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城镇化是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

2012/12/23 20:46网易财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李克强说,目前一些地区仍存在着攀比发展速度的现象。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基础也是根本,但发展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推进,不能盲目攀比。

“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李克强说。

讲到收入问题时,他表示,“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

他强调:“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李克强强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当伴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发展必须与能源、资源、环境三者相互协调。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刻不容缓,”李克强说,“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着力点,首先要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要把城镇化这一“最大潜力”与改革这一“最大红利”结合起来

 李克强说,世界经济长期低迷是事实,而且很可能还会出现波折、反复,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能更多地依靠拉动内需,而目前最大的内需就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城镇化。

 他说:“城镇化是发展最大的潜力,而真正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改革。”

 李克强说:“体制的改革包含着巨大的潜力。‘城镇化’这个最大潜力的发挥,只有通过‘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才能实现。”

 他鼓励各地方要深入探索如何将改革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他说:“我们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打破部门利益,打破固有的一些利益格局,让基层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中国实现持续发展。”

 财政改革要做牵一发动全身的事

 李克强突出强调了财税体制改革。他说,财税体制改革涉及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等问题,要抓住一些关键环节,做牵一发动全身的事。

 他透露,明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不仅是税制的转换,而且能够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就业,并且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李克强同时表示,在财税体制改革中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他说,单一税种的财税体制改革,能够减少经营成本,但确实存在中央和地方如何分配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培育好地方的主体税种,要让地方政府减少收费,并且不过多依赖土地财政。

 李克强要求财政部和税务部门,既要让企业减负,又要培育财源、涵养税源;既要让地方政府积极性提高,又要让中央有更多的操控能力。他说:“我们要深入研究,给地方更多自主发展的权力。”

深入了解群众的改革诉求 通过改革让老百姓受益

 李克强反复强调,要通过改革让百姓受益。他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受益。但我们要真正深入到基层,了解老百姓的改革诉求,看看他们到底希望改什么,怎么改。比如收入分配改革,比如城乡差别,等等。”

 他说:“我们要通过公平竞争,让权利、机会、规则平等,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合法努力获得应有的收益。”但他同时也告诫参会者,要把握好全社会对改革的合理预期。

 针对发言中提到的体制障碍,李克强说,改革要打破部门、行业利益和固有格局,抓住关键环节,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卸掉、“玻璃门”打碎,对规划内投资项目也要减少审批、简化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明年财税体制改革重点要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促进结构调整,同时正税清费,减轻不合理负担,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自主发展力量。改革既要有勇气推进,又要有智慧把握。

责任编辑:Amanda

文章关键字城镇化 李克强
相关阅读

中联重科4.0泵车又添38米新锐 小身材大能量助力城镇化建设

近日,中联重科38米4.0泵车在麓谷工业园成功下线。这是公司继成功下线49米泵车后,快速响应市场打造[详细]2019-08-15 11:22

凯斯CX80C挖掘机 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扛起大旗

这几年,城市施工大多绕不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命题,在家门口接活的机友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参与吧! 要[详细]2019-06-28 10:50

12国高级官员访问徐工 或将深化非洲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来自非洲12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相关部门的38名高级官员莅临徐工集团,与徐工进出口公[详细]2017-07-07 09:21

再签大单!山东临工助力“中国最大最美边境城市”城镇化建设

近日,山东临工与辽宁宽甸住建局22台装载机交机仪式,在风景秀美的满族自治县——宽甸住建局广场隆重举行[详细]2017-05-25 14:30

国务院:城镇化重速度轻质量问题严重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4日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指出,当前,城镇化重速度轻质量问题严重。2000—2015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了约113%,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59%的增幅。部分城市承载能力减弱,水土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 《纲要》称,资源约束不断加剧。一是资源禀赋缺陷明显。二是资源需求刚性增长。近十年间,中国矿产资源供应量增速同比提高0.5—1倍,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0.5—1倍,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资源的国内保障程度不足50%。建设用地需求居高不下,2015年实际供地达到53万公顷。 三是资源利用方式较为粗放。中国目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能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和2.5倍;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为149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00平方米,远超国家标准上限;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四是利用国外资源的风险和难度不断加大。 《纲要》提到,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一是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持续下降。2015年十大流域的70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8.9%。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等地区,复合型大气污染严重;辽宁中部、成渝、海峡西岸等地区,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开始显现。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 二是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部分地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灾害频发。全国水土流失、沙化和石漠化面积分别为295万平方千米、173万平方千米和12万平方千米,全国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约44%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野生动植物种类受威胁比例达15%—20%。 三是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频发。陆域国土地质环境极不安全区、不安全区面积分别占4.6%、10.1%,局部地区地质环境安全风险较高。川滇山地、云贵高原、秦巴山地、陇中南山地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高发频发;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滨海沉积海岸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不断加重。 四是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陆源和海上污染物排海总量快速增长,近岸海域污染加重,特别是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海域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海岸自然岸线保有率为37.6%,沙质海岸侵蚀严重,滨海湿地不断减少,海洋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年均灾害面积分别超过1.4万和3万平方千米;重大海洋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纲要》指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亟需优化。一是经济布局与人口、资源分布不协调。二是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结构性矛盾凸显。三是部分地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四是陆海国土开发缺乏统筹。 《纲要》强调,国土开发质量有待提升。一是城镇化重速度轻质量问题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左右,但城镇化粗放扩张,产业支撑不足。2000—2015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了约113%,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59%的增幅。部分城市承载能力减弱,水土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 二是产业低质同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重复与不足问题并存。四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6∶1扩大到2015年的2.73∶1,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014年,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75倍、1.79倍和1.28倍,东部地区国土经济密度分别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2.81倍、18.80倍和5.34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较为突出,截至2015年底全国仍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详细]2017-02-06 14:1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