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风电产业发展升级四大障碍待解决

近几年,我国风电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加,成就了我国在全球风电市场中的大国地位。但是,从风电强国的角度看,目前的中国风电需要与更多技术竞争者切磋,因为技术竞争可以激励创新,让企业变得更强大,从而使风电行业不断保持前进的动力,提升发展的质量,我国中小型风电产业发展升级四大障碍待解决。

同时,尽管中小型风机行业未来的发展可期,但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均认为,目前在产业发展升级的过程中还有四大瓶颈需要突破。

从当前实际应用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小型风电产业与大风电和光伏产业规模无法比拟,对国家形不成经济支柱,使得行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当前该行业面临的一个首要的问题。

据了解,当前我国中小风能设备制造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且相关产业配套程度不高、集中度差,工业化、信息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社会认知度也不高,在现行政策条件和市场规则下,中小型风能产业在国家新兴产业中被边缘化,无法与大型风电、光伏行业相提并论。

“中小型风电行业缺少相应的具体的政策落实。”在中科恒源总裁助理、市场部总监娄力争看来,当前行业的发展急需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一直都是坚持不断努力、自力更生。”

资料显示,在国外,中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已经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有效节省输配电成本、改善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的理想供电方式,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美国在2009年10月份通过了对小型风电设备的税收优惠政策,30%的建设成本可以用来抵税;英国政府为达到2020年其电力需求35%来自“绿色动力”的目标,对安装小型风电的农场主、居民给予40%~60%的财政补贴。娄力争认为,缺乏政策的支持,是影响中小型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影响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障碍是标准的缺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技术进步伴随着技术标准,每一次行业技术进步都会伴随着标准的更新和提升,每一次标准的提升又会促进另一次技术进步的升级。同时,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发展最终还有赖于标准。

而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与离网型风电产业有关的标准共37项,37项中的32项在2004年或以前制定,占全部标准的86.5%。而较新的和中小型风力发电有关的国家标准仅一项《GB/T25382-2010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运行验收规范》。

“可见我国关于中小风电相关标准过于陈旧,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和障碍是标准的缺失,缺乏检测和认证体系。”一位与会专家对记者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上述陈旧的标准不足以指导产品设计、生产、质量、安全、商业诉讼等要求。而缺乏检测标准、没有并网标准、没有制定认证体系,产品得不到认证,就无法遏制劣质产品混入市场,无法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除此之外,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的融资不乐观也成为了该行业发展的一大掣肘。

“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融资体制,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的规模40年来一直以小型化运作;风险投资一般看不上眼,金融机构没有兴趣,形不成一个像样的市场。”据行业专家介绍,当前中小风能行业大部分企业仍沿袭传统的设计、加工方法,缺乏先进的产品研发和制造手段,技术改造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资金问题制约着我国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政策不到位导致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的融资难。

责任编辑:Daisy

相关阅读

三一集团与国家电投举行高层会晤 共同推动风电产业深度融合

4月26日,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带队到访国家电投集团,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参加接待、会谈,[详细]2018-05-08 09:55

湖南最大风电产业基地在临武打造

1月2日,一套长20米、重50吨的塔筒,从临武县工业园湖南湘能重工有限公司运往广西。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每月有16至20套风机塔筒销往外地。现在,湘能重工与园区其他风电企业一起,逐步形成风能开发、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的产业链,助推临武打造湖南最大风电产业基地。 临武风能资源丰富,全县可开发的风能蕴藏量达69.4万千瓦以上,居全省第一。早在2011年,该县就委托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风资源开发规划。同时,大力发展风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引进华润、湘电、中南院等知名企业来该县开发风力资源,有7个项目已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27万千瓦,年发电10亿千瓦时。全县已建、在建及筹建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9.99万千瓦,占全县风电资源蕴藏量的57%。风能装备制造业也发展很快,形成了产业集群。[详细]2018-01-05 09:29

