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今日工程机械》营销 > 市场 > 公司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在首次批量直航台湾交车仪式上看厦工之变(图)

2010/05/24 09:32来源:《今日工程机械》作者:王楠

201048日,在第14届台交会厦工馆开馆暨大陆工程机械(厦工)首次批量直航台湾交车仪式上,厦工股份总裁蔡奎全先生将一把厦工XG958型装载机的钥匙交到了台湾客户手中。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等众多领导出席了交机仪式。第一台大陆直航台湾的工程机械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厦工在第14届台交会

技术、人才战略增厚内实力

负责将这台装载机销售到台湾的两位年轻人充满朝气、一表人才,台湾客户对他们称赞有加。每次到厦工都有这样的惊喜,越来越多有理想的年轻人的加入,给这家老牌工程机械国企带来了生机。近两年,厦工的人才引进正逐步到位,除2009年吸引工程机械行业资深经理人蔡奎全先生加盟厦工之外,在厦工的各个岗位,都实现了人尽其才。厦工每天都在变,厦工品牌形象和人的精神面貌每天都在变,这些变化使人相信凤凰涅槃后的厦工再次跻身国内工程机械领军企业阵营是可以期待的。只要身处厦工,就随时随地能感受到厦工上下变革、求知、跨越的欲望和能力。新厦工的竞争力对竞争伙伴们而言不可小觑。

14届台交会上,厦工向海内外参展观众展示了23台工程机械,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及叉车等设备悉数参展,其中推土机和自卸卡车的亮相多少令人感到意外。厦工产品线正在逐步延伸,同时产品外观和内在品质取得了快速提升。记得2009年,蔡先生上任之初对记者讲到,虽然他本人擅长营销,但他来厦工首先要抓的是产品。显然,厦工的产品提升战略获得了成功。中国有句古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之所以传承下来一定是被无数次成功地证明过。中国自古有36计,厦工的一位资深老员工开玩笑对记者说,蔡总有40计。

成长性预期强烈

厦工2010年一季度所取得的市场业绩再次证明了厦工已经驶上快车道这样一个事实。预计2010年一季度,厦工主营产品之一的装载机销量突破7000台,挖掘机业务正快速推进,企业利润大幅提升。获得如此好的业绩,除主营产品销量猛增外,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有效也是主要原因。据了解,2010年一季度,厦工的装载机并没有降价促销,反而提价销售,厦工及其代理商将利润以提供质量更稳定的产品和更贴心的服务等方式真真切切地返还给用户。摆脱低价竞争,将利润用于产品科技提升和服务质量提升,将是本土工程机械企业参与更高级别竞争的助力器。2010年,厦工挖掘机的销售目标为25003000台,从厦工各地代理商自信满满的表情上就能看出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并不难。四川成都的唐颜琦代理厦工的挖掘机,家中还有其他亲属代理其他品牌的挖掘机,她非常自信地认为,她的发展速度会远远强过其他亲属。厦工的成长性吸引了很多优秀代理商加盟,他们成为支撑厦工获得佳绩的关键力量。如完成2 5003 000台挖掘机的销售规模,那么实现更大的目标将指日可待,实现从1000台到3000台难,但从3000台上5000台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有效的市场覆盖率将带动销量的跨越。

 厦工破茧,国企蜕变并非难于上青天

不到半年的时间再来厦工,感觉变化很大。

这变化体现在厦工人的面貌上、体现在厦工对品牌的展现方式上、体现在厦工的品味上……无处不在。然而该保持的优秀传统,厦工却一样没有丢弃——诚恳、务实、包容。一个老国企的突围,必然要经历因为要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伴随而来的阵痛。显然,厦工在这种阵痛中寻到了出口,从厦工近两年来的战略调整和近半年来厦工的市场表现便可见一斑。从厦门回北京,逢企业朋友来访便提起厦工变化之大,厦工在市场上的表现使他们对我的判断更加有兴趣,毕竟谁都不能忽视一个在快速成长中的竞争伙伴。厦工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突出,在开拓东盟等地区的海外市场上亦不示弱,出口势头强,这些表扬之词并不出自于笔者,反而是企业朋友透露的。

曾读过杨青女士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一段话至今令笔者记忆犹深:“人不能同时跨入两条河中,厦工在4年前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使今天他们以自主的姿态极其诚恳地邀请了外籍经理人蔡奎全出任股份公司总裁,比较起来不失为一步开放、引进、学习和求胜的好棋。”好一个“开放、引进、学习和求胜”,这就是现在的厦工,新厦工已经摆脱老国企身上固有的陈疴,并在加速前进。

厦工在本土工程机械企业中具有代表性,之前的龙头老大、国有控股、经历了市场和体制变革的洗礼等等。厦工突围,使人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未来,而是一个企业群体的未来,所以业界寄予厚望。从2009年下半年至今,笔者参加的企业活动不胜枚举,印象深刻的是,本土工程机械企业在活动的策划和品牌的展示上越来越国际化、现代化,更开放、包容、细致,他们经营企业的理念和方式正在你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与很多洋品牌相比不分伯仲,甚至超出。参与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市场竞争,成长起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本土工程机械企业告诉我们,博弈中的各方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不进则退。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