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一
三一集团,年销售收入达47亿的中国机械工程行业“大鳄”,混凝土输送泵车、拖式混凝土输送泵的市场占有率连续3年居中国首位。其中拖泵已成为国内工程机械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泵车国内市场占有率40%以上,产量居世界首位。
2003年10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三一时,勉励三一人: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齐心协力,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改革试验田
20年前,梁稳根带领一班人从“羊贩子”做起,立志要“种一块民营经济的试验田”,于是有了中国最大的民营重工企业三一;如今,三一重工作为全国首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又充当了我国股市改革的试验田。从某种程度上说,三一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一个缩影。
7月的长沙经历着一场罕见的酷暑,比天气还要持续火热的,是传媒对当地一家名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的关注。
一个月前,中国最大的民营重工企业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顺利获得流通股东的投票通过,打响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枪。一时间,三一重工以及其创始人梁稳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人说,三一与三菱有血缘关系;有人说,三一有军工背景……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再加上,梁稳根“出言不慎”,用大猪小猪来形容大小股东关系,股民的反应超乎预料,“污辱股民”、“梁稳根闭嘴”、“梁稳根必须道歉”的声音不绝于耳。
三一到底有怎样的出身背景?年销售收入达47亿的中国机械工程行业“大鳄”又是如何孕育出来的?一贯谨言慎行的梁稳根为何要和股民开一个以猪为喻的“玩笑”?要解答这一连串的问题,就必须分析梁稳根的“创业基因”,了解“原生态”的三一。
为此,记者从长沙驱车300多公里,来到三一的发源地,位于湘中山区的涟源市茅塘乡道童村。
回乡创业 掘得第一桶金
徘徊于昔日“涟源县焊接材料厂”废弃的厂房,记者怎么也无法将其与规模宏大,年产值达40多亿的中国混凝土机械工程行业的龙头老大联系起来。听着1986年就进入焊接材料厂的梁稳根堂兄的一番讲述,目睹三一 创业时的一件件实物,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画面呈现在记者面前。
三一的创业走的是先有理想,再有文化,后有实业的独特路径。
正如梁稳根所言:“三一的创业者没有任何特殊背景和资源,没有原罪和阴暗。”向文波更是戏言:“在三一的高层管理者中,我是‘高干子弟’,父亲当过村支书。”
1979年,农家子弟梁稳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南矿业学院(中南大学前身)金属材料系学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梁稳根最早暴露其创业“野心”是在洛阳铜加工厂实习时,他放言,一定要办一个如此大的企业来做改革的实验——当时的洛阳铜加工厂仅职工就有上万人。
1983年,梁稳根毕业分配到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梁的心底充满了踏入社会的激情,单薄的行囊,匆匆的脚步,伴随他的是一箱书和几本厚厚的企业管理笔记。
很快他的改革思想折服了当时的洪源机械厂的老厂长,梁被提升为该厂的体改委副主任,他的改革方案在全厂开始推行。在全厂几千人的眼中,27岁的梁稳根前途不可限量。
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洪源机械厂并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弊端不可能只依靠一次简单的改革来扭转。在梁的单身宿舍,在毛中吾岳父家,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毛中吾、袁金华等年轻人经常在这两个地方相聚,畅谈各自对企业、国家、改革、人生等热门话题的看法,“产业报国”的思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梁还在单身宿舍的墙壁上写下了“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的豪言壮语。这离“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三一理念已十分相近。
1985年秋末,也就是向文波考取研究生与“同志们”离别几十天之后,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四人一起向厂里递交了辞职报告——全厂哗然。劝导无效,厂里给几位年轻人做出除名的决定。梁稳根的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
四人当时的想法是先做生意办一个小厂,挣到足够的学费,再轮流到国外去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办企业的方法,然后在中国培植一块改革的“试验田”,创建出一流的企业,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一种暗示。如果失败,他们则准备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告诫像他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不要重复他们的错误;二是一起到边疆落后的山村去教书育人。
在一个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晚上,这四个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户口的年轻人带着一瓶酒、一只鸡,来到工厂后山顶“桃园结义”:“今生今世,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誓为民族工业的振兴而奋斗……”自此,开始了三一的故事。
关于创业者名字的传闻,听起来更富戏剧性:四位创业者的姓氏按照年龄顺序连起来为:梁、袁、毛、唐,加上第五位加入的向文波,连读与后来创业基地“涟源茅塘乡”读音相近,只是梁与涟谐音而已。
涟源茅塘乡,当初的创业热土,如今已成为三一的员工思想培训基地。在创业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份特殊的电报:“羊不要,毛留”。讲的是在创业初期没有钱,不可能去做什么大事,大家很快想到了“做生意”。于是,梁亲自策划了一个贩羊方案。梁稳根为了节约电报费,将“羊不要了,毛中吾暂时留下”一句话给省略成五个字。邮电局却将电报当作了特务的暗号,经派出所对这些每天早出晚归的年轻人进行调查之后才没有闹出更大的误会。
