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全球布局 打造中国特色世界级企业

2016年10月20日,潍柴召开创新发展大会喜迎70华诞。70年间,历经革命战火、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两次世界金融危机洗礼,潍柴几度沉浮,却一次次扭转乾坤,成为横跨亚、欧、美、非等地区,业务涵盖汽车、工程机械、动力系统、豪华游艇、金融服务,在全球拥有7.4万名员工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潍柴:全球布局 打造中国特色世界级企业

潍柴:全球布局 打造中国特色世界级企业

基业长青是每个企业永恒的梦想,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企业像翻腾的浪花转瞬即逝,即便拥有158年历史的全球化公司雷曼兄弟也于8年前破产。在金融危机驱之不散的阴霾中,分析像潍柴一样的企业如何屡屡突破困境奋勇崛起为世界级企业的案例,或许能为中国经济更强劲的复苏增添一抹亮光。

10年磨砺

从濒临破产到国内霸主

梳理潍柴70年的发展史,其前50年像许多优秀的国企一样,承载着光荣与梦想,在填补了社会巨大消费需求的同时,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并荣誉加身——是全国71个“大庆式”企业之一、全国柴油机企业学习的榜样——“北学潍柴,南学锡柴(无锡柴油机厂)”、潍坊市政府打造“十大航母”的先锋、潍坊市最大的企业。在人才、技术、市场、管理方面50年的探索,为大型国企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冲击,让潍柴和当时的许多国企一样,大企业病凸显,深陷亏损泥淖,濒临破产。

面对国企普遍受制于体制机制大面积亏损的困局,1998年3月,国务院提出国企三年脱困目标,一场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在全国陆续展开。

1998年6月,谭旭光临危受命,成为潍坊柴油机厂厂长。此时的潍柴,已经6个月没发工资,累计亏损超过3亿元。

之后的事实告诉我们,潍柴从此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在接下来的3年里,谭旭光克服重重阻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拆庙搬神、下岗分流、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公司制改造等。

在他看来,潍柴濒临生死危机的原因在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机制僵化,缺乏活力;治厂不严,管理滑坡;人浮于事,作风漂浮,“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成为潍柴走出困境赢得发展的关键问题。”

但,改革谈何容易。谭旭光谋划改革,首要的是逼着大家转变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直面问题。对此,他有自己的分析,“扭亏首先要扭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如果干部的观念陈旧,就无法领导出一个先进企业,这样的企业就没有希望;企业没有一个竞争环境,就无法调动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不换思想就换人,这一点坚定不移。”

随着各项改革全面推开,谭旭光上任当年,潍柴扭亏为盈。至2002年,不仅实现了三年脱困目标,而且为今后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潍柴在岗职工总数由13600人减至8000人,减幅达36%;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从以做船机和重型卡车发动机为主,进入工程机械市场,并占据后者80%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连续三年翻番。更关键的是,潍柴通过“三三制”改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总结这三年,谭旭光坦言:“历经磨难的潍柴终于走出低谷,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潍柴又以崭新的形象,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站在新起点上的潍柴,开始实施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战略。2003年8月,潍柴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启动达到欧洲Ⅲ号排放标准的新一代发动机研发。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发行H股股票,IPO发行价创下香港资本市场诸多新纪录。潍柴的销售收入也在2004年突破百亿元,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首个过百亿的企业。

2005年3月,国内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欧Ⅲ柴油机在潍柴动力研发成功。这年8月,潍柴再次惊艳资本市场——出资10.2338亿元成功并购湘火炬。这起国内最大的公开竞标资本并购案,使潍柴构建起国内最完整的由整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组成的重型汽车产业链。

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成功回归A股,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H to A”资本运营模式,被业内称为境内外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范例。后来,此资本运作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录。

2008年1月8日,潍柴集团重组山东巨力,2009年4月30日,ST巨力正式更名为“潍柴重机(000880,股吧)”。潍柴集团成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企业。

势如破竹的潍柴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较1998年增长100倍。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卓越战绩,使潍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集团之一。

回望历史,10年间,许多国企不是在改革中销声匿迹,就是改头换面为民企,真正能够走向复兴的屈指可数。而潍柴不仅起死回生,东山再起,而且成长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成为民族制造的脊梁。

有了这10年的积淀,即便面对2008年底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潍柴依旧信心满满。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商务大会上,谭旭光踌躇满志地表示“同心同行,开启新十年”,又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

责任编辑:Quasimodo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利勃海尔

利勃海尔家族企业由汉斯利勃海尔在1949年建立。公司的第一台移动式、易装配、价格适中的塔式起重机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公司蓬勃发展的基础。今天,利勃海尔不仅是世界建筑机械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它还是其他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用户导向产品与服务的客户认可供应商。多年以来,家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目前的公司集团,拥有大约26000名员工,在各大洲建立起100余家公司。分散组织的利勃海尔集团分成若干个独立运作的可管理规模公司单元,从而确保客户可接近性,以及灵活响应全球市场信号的能力。在各个产品领域,生产与销售公司的操作管理在各个控制公司的手中。利勃海尔集团的控股公司是位于瑞士Bulle的利勃海尔国际公司,由利勃海尔家族成员完全拥有。家族企业已经在第二代人的手中,由IsoldeLiebherr和WilliLiebherr共同管理。利勃海尔LMT112009.1全液压路面起重机,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公路行驶轮式起重机。它的最大起重量为1200t,配备了100m长的8节伸缩臂,加上126m长的桁架副臂,使最大起升高度达到了182m。它的9桥底盘的最高行驶速度为75km/h。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