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年产低于30万吨煤矿将停止核准新建

2013/11/29 08:34新京报

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公布,《意见》对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提出了四方面措施,其中包括停止核准新建30万吨/年以下煤矿、90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等。

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

据了解,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明显,统计显示,目前国内煤矿在建和建成煤矿产能过剩约5亿吨。

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提到,自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供需形势发生变化,出现了煤炭产量下降、库存居高不下、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利润下滑、应收账款增加等新情况、新问题,企业经营困难,煤炭经济平稳运行风险加大。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煤炭供需宽松形势下,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是改善供需关系、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关键。”发改委、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如何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意见》中提出了四方面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停止核准新建30万吨/年以下煤矿、90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优化存量,逐步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重点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隐患严重的煤矿等。

给煤炭企业“减负”

据发改委介绍,造成现在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市场的供应过剩外,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地方出台的涉煤收费繁多、征管不规范也是重要原因。

“目前,煤炭企业对涉煤税费负担较重问题反应强烈。各种涉煤税费一般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5%-35%,个别地区甚至更高。经核查,煤炭企业缴纳的各种税费中,除了依法依规征收的税金、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外,部分地方政府违反涉企收费有关规定的收费项目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这些违规收费既加重了企业负担,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发改委、能源局相关负责人28日表示。

为此,《意见》要求,2013年年底前,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要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在清理整顿涉煤收费基金的同时,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此要求将由财政部、发改委、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能源局、工信部6个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沪深两市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兰花科创、永泰能源、黑化股份、大有能源、安泰集团、爱使股份、中国神华、靖远煤电等8家煤企的净利润为正增长,其他31家为负增长。

■ 相关

煤炭大省提前整顿

作为我国产煤大省,贵州、山西省已经开始对煤炭行业进行整顿。

贵州省日前开始了煤炭资源整合之路。

据了解,9月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严格控制煤矿数量,力争到2014年上半年完成兼并重组任务,贵州全省煤矿数量从1690个减少到800个左右,削减超50%;全面提升煤矿规模,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规模不低于45万吨/年,其余矿井设计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

10月14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发通知,根据省政府要求,全省所有建设矿井(包括新建、兼并重组整合、持证改造等各类在建矿井)从即日起一律停止建设进行全覆盖安全大整顿。业内专家预计,这次整顿将会持续半年左右。据悉,目前山西省有700余座矿井需要技改或建设,其中在建的有400多座,证载能力约为5亿吨/年,实际每年生产煤约为1.6亿吨,按照影响半年计算,则会减少有效供应8000万吨。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山西:5年内大企业大集团煤炭产量比重超80%

山西省政府近日发布今后5年内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山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9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以内,省内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6亿吨标准煤左右。大企业大集团煤炭产量比重超过80%。 根据目标,山西将严控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到2020年,山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9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内,煤层气产能达到40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2亿-1.4亿千瓦。大企业大集团煤炭产量比重超过80%,千万吨级矿井产量占到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全省七成矿井建成现代化矿井。山西省内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2.6亿吨标准煤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2%左右,非化石能源占比5%-8%。山西煤炭外送量控制在6亿吨左右,外送电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7000万千瓦,特高压外送电通道达到6-8条。[详细]2015-03-04 20:42

