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 广东江苏上海居前三位

2017/03/01 10:03中国网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蓝皮书(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研讨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同时发布《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在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广东省、江苏省、上海省居前三位。

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根据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2014-2015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整理和合成。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实力竞争力、经济结构竞争力和经济外向度竞争力三个指标。

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排序是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山东省、天津市、福建省、湖北省、安徽省;处于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排序为重庆市、河南省、辽宁省、湖南省、四川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排序为陕西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西省、云南省、甘肃省。

与2014年相比较,排位上升的有10个省、区、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安徽省(6位),其他依次为吉林省(5位)、河南省(5位)、青海省(4位)、西藏自治区(3位)、江西省(3位)、湖北省(2位)、上海市(1位)、云南省(1位);有9个省、区、市的排位没有变化;排位下降的有12个省、区、市,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内蒙古自治区(11位),其他依次为宁夏回族自治区(8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位)、辽宁省(3位)、陕西省(2位)、重庆市(2位)、河北省(1位)、浙江省(1位)、湖南省(1位)、四川省(1位)、贵州省(1位)、甘肃省(1位)。

经济实力竞争力方面,2015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

经济结构竞争力方面,2015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天津市、海南省、辽宁省、福建省、吉林省。

经济外向度竞争力方面,2015年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依次为: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青海省、福建省、安徽省、天津市。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新榜”:江苏超广东居首

2014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6日在北京发布。该份蓝皮书显示,在中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江苏首次超越广东居第一位。 该蓝皮书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研究团队根据经济实力竞争力、经济结构竞争力和经济外向度竞争力三个指标,对2011年至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据统计,2012年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至10位)的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辽宁、福建、四川,与2011年相比,广东和江苏的排名发生了对调。 对于江苏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超广东成为第一名,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解读说,新的排位结果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变化的趋势。2012年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比预期更大的影响,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广东排位下降就与此相关。 蓝皮书显示,与2011年相比,有21个省(市、区)的经济竞争力得分呈上升趋势,其中西藏、甘肃等省区得分上升幅度最大。与2011年比较,排名上升的有11个省(市、区),其中安徽、吉林、湖北排名上升幅度最大。尽管“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中期各省区的综合竞争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复苏势头,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很明显,得分最低的西藏只有27.49分,不到江苏省的一半。 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来看,蓝皮书显示,“十二五”中期,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区域间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但相对差距有所缩小。2012年中国四大区域经济竞争力分值依次为,东部47.22分、中部36.05分、西部31.46分、东北37.93分,与2011年相比,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得分差距有所缩小,由此反映出,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步入一个新时期。[详细]2014-03-07 09:59

财政部部长刘昆:2023年要更直接更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申铖)在29日于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了[详细]2022-12-30 18:15

山东临工中东和非洲市场商务年会在迪拜召开

山东临工邀请中东和非洲区域经销商在迪拜召开商务年会 近日,山东临工邀请中东和非洲区域[详细]2022-12-26 17:23

8月出口增速放缓但仍有较强韧性,外贸下一步怎么走?

8月7日,商品车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八号码头等候装船。新华社 资料图 9月7日,海关总署发[详细]2022-09-07 17:16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实施19项稳经济接续政策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 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 再次增发农资补贴和支持发电企业发债融资 确定缓缴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 保市场主体保就业 决定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 促进政策加快落实 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强化财力物力支持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再次增发农资补贴和支持发电企业发债融资;确定缓缴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决定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促进政策加快落实;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强化财力物力支持。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恢复基础不牢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抓住当前紧要关口,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主要包括:一是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这既可增加有效投资带消费,又有利于应对贷款需求不足。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二是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要有效益、保证质量,防止资金挪用。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三是对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一个季度,鼓励地方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四是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在今年已发放3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再发放100亿元。五是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六是中央推动、地方负责抓落实。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若干经济大省联合办公,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压实地方责任,加快政策举措落实。国务院大督查将地方稳经济工作纳入督查和服务范围。 会议指出,7月份以来,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对群众生活生产造成影响。要压实责任,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一是科学调度江河和水利工程水资源,适时人工增雨、增打机井,增加抗旱水源。二是优先保障群众饮用水,必要时拉水送水。三是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指导农户抗旱保秋粮。四是从中央预备费中拿出100亿元抗旱救灾,重点支持当前中稻抗旱。五是抓紧研究推动晚稻丰收的举措,中央财政持续予以支持。地方也要加大投入。同时继续统筹做好防汛各项工作。 (本文来源:新华网)[详细]2022-08-25 16:1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