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经济呈平稳复杂态 基建尚有十年增长期

2013/11/12 10:03第一工程机械网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原文标题: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导向解读)

潜在经济增长率降至8%

从总体经济形势来看,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总体平稳、错综复杂”来概括,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存在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这个潜在增长率由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五大要素决定,即人口劳动力;资本资金;土地自然资源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国家管理水平。在这五大要素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最佳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率。

从1978-2008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约为10%,所以8%~12%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但是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退,GDP基数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已无法容忍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的合理增长空间将降至8%,也就是说7%~9%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合理增长区间。

但是新的问题产生了,面对经济减速我国是否有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需要呢?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了7.6%,如果用以往的标准衡量,该增长速度低于8%,很多人企盼国家出台稳增长的经济政策。但是在新的经济目标下,7.6%属于合理的增长区间,同时,我国的物价、失业等压力也并没有显现,如果强行将经济增长速度拉至9%以上,劳动力压力反而会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也会加快。

另一方面,从经济态势分析,从2012年第二季度至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7.4%~7.9%之间,仅仅0.5个百分点的浮动,并不存在突然下滑的趋势。可以说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而不是速度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出台刺激政策没有必要也不会起到很大作用。

经济结构不得不调整

从各项经济指数来看,我国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压力并不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在可控范围内,我国经济尚存在刺激空间。那么为何政府却愿意主动让经济减速呢?原因就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中国已经过早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苗头。任何一个国家当GDP水平发展到人均2万美元时,产业空心化就不可避免,就需要开始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目前,中国人均GDP仅为6200美元,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却出现不挣钱的势头,这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是宏观环境的问题。过早出现产业空心化,很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因为结构升级不足、结构发育不足等原因掉入“中等收入陷井”。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结构调整就是要让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的经济速度存在一个“底线思维”,就是每年两会政治工作报告所确定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就业目标和物价目标。当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状况不低于下限,政府就不会出台扩张性政策,当物价不高于上限,也不会出台紧缩性政策。

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十年高增长期

从中国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来看,未来中国的消费预计每年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保持在3.6~3.8个百分点。而由于新的国际竞争优势还没有建立起来,外贸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几乎为零。那么,决定GDP实际高增长的任务就落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了。

在中国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有近40%为制造业投资。但是2013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幅开始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制造业严重产能过剩,企业找不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是外资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也已经开始负增长。可见,中国投资的增长速度更多还要靠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来支撑。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受资金、市场空间和投资效益三个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符合这3个因素,所以我们认为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至少还有十年的高增长期。首先,中国的投资资金由一个国家的储蓄率所决定,现今中国恰好处于现代化高储蓄率的第一代阶段。但从人口结构推算,中国的高储蓄率最多维持到2023年,那时我国将有几亿人集体老去,储蓄率也会下降。

其次,从建设内容来看,过去我国基础设施主要是为生产和出口服务,民生服务设施较为欠缺。下一步我国在继续完善生产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更要向城市化服务建设倾斜。扩大为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投资,才能够真正的扩大消费。

再次,受人口老龄化影响,在这十年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比未来投资的成本低、效果好。同时,我国也必须抢在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将铁路、高速公路网络,煤炭、核电等能源基地,这些现代化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物质框架全面建成。

由此可见,我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错,人们也不用担心基础建设会进入低潮期。未来预计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18%之间。

房地产呈“分化”趋势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大众可能更担心的是房地产走势。目前,媒体正在拼命渲染一二线城市的“地王”现象,但是不要忘了,相反我国三四线城市也开始出现了“空城”、“鬼城”现象,逐步进入了调整期。所以据分析,未来中国房地产将呈现“分化”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化呢?我们就必须跳出房价看房价,跳出房地产看房地产。

目前,国际上流行着一个所谓合理的房价标准,即房价最多不能超过家庭年收入的6倍。在我国的四线城市房价约为年收入的6倍,三线城市已经上升到6~10倍,二线城市几乎都在10~15倍,一线城市则在20倍左右。按常理分析,房价越高市场应该越不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恰恰相反。

即使很矛盾但这种趋势却有它的合理性。从近3年中国的就业岗位分析,全国制造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在每年就业岗位新增量的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下降,服务业比重在逐步上升。而目前一线城市已经完成了以制造业作为城市主要产业转变成以服务业作为主要产业的转型,二线城市也正在转型中。所以,目前我国呈现出大城市化趋势,人口由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流动,这也就造成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刚需增加,房屋紧张。

我国的人口流动过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对公共服务资源的掌控能力太强,却没有把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但从现实来看,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根本变化之前,公共服务资源也不可能迅速均等化,再加上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也属于经济规律,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还将有较长一段时间处于刚性需求。而三线城市会由于人口劳动力的流失,尤其是随着本地企业流出而使城市未来房地产需求慢慢下降。