1986年,四人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了6万元钱,“涟源县茅塘焊接材料厂”挂牌成立。经过许多的实验和失败,他们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终于生产出来了。他们把它寄给了辽宁一个工厂。可是不久,梁稳根收到了第一批退货,原因是105铜基焊料的质量不过关。
这次失败对梁稳根震动极大,事后回忆时,梁稳根说,那一天他什么念头都有过……然而,退货事件却让质量二字深深地植入年轻创业者们的心里。
大学时的老师翟登科教授来了。梁稳根在小四轮拖拉机上绑个藤椅,来迎接恩师。在翟的帮助下,短短两三个月时间,105焊条的研制出现了重大转机,各项指标抽样检查都达到了国家质量要求,并填补了省内的一项空白。
1986年9月,梁稳根终于收到了第一笔货款:人民币9000元。从十里外的邮局取回货款,他们兴奋得把装钱的黄书包抛向天空,看着张张钞票悠然飘落,这些年轻人抱成一团,一个个热泪盈眶……
1987年,工厂开始逐步走向正规化。梁稳根请涟源文化馆馆长设计了三一标志,签发了三一发展史上的第一份文件,成立了厂办和经营科。
1988年,随着产品研发的突破,工厂产值突破百万。
1989年10月,他们得到了中国银行的第一笔贷款,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热闹起来。
1991年3月,梁稳根带领他的团队走出闭塞的茅塘乡,来到已经撤县建市的涟源市。看到重工制造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梁稳根毅然决定冲入这个向来只有国有企业敢做的行业。几个月后,三一的第一个重工项目人造金刚石产品线正式投入运行,并以领先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向大吨位压机进军,迅速打开了市场。
1991年,三一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也就在这年,研究生毕业的向文波——这个当年曾与梁稳根一起共谋创业的好朋友再次回到这个集体中。此后,三一的生意越做越大。1992年是一个分水岭,三一创办了新型材料厂,产值已经过亿。1993年,梁稳根决定走出涟源,到长沙创立三一重工。
股权改革 再作试验田
2005年6月10日,对于三一重工乃至中国资本市场而言,都应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顺利获得流通股东的投票通过,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永久地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史册。
从充当“发展民营经济的试验田”到成为“证券市场改革的试验田” ,为什么机会总是青睐着三一?这其中有没有政府扶持的因素?
“三一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三一的成功还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与生俱来的市场血统,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等等。”采访中,向文波如此“浓缩”了三一的几大成功要素。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向文波接着有条不紊地分析道:从市场角度来说,三一“试验田”的种植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得益于商品混凝土推广所带来的新型产业优势。从宏观的角度说,未来的20年是中国大量产生世界500强的20年,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三一正是看准了机会毅然进入到建筑工程机械这一崭新的行业。以前中国人盖房子,凭的是劳动密集的“人海战术”,效率不高。如果不改变施工方法,使用现代化装备,盖万丈高楼是不可能的。
市场潜力巨大说明中国工程机械的天花板还很高,这也是三一重工继续抓住工程机械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市场因素。一组数据可以印证向文波的观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现在高达80%,而我国却不到40%,如果中国城市化每提高20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从农村转移一个美国的人口到城镇,这意味着工程机械的市场潜力十分广阔。预计到2010年,全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市场总量将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番,达到3200亿元。而且工程机械产业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留给三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一对市场的运作、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成功的基础。三一作为民营企业,市场血统与生俱来。三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的是自主发展的路子,没有政府的输血和垫底。三一完全是市场化经营,三一的产生得益于市场,发展更得益于市场。”
向文波话锋一转:“当然,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给了一个改革开放的环境。”
湖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有6500万人口。同时也是人才大省。高考录取分数线高居全国前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湖南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农业建设,没有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省领导有强烈的工业意识,在没有大的工业企业的情况下,将关注、支持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三一是湖南民营工业企业的先行者,当它还处在乡镇小企业时期,当时的湖南省领导班子成员就集体来过三一。向文波称,这在建国以来都是少有的。三一的确“受到很多的阳光雨露”,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记者在涟源市茅塘乡三一发源地就看到过一份当时涟源县政府给梁、袁、毛、唐四人落实户口的文件。
大小猪论 博弈控制权
有一个说法,销售收入过亿元是许多民营企业难以逾越的坎。不少曾经风光无限的民营企业达到亿元规模后,就很难再有作为,甚至轰然倒塌。三一是如何在激情的鼓点敲打后,醉人的美酒畅饮后,跨越过这个坎的呢?
