设备、数控机床等主机产品发展迅速,但这些主机配套所需的高端零部件越来越受制于进口,进口数量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而且交货期也越来越没有保障。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挖掘机行业累计销售16.58万台,增长78.52%,但工程机械配套所需高端液压元件仍需大量依靠进口,行业利润的70%被进口基础零部件所吞噬。在行业运行方面,由于受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市场动荡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增速明显回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对外贸易也出现持续逆差。“这其中既有低端装备产品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原因,还有高端装备内需巨大,机械产品进口倍增,对国内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认为,机械工业的这些发展新动向正在预警:我国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必须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客观而言,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我国装备工业来说,是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对企业来说,也是提高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减少对于进口产品的依赖,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来获取更大产出的必由之路。从近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厚积薄发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我国重工业化已进入到提速阶段,轨道交通建设、航空航天产业、河海船舶工程、海洋石油工程、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后发优势,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另一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而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要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必须倚重于生产装备的高端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旺盛的市场需求,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然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攻高端必须夯实基础,突破技术瓶颈,下大力气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蔡惟慈说。实现高端装备的国产化,自主创新是关键。发展高端装备不能仅仅满足于研制出了个别的高端产品,而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强化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开发并实施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提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还需要重视市场培育。据介绍,目前在我国部分高端制造业领域,并不是没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但由于是“首台套”,用户往往会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对自主品牌的产品不信任,不敢采购和使用。对此蔡惟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应用示范力度,组织实施高端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通过为企业提供产品技术运用服务,扩大影响,吸引潜在市场,从深度上挖掘市场、培育市场。[详细]2011-11-24 09:50

专家解读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国家针对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全行业振兴发展的纲领和蓝图。对于保持行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更是一项事关全局、立足长远、关系各企事业单位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 自2009年12月27日,工信部装备工程机械司委托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及制定工作以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充分利用掌握的数据、重要案例、国内外发展的成果等,围绕调整转型、创新升级战略,深入、前瞻、开放、创造性的实施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该规划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十一五”以来的成绩和问题,特别关注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又结合调结构、转方式,指出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想、预期目标、工作重点、应对措施及建议,充分反映了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和关切。其中,广大企事业单位和协会各分支机构,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工信部装备工程机械司领导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多次的指导。 2011年4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又组织了行业权威专家对规划的草稿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意见。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该规划再次进行修改并上报工信部装备司审核批准。2011年7月31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青岛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通过工信部装备司王建宇处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副秘书长王金星及规划主要撰稿人、原副秘书长茅仲文等行业内权威人士的观点,对该规划进行深度分析,共同把脉“十二五”规划的闪亮点。 “十一五”的辉煌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天灾人祸,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凭借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和实施的4万亿投资等一揽子计划,全行业不仅企稳回升,还创造了发展史上最辉煌的5年发展期。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行业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162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67亿元,其中2009年的销售收入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09年,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有1400多家,其中主机企业710多家,资产总额达到2210亿元。 