2014全国煤炭产量同比降2.5% 系14年来首减

14年了,一路走高的煤炭产量曲线终于在2014年画上了休止符。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通报2014年煤炭行业发展情况时透露,预计全国煤炭全年产量同比下降2.5%左右。这次产量下降,是2000年以来的头一回。 价格大幅下滑 利润下降四成 七成企业陷入亏损 对于2014年煤炭行业的生存状态,中煤协副会长姜智敏言简意赅地描述道:在市场需求不旺、产能建设超前、进口规模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14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库存增加、价格下滑、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整个行业运行形势严峻。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2014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从年初开始大幅下滑,直至10月份以后才小幅回升。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年初为161.8点,年末达到137.8点,离年初水平相距甚远。 价格起不来,效益上不去。据中煤协介绍,去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4万亿元,同比下降6.6%;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4%。企业亏损面更是超过了70%,亏损额同比增长61.6%。大部分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减发、欠发工资问题突出。 回顾过去14年,煤炭产量增量曾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全年增产2.85亿吨。从2012年开始,煤炭市场寒意渐浓。2012年当年,增量缩至1.3亿吨,2013年降至0.3亿吨,直至2014年,增量终于成了负数。 经济增速放缓 能源结构调整 煤炭减产在所难免 煤炭减产,与需求不旺密切相关。 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主要耗煤行业的产品产量增幅都在下降。据测算,去年电力、钢铁、建材三个“用煤大户”的耗煤量分别同比下降了3.4%、1.4%和1.1%。 另一方面,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费的“版图”也在逐步收紧。国家能源局等部委提出,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控制在62%以内。而据估算,2014年,这一比重已从66%降至64.2%;同时,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则从2013年的9.8%提升到11.1%。 与此同时,我国煤炭产能的供给存在明显的超前和过剩。中煤协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说,我国现有煤矿的实际产能在40亿吨左右,在建产能10亿吨以上,煤炭产能过剩十分突出。 大量进口煤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产煤的生存空间。“我国跟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相比,煤炭资源的条件算是中等偏差,开采成本较高,价格也相对较高。”张宏说。2011年以来,我国煤炭净进口量已连续4年超过2亿吨。2014年,全国进口煤炭29122万吨,虽比2013年下降了10.9%,但仍占到国内煤炭消费的8%。在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全局下,今后的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对煤炭行业来说,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结束了,上项目、铺摊子、扩规模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靠产量增加、价格上涨来提升效益的阶段也已经过去了。”张宏分析道。 进入2015年,煤炭行业走进了更严苛的生存环境:1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鲁4省市累计煤炭消费量减少8300万吨;1月20日,产煤大省山西决定,2020年前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除关小上大、减量置换外,不再审批建设新的煤矿项目,严格控制煤炭产能。 对于2015年的煤炭市场,中煤协的判断是:供大于求态势难以根本改变,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行业运行形势依然严峻。 下行压力增大 矛盾愈发凸显 行业脱困出路在哪 需求增速日渐放缓、过剩产能与库存面临消化难题、环境制约逐渐增强……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展望未来,先得认清眼前。“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掩盖了煤炭行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便逐步凸显,今后还可能更加突出。”对这些矛盾,姜智敏列举道: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2014年底,全国煤矿数量1.1万处。小煤矿数量多、产量低,安全事故占了七成以上。其次,人多效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2013年底,我国煤炭产业人均产量只有602吨/年,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人均产量1万吨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此外,行业发展不平衡加剧。 出路在哪里? “煤炭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国家大型煤电基地和煤电通道等建设,积极配合实施国家推进行业脱困的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找准新的发展机遇。”张宏认为,煤炭企业要更多依靠质量、效益、洁净发展,更多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更多依靠深化市场化改革。 中煤协也表示,面对经济新常态、适应能源革命的新要求,煤炭行业必须坚持推进转型,比如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促进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促进行业发展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促进煤炭产品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等。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地位短期内不可能改变,经过转型调整,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展望未来,姜智敏说道。[详细]2015-01-26 14:20