“与其他民营企业不同,三一创业伊始就不是家庭式企业,而是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也证实了向文波的话。目前,主导三一庞大身躯运转的仍是当初的“贩羊”团队,仍是当年那支理想色彩很浓的团队。在创业之初,梁稳根曾邀请自己母校的翟教授出山,而翟为三一重工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也成为三一重工的重要股东。翟在临终前曾经向梁稳根提出希望梁允许其子进入公司高层。翟去世后,梁稳根等公司董事践诺允许翟子进入公司高层。
然而,当梁的一个弟弟从部队转业时想进三一集团,这位兄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弟弟的请求。他告诫道:“如果你是冲着高薪想进来,我给您一麻袋怎样?”由此不难看出,梁对其亲属参与企业管理的态度。
对于梁稳根的权威性,三一的员工几乎异口同声:“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他的权威。” 创业以来三一集团高管保持了高度稳定性,梁每天早餐时间和他的高管保持沟通,梁也慷慨地和他的团队一起来分享创业财富,三一集团的核心高管基本都拥有公司的股票。梁也凭借他独到的远见赢得团队的信赖,早期在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的争论中梁曾经力排众议,为三一赢得今天在重工产业发展的机会。
据向文波介绍,成功应对去年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以及此次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都体现出民营企业在决策体制方面的优势。向文波坦言:“成为第一家实施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与三一灵活的决策有关。有关重大决策,我们几个决策者坐下来一议即可,不像其他企业那样还要层层上报。”
梁稳根,身为三一重工及其母公司三一集团的双料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在这次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中,自始至终大隐隐于市,很少发言,而让口才出众的向文波来应付外界的飞短流长。即便如此,梁稳根的“大猪小猪论”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头大猪带着一群小猪,墙上挂着一桶猪食,如果大猪不把猪食拱下来,小猪就一点都没得吃。现在,大猪将猪食拱下来了……”
对于嘘声四起、声讨不断的局面,梁稳根似乎感到异常委屈,通过向文波之口向记者转述了“大猪小猪论”的内涵:“大猪是指经营者,大股东;小猪是指股民,小股东。挂在墙上一桶猪食,是指企业的经营业绩。小股东是不能够能参与企业经营的,所以猪食桶小猪碰不到。大猪把食桶拱下来,小猪们就有食吃了。问题是大猪干得没劲,因为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股价的涨跌都跟大股东的利益没关系,因此没有动力。股权分置改革就要解决这个机制问题,让大猪干得更有劲。”
透过“大猪小猪论”,可以隐约看出梁稳根本人对经营者动力及对企业控制力的看法。“我们在公司创立之初就一直在探讨中国工业企业经营和改革之路。以前搞过责任制,后来又搞MBO,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出路。今天我们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个试点的机会,三一是幸运的。”很显然,梁稳根更看重股权分置改革给民营企业带来的体制、机制转变。
针对有人认为全流通之后会不会出现梁稳根失去控制权的种种猜测,向文波说:“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去争取的流通权,并不意味着三一手中的股票一定要流通。控股权就是经营权,是一种很重要的权力。流通权是股东本来应有的权利,我们为获得这个权利付出了改革成本。”
此前,很多国际巨头先后将他们的收购目标锁定三一,包括全球重工机械行业居首位的卡特·彼勒集团,但梁稳根几乎全部拒绝了。业界因此流传:“三一是最难收购的公司。”看来,三一今后还会拒绝任何有控制性意图的股权合作,毕竟梁稳根有言在先:“在有生之年,绝不放弃公司的控制权。”
责任编辑:Joh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三一挖机群
三一硅能朔州市平鲁区200MW暨340MW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近日,三一硅能朔州市平鲁区200MW暨340MW光伏发电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平鲁区区委书记郝云出席并宣[详细]2024-08-09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