除了规模增长突飞猛进,行业在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5年来,全行业共有106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9种大型工程机械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发展领域;我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09年的88.5%,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同时,行业生产集中度大幅度提高,2010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1家,2010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全行业的85%以上;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代理商体制初步形成,售后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在国际市场方面,2010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87.4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45.7%。国内企业的自身定位也从行业领先转变为国际领先,纷纷在海外设立工厂和研发机构,并购海外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等。同时,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于2006年9月18日成立了“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行业分中心”,为提高人才素质,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此外,面对经历了地震、泥石流等不平凡的“十一五”,我国企业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素质,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专家解读 王建宇:“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骄人业绩,规模总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2010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的销售额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85%以上,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苏子孟:“十一五”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5年来,共有106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其中,10项是一等奖,37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 茅仲文:就目前中国工程机械整体规模来看,资本输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动力之一。企业的发展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通过海外并购、合资等方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打造自身竞争力。同时,国家也应该对这些方式给予支持与鼓励。 #d1cm#page# “十二五”期间的市场需求预测 面对“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从国内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将由投资拉动型向低碳、绿色、高效、节能型方向转变,提高了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率在20%左右,这将对火暴的市场需求有一定抑制。 从总体投资构成分析,城镇投资将占到85%左右,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仍然是建筑业的活力。同时,国家还将加大水利工程、海洋工程、铁路、公路、城镇公共交通等的建设。对于西部大开发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也将进一步扩大。综合来看,“十二五”期间,国内市场需求仍然是主导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也是国际工程机械需求量最大的热点市场。到2015年,我国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370~8510亿元。 但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持续增大;人民币升值处于长期上升通道,进口有可能扩大,出口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偏低、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关键功能零部件和基础工艺落后;受投资和消费需求趋紧的预期和几年来产能增速过快的影响,部分企业订单可能不饱满、账款回收困难等不利因素,使保持行业稳定较快发展的困难增加;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形势更为严峻。 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将转入调整期,未来几年仍然存在美国、西欧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各国新一轮经济振兴计划难以协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货币不稳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预计到2013年国际工程机械销售额将逐步回升到金融危机前的趋势,其中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主要市场,从而加速“十二五”后期国际工程机械的需求增长。据预测,2015年主机产品国际需求量将达2100亿美元,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将达260亿美元,成为世界出口大国。 专家解读 王建宇:工程机械还应当在应急救援方面做出更突出的贡献。近年来,在抗击罕见的雨雪冰冻、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当中,行业上下表现出了胸怀全局,不畏艰险,精诚团结,爱岗敬业的精神品德,受到社会的高度赞扬。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当中,全行业向灾区捐赠设备和现金共计达到2.8亿元,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苏子孟:从国内的发展环境和需求预测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预测,到2015年,我国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370~8510亿元。 茅仲文:据分析,在9000亿的销售规模中,一半以上应该是资本输出的增值,具体表现为引进先进技术等。所以,提高技术含量和扩展科技创新是“十二五”期间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时间上来说,2013年应该是销量增长的主要时期。 #d1cm#page# “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发展战略: 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主要产品达到国际平均先进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指导思想: 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观为发展动力,市场为导向,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发展主线,认真领会、贯彻中央各项相关政策、强化宏观引导,规划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和积极因素。 主要措施: 一是必须继续将深化经济体制与机制改革放在首位,继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 二是要调整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重心,将政策面、资金面、管理层和人才资源向行业三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专业基础材料)倾斜,引导和培养出一批专、精、特的能满足主机产品配套要求的工程机械产业基础。 