除了房地产的继续“分化”,我国的“去库存”过程仍未结束。从反映库存水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的增长率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轮库存调整在2009年8月末达到-0.8%的最低水平,刺激政策出台后在2011年10月末达到24.2%的最高水平。本轮库存调整中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在2012年12月末已经降到7.2%(7月底6.1%),比最高点下降2/3。

综上所述,目前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继续快速发展,三四线城市步入调整,从而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局面,为中国赢得3年加快改革开放,深化结构调整的时间。

推进地方债务管理改革

面对当前形势,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发挥调结构、促改革对稳增长的积极作用,要在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上多下功夫,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多想办法,在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上加大力度,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规模是可控的,增量也在减缓,但有一些地方问题仍较大。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而在2013年公布的36个地方债中,2011年以来,上述地方的地方债余额增加了12.9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是绝对量大小决定风险程度,也不是债务负担率水平现状决定风险程度,而是能否用改革来规范地方债务举债偿还机制和存量问题,能否用发展来消化存量问题。

一是地方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建设性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如果要靠债务去解决,那只能走上不归路。

二是对地方举借债务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性事业建设债务应以政府为主体,以后用公共财政收入来偿还;收益性项目债务加强管理,用取得的收益来还债。

三是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体的、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原则,中国正在力争摆脱滑向“中等收入陷阱”,在尊重和保护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走上包容式增长的道路。

金融改革加速

包容性发展要求创造机会均等,所以我国要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市场更加统一、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均等化。为此我们的金融改革要不断加速。

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制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出台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方案。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投融资方式。

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推广涉农新险种,试办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拓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

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经济,让银行理财成为债权融资、直接融资的工具。

严密防范风险。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激活金融存量,资产证券化。探索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重组企业的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这种贷款的期限。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扩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自主处置权力。即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逐步扩大资产证券化的常规化发展。

积极扩大出口

当前我国进出口增速均明显放缓。此时更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是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抓紧出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方案,分步在全国口岸实行。

二是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原则上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抓紧研究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规模。

四是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逐步扩大服务进口。

五是积极扩大商品进口,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完善多种贸易方式,促进边境贸易。

六是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

未来,我国要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

区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执行差别化政策。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于产品虽然在国内供大于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有销路、有市场的企业,支持其跨境投资经营;对于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等方式,促进其实施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的落后产能的企业,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严禁提供任何形式新增融资,防止盲目投资。

此外,我国还应重视民生、农业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出台完善水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

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制定实施严控新设行政许可和规范非许可审批项目的措施,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职能。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健全保障房分配制度,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健全环保监管和生态补偿制度。

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出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整合资源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先行先试政策试点范围,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财政部部长刘昆:2023年要更直接更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申铖)在29日于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了[详细]2022-12-30 18:15

山东临工中东和非洲市场商务年会在迪拜召开

山东临工邀请中东和非洲区域经销商在迪拜召开商务年会 近日,山东临工邀请中东和非洲区域[详细]2022-12-26 17:23

8月出口增速放缓但仍有较强韧性,外贸下一步怎么走?

8月7日,商品车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八号码头等候装船。新华社 资料图 9月7日,海关总署发[详细]2022-09-07 17:16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实施19项稳经济接续政策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 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 再次增发农资补贴和支持发电企业发债融资 确定缓缴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 保市场主体保就业 决定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 促进政策加快落实 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强化财力物力支持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再次增发农资补贴和支持发电企业发债融资;确定缓缴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决定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促进政策加快落实;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强化财力物力支持。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恢复基础不牢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抓住当前紧要关口,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主要包括:一是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这既可增加有效投资带消费,又有利于应对贷款需求不足。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二是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要有效益、保证质量,防止资金挪用。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三是对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一个季度,鼓励地方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四是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在今年已发放3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再发放100亿元。五是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六是中央推动、地方负责抓落实。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若干经济大省联合办公,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压实地方责任,加快政策举措落实。国务院大督查将地方稳经济工作纳入督查和服务范围。 会议指出,7月份以来,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对群众生活生产造成影响。要压实责任,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一是科学调度江河和水利工程水资源,适时人工增雨、增打机井,增加抗旱水源。二是优先保障群众饮用水,必要时拉水送水。三是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指导农户抗旱保秋粮。四是从中央预备费中拿出100亿元抗旱救灾,重点支持当前中稻抗旱。五是抓紧研究推动晚稻丰收的举措,中央财政持续予以支持。地方也要加大投入。同时继续统筹做好防汛各项工作。 (本文来源:新华网)[详细]2022-08-25 16:13

人民财评:把宏观经济“压舱石”夯得更实

近日,2022上半年中国工业经济成绩单出炉: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在41个[详细]2022-07-22 10:3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