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绘创新蓝图 中联重科日均研发一款新品
日前,在柏林举办的2013年度国际塔式起重机行业峰会上,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黄群透露,通过科技创新,中联重科已形成了系列超大型塔机成套技术。“应用这些技术的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联重科塔机销售总量在全球塔机市场份额已提升到20%。”
这是中联重科“科技产业化”成就的一个最近的例子。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领军者,二十多年来中联重科展示了一个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典型样本。三中全会通过并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这无疑为中联重科长期坚持的科技创新发展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提到产学研协同创新,就不能不提中联重科的优秀“研发”基因。作为中联重科的前身,成立于1956年的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是当时国内唯一从事建设机械研究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的综合型科研院所,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机械行业科研开发的“国家队”。
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产业和科研脱节,多年积淀的自主创新成果缺乏直接转化为市场效益。为打通了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的通道,时任长沙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1992年带领长沙建机院7名员工借款50万元,创立了中联公司。
中联公司的成立,使得科技成果得以转化,自主创新的价值得以体现,研究院也逐步变成了一个科技型企业。
“技术一旦与市场结合、与资本结合,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命运,也是科技人员的命运、一个企业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中联中科董事长詹纯新曾这样感慨。
二十一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发展,中联重科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大企业。目前,中联重科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并跻身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前列。
作为有国家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中联重科始终注重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促成了一大批施工领域急需而又领先世界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专用装备的问世。
“从长远来看,一个只能够提供重复产品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只有企业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说。
据统计,中联重科发明专利占比始终保持在3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保持在80%以上,并有80%以上的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
今年7月,中联重科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在武汉中心实现施工,展示企业“行业核心技术领先者”的地位。就在刚闭幕的2013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BICES 2013)上,中联重科携全球最长的五桥泵车——5桥67米碳纤维泵车、国内首创的可以实现四桥全轮转向的QY70V532.3型汽车起重机、全球综合起重能力最强的300t级全地面起重机等标志性产品亮相,受到业内和客户的广泛认可。
据介绍,目前中联重科已建立起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实验室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在中联重科的研发部门里,平均每天就有一个新品问世,多项产品技术在业内遥遥领先,为中联重科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