三是必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助攻目标来实施,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对共性技术研究的软硬件投入提高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 四是必须加强一流创新研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供一流水平的创新研发环境,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 五是进一步落实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包括创新研发体制与机制改革、政策配套、行业管理层、市场引导以及企业发展思路等问题。 专家解读 王建宇:发展工程机械行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利用好一切资源和积极因素,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努力拼搏。 苏子孟: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相关政策,强化宏观引导,规划、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和积极因素,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突出重点。 王金星:首先,我们应当按照工信部的部署,加强工业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这应当贯穿于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排头兵企业,应当做好表率,树立典型,然后近一步向行业推而广之。 #d1cm#page# “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根据之前国内市场需求及国际市场的发展预测,考虑到进出口顺差进一步扩大,产品技术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规划》预测2015年全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的水平,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7%。 在整体目标的引领下,《规划》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 科技发展目标推动行业科技战略联盟的组建;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加强产品可靠性的共性技术研究;通过轻量化设计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的应用研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0种以上产品的轻量化设计,并形成示范应用;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研究;加快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以及远程故障诊断和通讯技术的升级;开展工程机械产品节能技术研究和工程机械产品能源多样性技术研究;加强工程机械产品人机工程学研究。 质量、效益目标对发动机、液压系统、传动部件、光电子信息系统等各环节进行可靠性研究,使主要产品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由400h提高到600h。具体目标应为:流动资金周转率行业平均达到2次/年以上,先进企业达到3次∕年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年以上;通过科技创新,工业增加值由21%提高到25%以上;行业平均年利润率指标保持在7%以上。 出口目标“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出口有3大增长点:大型工程机械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出口机遇增加;已经形成批量出口的中小型机种的出口额上升;由于政策的支持,零部件出口值得关注。 节能、降耗、减排发展目标改造传统制造工艺,提高专业化生产化规模,达到节材5%,能耗降低15%。大部分产品尾气排放由国Ⅱ过渡到国Ⅲ标准,包括噪声、振动等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企业生产工艺排放基本无污染。 专家解读 王建宇:“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还是要把握好市场发展的节奏,企业要关注市场,要关注用户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我们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性能水平。还是要加大创新能力的建设,当然,企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才。 苏子孟:26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分别是挖掘机3万台、装载机4万台、推土机6000台、平地机3000台、建筑起重机1万台、叉车8万台、压路机1.1万台、摊铺机800台、轮式起重机1.6万,履带式起重机1500台、混凝土搅拌车1万台,混凝土泵车1500台和旋挖钻机800台。 茅仲文: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是“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现今,我国产品在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不足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要持续占领市场,企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力资本的建设,国家也将针对这一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这就为企业指明了发展侧重点。 提升质量是“十二五”期间的一个重点。目前,我国产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故障多和服务不到位。企业应该紧抓生产管理问题,建立工程实验室为产品性能提供保障。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在后市场方面取得用户信任。另外,工程机械中心可以尝试采取面向整个行业的开放运行模式,为行业的技术交流提供便利。 #d1cm#page# “十二五”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工程机械行业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发展历程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技术和质量的提升,2000年前后实施的国际化配套更促进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自主创新,获得了市场认可。但是,面对国际化的竞争,要想成为工程机械制造强国,则显得竞争手段不强,自主创新理念不够深入。具体体现则为产品研发、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与国际主流企业的差距。 除了主机产品研发水平的欠缺外,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发展更成为严重制约行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目前,工程机械一般配套件生产供应充足,完全能够满足主机厂供应量的需求,且还有出口,2008年出口量达到42.82亿美元,平均每吨价格2834美元,基本上是原材料与劳动力出口,生产能力远大于需求。但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配套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平均每吨价格超过8万美元。例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严重紧缺,能力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反差强烈,从而影响着中国工程机械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 再加之,现今,我国是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例如,轮式装载机、叉车、挖掘机、塔式起重机等产品生产企业均多达70多家。