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扫描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三驾马车”之争直指中国经济政策走向

2012/09/29 09:58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近来,经济学界为是投资还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争论不休,而这直接关系到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判断,以及中国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

从这些年经济增长存在“三驾马车”这一经济学“常识”以及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高投资低消费)而言,大家本能地希望扩大消费,既推动经济增长,又享受经济增长的果实。

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近来有几路学者不约而同地撰文表示,所谓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为误读。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实际检验而言,投资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有力因素。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认为,这一概念混淆了GDP统计三种不同账户(生产账户、支出账户、收入账户)定义之间的区别,混淆了GDP统计账户概念与GDP增长经济概念之间的区别,也混淆了影响GDP短期波动因素与决定GDP长期增长因素之间的区别。

在这些争论背后,首先涉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判断,而这一点理论界也多有争论。

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上半年曾撰文称,中国经济结构存在误判。他认为2005年起中国已经步入消费主导经济的时代,投资被高估(其修正数据后认为,2011年消费对GDP贡献57%,资本贡献47%)、消费被低估(高端消费、服务性消费被低估)。

而洪平凡的统计显示,中国在过去20年,特别是在过去10年,其投资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010年已经达到45%;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2010年达到35.4%。

其次就是对投资作用的争论,但这里所指的投资确切来说是有效投资,在中国的语境下则是民间投资。

洪平凡统计显示,没有任何一个能够维持GDP增长在6%以上的国家,其投资占GDP比重低于25%,有少数一些国家,其投资占GDP比重在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超过了25%,但GDP增长率仍然低于6%。这表明,较高的投资占GDP比重是实现GDP增长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与投资的作用相反,各国GDP增长率与他们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消费占GDP比重越高的国家,其GDP增长率相对会低一些,表明消费对GDP的长期增长没有拉动作用。

根据这些计量数据,确实可以说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合当前的经济现实,正如笔者这几个月专栏中所强调的,在资产负债表类型的衰退中,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力已失,需要的是财政政策的刺激。

但问题在于,此前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政府投资可以休矣!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年中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投资”,并“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

可以说,相对于2008年10月的“四万亿”,本次中央政府也是审慎的,但让人有点无语的是地方政府,从6月份之后,地方政府便不断地推出大规模投资项目。一些地方政府的刺激经济举动其实还是传统思路,甚至是名为启动内需实则捧托楼市。

此外,9月24日四川省共推出2242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3.67万亿元。具体的政府投入有待查验,但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触发民间投资。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新36条”)已经颁布了两年多。而在6月底前,也有6个部委密集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可以说中央政府很有可能将经济维稳寄希望于民营资本,但真正打破那扇“玻璃门”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并非短期就可以实现的。

其三,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中真的是消费被高估而投资仍需要,且民间投资也能被激发起来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也就是笔者此前专栏中提及的“经济刺激是打气,政府紧缩是补漏”。

笔者以为,在中国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国内大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企业不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负债最小化”,银行担心不良贷款率反弹而惜贷时,降息等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接近失灵,需要“超越凯恩斯主义”,运用减税等财政政策组合拳。

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需要勒紧裤腰带,压缩“三公经费”,还利于民。

(责任编辑:Amanda)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