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拼价式”竞争3D打印如何助力中国制造破局

2015/12/24 10:38新华网

纵观全球,新一轮制造业竞争已拉开帷幕:美国力促高端制造业回归,德国着力打造工业4.0,渴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中国也在今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而3D打印技术作为推动工业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也被寄予厚望。

近日,3D打印产业发展论坛在哈尔滨举行,吸引了1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不少与会人士反映,与一年前大家风风火火乐观展望3D打印将带领中国相关产业弯道超车不同,这次论坛的整体氛围更显冷静与理性。

避免蜂拥而上

回顾过去,从光伏产业到电动汽车,制造业每每出现潜在增长点,各地企业容易出现蜂拥而上的风潮。但大潮翻涌过后,真正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民族品牌凤毛麟角。

对于如何抓住3D打印技术带来的又一个新机遇,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说:“3D打印要实现弯道超车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国际一流的研发人才,二是可持续的资金投入。”

简言之,弯道超车关键不是一哄而上,而是厚积薄发。

工业级的3D打印技术其实早在1986年就在美国诞生,但正式进入公众视线是在2012年。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讲话中提及3D打印对美国制造业的重要性。其实不应忽视,3D打印技术在美国至今已有了几十年的积淀。

类似的还有美国的页岩革命。页岩开采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也是经过数十年的研发积累,逐步产业化,直至最近才酝酿出页岩革命,进而带来油气产量大幅提升。

据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美国研发投资量位于世界首位,其中四分之三投向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优势明显。

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这与基础薄弱不无关系,但骨子里“赚快钱”的浮噪症依然作祟。

一位参会企业家向记者透露,自己所在企业近两年也在研发3D打印技术,但不过是仿制进口设备,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不说,这种亦步亦趋的模式,能跟上国际先进水平还很难说,更别谈弯道超车了。

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副主席肖波说,且不谈高大上的3D打印,就说圆珠笔的圆珠,几乎所有都是日本制造,这种把产品做到极致的专注精神,需要中国整个行业去反思和学习。

避免“拼价式”竞争

与会企业家坦言,自己最擅长的就是成本控制,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税务成本以及环境治理成本等等,硬生生地造就了中国制造的“神话”。

对于中国企业这项“绝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高端装备及3D打印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张翼飞说,进口的3D打印设备与材料价格很贵,但这并不是因为人家不会成本控制,而是享受着技术垄断带来的高利润率,等中国能仿制出类似价格与质量的产品了,人家储备的技术足够更新换代或者稍微降低点利润率,中国产品就又失去市场了。

显然,未来要想占领全球市场,拼的不再是谁更廉价,而是谁更优质、谁握有核心技术。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困境就是典型案例。产能过剩下的光伏产品尽管价格具有国际竞争力,但在欧美市场遭遇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狙击,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反而成为贸易救济案的“把柄”。

3D打印产业在中国起步晚、力量散。为积蓄力量、抱团发展,民间行业机构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在今年10月和12月先后成立中国生物医学3D打印理事会和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2016年还将分别成立中国工业和文化创意3D打印理事会,借此整合3D打印技术最具应用潜力的行业力量,避免无序竞争。

除全行业齐心协力,在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培育与产业配套等方面,罗军认为,3D打印的春天已经到来。他认为,未来五年左右,中国3D打印桌面机质量将超过美国,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至30%以上。

为弥补技术短板,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还将在2016年发起一支2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专门用于引进技术和投资研发实验室。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应以更大智慧与理性,避免蜂涌而上,真正超越“拼价格”的传统。毕竟,《中国制造2025》是未来10年引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弯道超车,十年不晚。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利勃海尔为空客A350提供首个高精细3D打印部件

利勃海尔-航空林登博格作为利勃海尔在飞控系统、起落架、齿轮、齿轮箱以及电子方面的研发生产中心,正与空[详细]2022-08-04 09:21

从世界最大3D打印工程 看工程机械智慧施工未来

智慧施工、绿色施工建筑工地将是下一个工程机械技术的角逐地。 随着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绿色建筑工地[详细]2022-06-09 09:32