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平台,仅靠模仿或通过中介渠道廉价获取产品技术资料,这就使得企业运作成本以及进入市场的成本降低,从而造成了低水平、同质化且无序的竞争状态,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主流新设备的技术研发与管理的完善是行业应该攻克的重点,但同时,二手设备交易体系的规范,高效、低耗等安全产品的研发也是行业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正在运行使用的设备约350万台,每年消耗燃油约6500万t。部分运行设备陈旧落后、能耗高、排放超标、液压油跑冒滴漏、安全无保证,在交易过程中相互坑蒙拐骗、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国产二手设备市场秩序混乱,促使了进口二手设备市场加速发展,中国成为了国际二手机市场的集散地。例如,二手挖掘机2009年进口2万多台,2010年上升至3.2万多台。这样不仅扰乱了中国的市场环境,更违背了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贯彻,是亟待治理的问题。 最后,《规划》指出,行业应加紧标准化工作的制订。标准化工作是行业进行技术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一把利剑,衡量行业技术与法规标准制修订水平,就是看是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还是保护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原有标准化工作体制一直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是标准化具体技术内容及条款已过时;二是标准化管理和支承体系与改革脱节,过去行业标准大部分是在专业研究院具体归口负责,改革以后这些研究院所都进入企业或公司化管理,经费来源受阻;三是原有标准水平不利于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发展。所以,抓紧制订适应市场经济的标准体系是“十二五”期间行业在规范市场方面应作的努力。 专家解读 王建宇:过去我们发展是重主机、轻配套,这是我们行业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因为没有市场,我们的产品肯定是发展不起来。但是,由于配套件核心技术的欠缺,行业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制约,针对发展当中的这些关键的瓶颈,一些硬骨头,可能要进一步下功夫、下力量解决了。 苏子孟:自主创新理念和能力有待加强。主要是自主创新的理念不够深入,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足。具体体现到产品、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这里面大型骨干企业做得比较好。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说,还是存在着差距。 苏子孟:行业原有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法规的要求。而且,原有标准化管理和执行体系与改革脱节,行业标准大部分是完全在专业研究院所制定出来的,没有接受足够的实践检验。制定一个标准必须得3/4以上的委员认可才行。 王金星:为了市场,企业可能会采取多种方式。有些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近年来为了占据市场份额,采取了一些过于宽松的商务政策,甚至有企业的应收帐款占到了营业额的一半以上。这样的话,对他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有很大影响。行业协会必须协同所有企业进行自律,维护好现有的商业环境,使所有企业在一定规则下有序竞争。 #d1cm#page# “十二五”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按照“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及调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思路,节能降耗、减排、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作为工程机械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和中心任务。 集中力量提高工程机械配套用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 提高工程机械产品动力配套性能。筹划建立工程机械和大型农机产品配套用柴油机实验中心,并与工程机械行业大型企业密切配合,共建研发平台或创新联盟。 工程机械动力传递与系统优化是降低燃油消耗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设计,负荷传感控制,将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和功率分配得到合理利用,使发动机功率输出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使发动机在恶劣工况状态下得到安全保护。这种技术目前已成为国际工程机械的竞争亮点,也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节能减排、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的重要研发方向,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主流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是燃油消耗大户,应作为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点任务抓好、抓落实。 全力抓好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的产品开发和高精化、规模化制造。通过市场导向,支持、培育、发展关键液压件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同时,实施几个示范工程,提高液压件行业的总体制造技术与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清除重主机轻配套的发展思路,通过市场导向,支持、培育、发展中高压系统的液压泵、液压马达、多路阀、比例阀等关键液压件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特别是当前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的创新型并以取得初见成效的企业,通过择优选择,将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及时服务到位,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液压元件属于高精类产品,相关的生产技术管理标准、质量标准等都与一般加工制造业不同,集国际液压件行业专家之经验,液压件的产品质量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对专用传动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开发。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产品结构优化、可靠性、耐久性、噪声控制等系统研究与开发,要加强对齿轮钢材、高强度铸件毛坯、摩擦材料等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对二次、三次配套,近期必须在国际先进技术中摘优选择,走国际化二次配套的制造路线。同时,编制专项规划,引导、培育行业中规模型企业发展,提高生产集中度,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企业。 实施智能化工程,提高产品智能化控制的技术水平 实现智能优化控制、故障自诊断、安全保护逻辑控制、信息反馈可视化,是当今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十二五”期间对工程机械重点主流产品都要达到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要实现本机和远程的智能化控制。 #d1cm#page# 继续支持发展大型工程机械 重点发展单台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并已纳入重大装备制造业大型施工机械的19种机型的产品,国产化率要达到65%以上。 重点支持研发生产的新产品 加快研发海洋工程施工机械;发展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综合技术;加快发展城市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装备;支持发展新型施工升降机、自走式和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高空作业吊篮、叉装机等产品;加快工程机械各类附件、专用属具的研发制造,在全国培育几个属具制造基地;加快发展环保节能型仓储装备;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机械和混凝土制品机械;大力推进旧工程机械产品回收再制造工程。 