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的路径

2017/05/10 09:32《今日工程机械》叶京生 王新丑

几年前,再制造在工程机械行业还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高端循环经济,在核心部件性能分析和寿命评估的基础上,对废旧产品和部件实施高技术修复和再生,使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或超过新产品。根据国外再制造的经验,与制造新产品相比,再制造可节约能源60%,节约材料70%,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排放量可降低80% 以上,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利国利民,保护环境,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呢?从2009 年11月开始,国家先后批准了几批再制造试点企业,并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从事再制造的企业给予了很大的财政支持。当时,正赶上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高峰时期,很多企业都跃跃欲试地买地、投资,准备在设备再制造领域大显身手。

6年时间过去了,再制造产业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遍地开花、结果,相反却鲜有成功的案例。一些企业拿到国家的资金支持,投资开展再制造业务,效益却不理想,认真做出的再制造产品却没有被市场所接受;另外一些企业虽然拿到政府资金的支持,却没有将再制造业务坚持下去,遇到困难后调整发展方向,放弃了再制造;还有一些企业的再制造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圈钱圈地,拿到国家补贴却没有做再制造;更多的企业则由于资金、技术或发展方向等困惑,一直对再制造持观望的态度。

2014 年笔者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之我见》,当时就曾经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我们花了太多时间讨论再制造的技术和标准,却忽略了另外一些重要问题:再制造产品的市场和竞争力。现在看来,这些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首先,中国对再制造产品的标准要求太高,达到甚至超过新产品的性能,势必要求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具有强大的加工和检测能力,那样一来项目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就很长。这些年一些再制造企业的实践证明:没有批量的设备再制造很难盈利,很多再制造企业被迫停产或转型,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中国用户对于再制造的概念并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再制造就是翻新,而经过翻新的二手设备价格很低,加上制造商并不向再制造企业开放其知识产权和零部件供应,造成再制造标准越高,需要更换的零件越多,产品竞争力越差,自然会在与翻新二手设备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再制造是一个新的产业,当一家企业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推出一款新产品之前,首先要做市场调查,倾听(潜在)用户的需求和看法,中国再制造产业有多少人倾听过用户的看法?不要以为贴上一个再制造标识的设备就可以赢得用户的信任而卖出更高的价格,毕竟没有用户愿意只为一个好的环保概念埋单。没有市场,再制造企业就无法生存。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面临的困境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面临的困境

上图显示了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再制造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政府和行业对再制造的宣传不够,用户接纳程度低,很少有人愿意承担再制造产品的价格来购买一台“翻新”车;另一方面,没有批量和市场,再制造的成本也高居不下。世界上任何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都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而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发展路径显然背离了这一规律,这就让工程机械再制造进入一个尴尬的“死胡同”。

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产生,一方面说明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市场还不成熟,尽管我们拥有巨大的设备保有量和二手车交易量,可多年来设备“翻新”和“造假”的歪风破坏了再制造成长的土壤,摧毁了用户对于再制造设备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国有几万家再制造企业,而中国却缺少再制造的配套企业,很多维修与再制造所需要的零配件还需要通过设备制造商来采购,高成本只能让用户望而却步。

其实,设备大修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再制造,二手设备经过整修再次进入市场也属于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可为什么中国二手设备市场如火如荼,甚至供不应求,而再制造产业却举步维艰、难以发展呢?再制造在中国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市场,而不是技术。国外对工程机械设备再制造的标准是恢复设备性能90% 以上,而中国却要求达到或超过新设备的性能,高端,智能,世界第一,可美好的理想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门槛越高配套企业越少,再制造成本就越高,市场的接纳程度越低。因此,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由低到高,由“准再制造”到再制造的过度。笔者建议行业设备再制造的标准分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达到60%~70% 的新设备性能被认为是准再制造,第二阶段达到90%的新设备性能为再制造。这样,就与用户对再制造产品的接纳程度更吻合,通过宣传逐步提升客户对再制造的了解和接纳程度,同时提升再制造产业的配套,逐步提升再制造产品的标准。

在这方面,合肥齐日再制造公司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他们既不是工程机械代理商,也不是制造企业,虽然没有很多加工和检测设备,却凭借多年来的设备维修经验,专注做1~2 个挖掘机型的“准再制造”,再制造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定价,并提供质保期,得到了市场的接纳和用户的认可,产品供不应求。在再制造过程中,他们还根据电脑控制技术的发展对设备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有些性能甚至超出了当年的新设备,赢得了用户的良好口碑。有了利润企业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就能够提升加工和检测能力,实现更高的再制造标准。

有些专家可能对这种再制造不屑一顾,认为充其量那只是大修或翻新,并没有达到再制造的标准。多年以来,一些专家热衷于讨论再制造的标准和技术,结果却让再制造离市场越来越远,与用户的需求背道而驰,也造成了再制造当前所处的尴尬境地。当再制造演变成一个高大上的学术研究时,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循环经济产业就在无形中被扼杀了。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自上而下的高端智能精英式发展道路,还是草根参与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面临市场、税收、技术壁垒和零部件配套等诸多挑战,国家应积极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向国民宣传绿色制造和保护环境的意义,扶持那些被用户认可的再制造企业,培育一批再制造配套企业,形成再制造的良性发展环境。中国工程机械巨大的二手设备市场说明,循环经济在中国有需求,有市场,只是再制造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合作双赢的平台。毕竟,再制造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没有用户购买,再制造的标准再高也只是个毫无意义的“伪命题”;如果企业不能盈利,再制造的再高大上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企业生产与服务水平评价”结果公示

依据《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企业生产与服务水平评价办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于2023年3月30日-31日期间,组织业内专家对海瑞克(广州)隧道设备有限公司和广州海瑞克隧道机械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生产与服务水平壹级复审。经资料审核和现场考核,评价结果为“壹级”。现根据“评价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5个工作日(自2023年4月3日至4月23日)。如有异议,可书面向掘进机械分会秘书处提出。 秘书处联系电话:021-33633696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3年4月3日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详细]2023-04-04 09:22

2023中国大型预拌混凝土企业领导人会议(C10+峰会)在长沙顺利召开!

春风送美湘江岸,杜鹃笑迎宾客来。4月2日,2023中国大型预拌混凝土企业领导人会议(C10+峰会)在[详细]2023-04-03 20:01

【专栏】反思:论工程机械主机厂与经销商之间关系的硬伤

工程机械主机厂与经销商之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表面上所有主机厂都在高谈合作伙伴关系,实际上厂商关系[详细]2023-04-03 09:27

谭旭光:拥抱世界,跑赢未来!

三年来,谭旭光首次“出征”海外,选择日本。3月21日至4月1日,先后在日本各地进行考察,与相关企业、[详细]2023-04-03 09:19

2023工程机械租赁分会四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租赁行业峰会举行

3月30日-31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租赁分会主办,以“洞见·破局”为主题[详细]2023-03-31 17:4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10月15日,“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大...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