《人民日报》报道玉柴工匠玩转3D打印的匠心绝活

工匠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11月1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详细]2021-11-24 10:06

康明斯首个运用粘合剂喷射3D打印技术制造的金属零件来了

近日,康明斯首个运用新型高精度Binder Jet(粘合剂喷射3D金属打印)技术生产的零部件最终定型,标志着康明斯在3D打印技术应用,迈向工业4.0的又一个里程碑。 该零件是康明斯排放处理系统(CES)用于大马力发动机的喷枪头适配器,正等待康明斯零部件生产审批程序(PPAP)的正式批准。喷枪头适配器是康明斯发动机排放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它将柴油发动机的废气雾化,并喷射到发动机废气流中,以减少发动机的氮氧化物(NOx)排放。 康明斯全球制造副总裁Tim Millwood表示:"这让人非常激动,这是我们3D打印和增材制造生产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走在行业的前列,运用创新的增材制造技术,以较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打印出所需的零部件。” 增材制造技术生产零部件拥有独特的优势,包括轻量化设计、改进流体和气流的几何形状、以及避免了交叉钻孔所增加的复杂性。该零件获得最终批准后,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生产。 早在2019年4月,康明斯就开始在Binder Jet技术领域加大投入。Binder Jet技术使用打印头将粘合剂喷到金属粉末里,通过液体粘合剂,选择性地将金属粉末粘合成零件的形状,并将其进行叠加,形成固体金属零件。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不同,该技术比其他激光打印工艺快60到100倍,让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此外,Binder Jet技术还具有环保优势。与传统机械加工不同,Binder Jet打印机可100%提取打印件的残留粉末,通过系统再循环,实现在其他零件的生产中重复使用。 2020年,康明斯在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的制造工程开发中心(MEDC)内建立了增材制造技术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和验证Binder Jet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康明斯工程团队在增材制造设计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能。 目前,康明斯增材制造生产和工程团队还在设计和打印一些其它的概念零件,预计今年能够完成更多零件生产。康明斯目前拥有两台第二代Binder Jet打印机,一台位于印第安纳州哥伦布的增材制造技术实验室,另一台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附近的GE Additive颠覆性创新实验室。 康明斯与GE Additive公司正积极合作开发第三代Binder Jet技术,以支持更高产量、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工业化解决方案。 GE Additive公司Binder Jet技术产品线负责人Jacob Brunsberg表示:“这是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双方的战略合作致力于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和满足所需规模的生产应用。我们很荣幸能与康明斯合作开发Binder Jet技术,为其在供应链上的投资提供良好的回报。” 康明斯一直在增材制造生产领域深耕,运用Binder Jet技术打印零部件是康明斯在该领域又一最新进展。 多年来,康明斯工程和制造团队一直使用聚合物(塑料和树脂)打印零部件,并且在小批量金属打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康明斯拥有三台GE Additive Concept Laser M2 DMLM机器,其中一台在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的康明斯技术中心,另外两台在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SLP)康明斯研发中心。此外,康明斯还利用SLP中心的3D砂型打印技术来制造零件模具。 得益于成本和制作周期优势,增材制造技术非常适合售后市场客户和小批量需求客户的零部件需求。自2019年销售首个金属3D打印零部件以来,康明斯已批准20多项3D打印零部件,零部件出货数量达350个。 未来,康明斯将与GE Additive公司继续合作,进一步提升增材制造技术生产能力,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并提高产量。[详细]2021-05-11 09:34

【云•拉展】CONEXPO-CON/AGG 世界最大3D打印雕塑揭幕

CONEXPO-CON/AGG 揭幕世界最大3D打印雕塑来表彰当今工程机械领域女性角色的增长! C[详细]2020-03-12 12:1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