培育发展航母型国际知名公司和一批专、精、特的中小型企业 打造3、4个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级企业集团和5、6个500亿元级企业集团,成为国际知名公司。同时,要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及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使行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提高工程机械行业检测试验技术水平 应对国家级检测中心进行投资扶植,与国际水平接轨,否则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就没有话语权。 建立二手设备的交易管理机制 对二手设备交易及现役设备的流通管理列项进行专题研究,培育和建立有序、规范、高效的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和管理机制,将现役设备纳入可追溯管理体制。 规范工程机械行业租赁和融资租赁的运作体系 安排工程机械租赁业务方面的专项规划,完善和制定工程机械行业租赁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条例,达到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工程机械行业维修服务体系 通过专项调研,对现有维修企业进行评级选拔,纳入政策扶植发展范围,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建立工程机械维修服务方面的专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实行公办与民办结合,鼓励大企业集团投资办学,实行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的办学方针,为社会输送工程机械维修人才。 建立工程机械产品修理、装调、操作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维修、装调、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有利于设备合理使用和保养,改善现役设备完好率。 专家解读 苏子孟:我们老说外国的二手车往这儿进,那咱们中国市场上的二手设备已经有400多万台的需求量了。“十二五”期间,对于二手设备的交易和管理,作为一个行业发展的重点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茅仲文:在服务链建设方面,企业如果仅依靠单一的销售模式无法达成快速发展的目标,只有不断加强物流供应领域建设,才能帮助客户实现最大价值化。前端、中端、后端全方位服务的完善将提高产品含金量,同时,始终以客户为中心的,将使客户依赖性更强。 关键配套件的发展需要依靠政策、物流、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共同提升。例如,长江三角洲、徐州等地区就拥有发展配套件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各地域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更应该取长补短,着重发展劣势,甚至把劣势变成优势,逐步做大做强。 #d1cm#page# “十二五”政策性建议和措施意见 根据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支持方向与力度将有所调整。 对于工程机械产业支持的发展资金(专项财政补贴、技改贴息、免税政策、增值税返还政策、发展基金等)主要用于创新研发工程(人才、软件、装备)、行业共性基础技术、产品质量可靠性工程研究、工业工程管理建设、信息化效益工程、创新联盟及相应的技术设计与工艺攻关项目、产业集群规划等。 同时,对于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界定由鼓励、限制、淘汰类产品的表述原则,向相关产品领域内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方面来界定。不达标者一律淘汰,属于新领域且技术优异的产品则应予以鼓励,属于创新鼓励类产品应享受不同程度的增值税返还政策。 从行业发展侧重点来说,对影响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关键功能部件,在“十二五”期间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编制具体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将产业发展重心向基础技术和关键功能部件产品领域转移。 具体到企业的发展路径,《规划》强调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地方产业集群基地的技术升级发展规划,提升规模效益和流程效益。支持企业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开拓和巩固海外市场,对出口企业(基地)的薄弱环节要有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培育成为国际化竞争企业。 此外,《规划》建议在国家标委会领导与指导下,改革标准化制修订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话语权,与国际接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专家解读 茅仲文:“十二五”期间,关键配套件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重点。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协会应加大对该领域的扶持,行业发展重心也应从主机向配套件转移。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产品价格、质量等方面引导与控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详细]2011-11-22 00:25

达刚路机获西安十一五优秀企业技术中心

2011年11月3日上午,西安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推进大会".会议总结了"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二五"工作,并对"十一五"西安市企业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十一五"优秀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了表彰。西安市副市长金学锋、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元合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为获奖单位和企业颁奖。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技术中心被授予"十一五"优秀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西安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统计局、市质检局、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总工会负责人,西安工业资产公司、市机电化工公司、市工业联社主管领导及业务处长,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负责人以及市级有关媒体工作者也参加了会议。会上,副市长金学锋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积极发挥西安的科研优势,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达刚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并根据中国和世界沥青路面施工的发展方向,在新产品的研发试制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先后完成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机的设计、沥青路面养护车的试制、自行式碎石撒布机的设计与试制、连续式橡胶沥青改性设备的设计与试制、35吨半挂沥青运输车的设计与制造、20吨沥青运输车的设计与制造、中端智能型洒布车的设计与制造等项目,以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完善达刚公司的产品系列集群,为我市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详细]2011-11-21 09:3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