中国前10月煤炭净进口2.17亿吨 同比增近四成

由于国外煤炭价格低于国内煤价,再加上海运价格低廉,今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量连续大幅增长,出口量却在不断下降,由此造成净进口量爆发式增长。 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国家煤炭净进口2.17亿吨,同比增长39.5%。数据同时显示,国内煤炭消费增幅回落,其中火电行业耗煤回落较为明显。 金银岛分析师张志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由于国际经济走势低迷,煤炭需求持续不足,国际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国外煤炭商盯准庞大的中国市场,悬殊的价格优势造成进口煤连续多个月放量增长。 长城证券研报显示,截至11月8日,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仅为80.35美元/吨,较上月同期大幅下降3.3 美元/吨,价格跌至近3年来的最低价格水平。将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折算成人民币,再加上西澳-青岛运费9.141美元/吨,进口煤炭价格为564元/吨,再扣除10元~30元/吨的港杂费,进口煤与国内热值相同的山西优混煤635元/吨的价格相比,仍便宜 41元~61元/吨,进口煤炭仍然存在价格优势。 相比于进口量的大增,我国煤炭出口量却一直呈下降趋势。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煤炭789万吨,同比下降38.9%;累计出口金额为136695.8万美元,同比下降42.7%。 普氏能源资讯全球煤炭主编James O"Connell认为,一方面,今年有包括美国在内的三个新增煤炭生产商想把产品卖到中国,这拉低了国际煤炭市场的价格,造成国际煤炭价格比较低廉;另一方面,运费成本也比较低,这使中国包括电厂在内的很多公共事业公司向美国、哥伦比亚生产商进口煤炭。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煤炭产量为11亿吨,煤炭出口超过1.07亿吨,并预计今年美国将出口1.25亿吨煤炭,这将打破1981年出口1.13亿吨的纪录,而且其出口煤炭大部分流向亚洲市场。其中,2012年1~6月,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煤炭为469.17万吨,同比增长47.41%。 “煤电行业在整个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所以客观来说美国并不需要用那么多煤了。从美国市场需求而言,美国还不认定市场是亚洲,而主要是欧洲、南美洲等,不过,从煤产量的结构而言,美国的生产速度要快于澳大利亚。包括运费因素,这使得美国的出口商针对亚洲市场竞争性确实比较独特。”James O"Connell说。 张志斌表示,虽然从目前基数来看,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煤炭数量并不多,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有限,但是美国将用页岩气代替煤炭,对中国来说更大的是一种能源变革趋势上的影响。 十年前美国对页岩气的开采还微不足道,而现在它已占该国天然气开采总量的约四分之一。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姗姗介绍,页岩气对煤炭需求的替代使煤炭过去2年需求量同比下滑20%,美国大量产能转向出口,过去5年复合增速达到了24%。随着未来西部亿吨煤港的建成,其西部廉价煤炭将会有条件出口到东亚地区,其出口潜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张志斌表示,进口煤大增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会越来越严重,这会造成国内煤炭企业的利润率大幅降低,从今年的三季报也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现金流已经面临较大压力。另外,国际煤价下跌也造成国内煤企原先收购的海外矿产的收益大受影响,很难达到预期的收益。[详细]2012-11-22 08:06

山西陕西云南一季度煤炭开采产量较快增长

陕西省一季度煤炭产销量较快增长 今年一季度,陕西省煤炭产销量较快增长,累计生产原煤9116万吨,同比增加850万吨,增长10.3%;销售煤炭8737万吨,同比增加792万吨,增长9.9%。 云南省一季度生产原煤1933万吨 一季度,云南省生产原煤1933万吨,同比增长8.2%;销售商品煤2034万吨,增长14.9%,其中销往省外266万吨,增长8.3%。铁路煤炭发运量114万吨,下降34.8%。 大秦铁路集中修施工期间仍保持日运煤炭100万吨 25日记者从太原铁路局获悉,“中国第一煤线”大秦铁路不断刷新世界(7.96,-0.18,-2.21%)铁路重载运输的最高纪录,在集中修施工期间,该条运煤专线每日仍保持着日运煤炭量达100万吨以上的新纪录。 印尼首季外资投资集中煤炭领域 据印尼投资统筹机构最新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印尼投资总额为71.2万亿印尼盾,同比增加32.5%,其中外国投资贡献最大,投资总额达到51.5万亿印尼盾,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万亿盾,增幅达到30.3%,创历史新高。国内外投资的主要项目仍然集中在包括煤炭在内的矿产领域。 山东不再批建45万吨以下煤矿 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介绍,“十二五”期间山东将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原则上不再审批煤矿新建项目,确需批建的必须达到45万吨/年以上。[详细]2012-04-28 09:18

增产增效!三一电液控综采成套设备名声大振!

陕西先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年煤炭产量90万吨,现正在开采的3号煤层平均厚度65[详细]2022-11-15 10:4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