电价下调弃风加剧 2016风电产业如何突围

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11月底,辽宁风电发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但出于冬季保供暖、保电网安全需要,弃风电量也近14.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近8.5亿千瓦时。“发得多,弃得也多”成为辽宁风电产业现状的生动写照,也成为过去一年中国风电产业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是弃风限电顽疾至今未除,另一方面是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开启新一轮下调周期,风电企业在此情况下,必须苦练内功,通过技术创新、精益管理提升风电产业竞争力。”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电价下调常态化 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正式发布,风电上网标杆电价下调的“靴子”终于落地。 新一轮调价方案决定于2016年、2018年对陆上风电一类、二类、三类资源区分别降低2分钱、3分钱,四类资源区分别降低1分钱、2分钱。业内普遍认为,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正式的调价方案温和了不少。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拟将一类至四类资源区在今后5年逐年下调2-4分钱。 兴业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风电上网电价下调幅度低于预期,将有利于风电运营企业继续维持目前的净资产收益率,同时,明确未来几年的上网电价有利于风电企业合理安排投产进度,预计未来两年行业仍将快速成长。 一年前,陆上风电刚刚经历了一次电价下调。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陆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将第一类、二类、三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下调2分钱,第四类风资源区价格维持不变。这次电价下调引发风电行业较为明显的“抢装潮”而备受诟病。 多位企业人士对新一轮电价下调的看法也较为一致:对风电产业而言,短期将经历阵痛,但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风电健康、有序、平衡发展。随着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上网标杆电价下调也将成为常态。 广发证券研究员韩玲认为,在风电产业链中,风电运营商的长远发展主要依赖于规模优势和区位优势,即“资源优势+规模优势”,作为风电开发主力的五大电力集团不仅具有雄厚的装机规模,同时在风况优质的“三北”地区配备了大量风电场,预期未来弃风率改善后会常年贡献稳定利润。位于中游的风机制造商则具有较大弹性,龙头风电整机厂商由于具有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在项目向南发展、行业规则强化、质量先于价格等几大趋势下,风机制造环节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厂商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此次同步调价的光伏虽然上网电价下调幅度更大,但相对而言,对风电企业的压力更大。因为,风电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的可能性不大,风电度电成本下降空间正逐步缩小。 弃风之痛何时休 据记者了解,相对于光伏行业严重的补贴拖欠问题,风电行业的补贴拖欠矛盾还没那么尖锐。而“弃风”则是风电行业的最大痛点。 此前,一位在严重弃风地区负责项目运行的人士曾告诉记者,如果弃风率比现在下降一半,下调电价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业内普遍认为,在下调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倒逼行业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彻底解决弃风限电这一老问题,才能真正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价后,一类资源区的陆上风电项目上网标杆电价将在2018年降至每千瓦时0.44元,而降价后的燃煤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在每千瓦时0.4元左右,二者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也意味着离2020年风力发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在离风电平价上网目标越来越近的同时,我们对弃风限电的治理是否也与理想目标越来越近? 我国弃风限电情况从2010年左右开始显现,2012年达到高峰,当年弃风电量达208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7%。2013年开始出现好转,弃风率降至11%,2014年上半年更降至8.5%。但是,去年以来,弃风率却大幅反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电网公司方面表示,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用电需求增速减慢、消纳市场总量不足的大背景,与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低,采暖期供热机组比重大,以及电网发展滞后、新能源送出能力受限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2015年以来风电等新能源消纳矛盾更加突出。 据业内人士称,主管部门试图多举措解决弃风难题。例如,实现就地消纳方式的多样化;特高压风火捆绑外送;智能电网灵活调配;配额制及审批区域的限制,保障全额收购风电等。 统筹规划须先行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瑞兆此前告诉记者,风电和电网、风电和其他电源之间没有做到统筹规划,这也加剧了“弃风”隐患,在如何统筹规划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据介绍,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核准进度快,建设周期短;而电网接入系统核准程序复杂,影响因素多,协调工作难度大,工程的建设周期也较长。因此,很多地方的电网建设跟不上风电发展的步伐。 显然,风电产业要发展,既要解决好风电装机快速增长和消纳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也要解决好风电与其他电源之间、风电与电网之间规划不统筹的矛盾。 “风电装机目标的规划虽然重要,但是比规划装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包括风电在内的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刘永前曾向记者表示。 刘永前认为,风电的发展并非风电产业自身的事情,而是与整个电力行业息息相关,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做好整体的电力规划,从发电、输电、配电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并进行相应配套,只有这样才能把风电的整体效率提升上去。[详细]2016-01-15 10:13

风电产业全面回暖 并网容量提前达标

风电产业全面回暖,随着政策扶持与推动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内风电企业持续看好风电装机量。 记者获悉,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会”(CWEE风能展),将于今年5月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将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550家企业参展。 经历了两三年的发展低谷期,风电产业在2014年快速反弹,2015年是我国风电产业全面回暖后的第一年,政策支持力度也明显加大。国家能源局近期公布了“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项目共计3400万千瓦,超出市场预期,而《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考核办法》也呼之欲出。同时,为了配合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转型,国家能源局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促进电力需求侧响应和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应用。 这些政策措施将大力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市场预期今明两年风电行业的发展态势依然良好,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进一步提高。 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最新版《全球风电发展年报》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风电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5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将再次达到5350万千瓦,累计装机突破4亿千瓦大关。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一季度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也显示,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470万千瓦,到3月底,累计并网容量10107万千瓦,总量同比增长25%,提前完成风电“十二五”规划目标。 风电产业的全面回暖也体现在龙头企业的业绩报告里。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金风科技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0%;公司预计1至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变动幅度为增长200%至250%。 金风科技继续看好今明两年国内风电装机量,预计不会低于2014年。公司一位管理层人士表示,2015年来不及抢装的风电项目可能会延至2016年装机,同时预期2016年会有新政策出台,另外,公司12.63GW的在手订单很多要到2016年甚至以后交付,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国内风电装机形势依然乐观。[详细]2015-05-12 10:23

风电产业监测情况发布:新增装机容量创新高

2014年,全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1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9637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7%,占全球风电装机的27%。2014年风电上网电量1534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8%。2014年,全国来风情况普遍偏小,全国陆地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5.5米/秒,比往年偏小8-12%。受此影响,2014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893小时,同比下降181小时,最高的地区是云南2511小时,最低的地区是西藏1333小时。2014年弃风限电情况加快好转,全国风电平均弃风率8%,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弃风率达近年来最低值,全国除新疆地区外弃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4年,全国风电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增风电核准容量3600万千瓦,同比增加600万千瓦,累计核准容量1.73亿千瓦,累计核准在建容量7704万千瓦,同比增加1600万千瓦。风电发展“十二五”第三批核准计划完成率76%,第四批核准计划完成率56%,完成率提高明显。此外,受价格政策调整因素影响,2014年下半年各地区不同程度出现了抢装现象。2014年,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持续增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全国新增风电设备吊装容量2335万千瓦,同比增长45%,全国风电设备累计吊装容量达到1.15亿千瓦,同比增长25.5%。风电产业制造能力和集中度进一步增强,8家企业风机吊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风机单机功率显著提升,2兆瓦机型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风电机组可靠性持续提高,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7%以上。[详细]2015-02-13 09:2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