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欧美比拼刺激经济 中国无需共舞

2012/09/20 09:15中新网

近日,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法国《欧洲时报》17日刊文说,海外华侨华人更关注其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是在世界范围内制造更大的泡沫以拯救美国泡沫。这种饮鸩止渴、转嫁危机的做法,却因为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一再上演。面对这种不合理格局,其他经济体需要睿智应对,保持谨慎,不随之而舞。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这应该是上周最大的财经事件,但也是最没有悬念的财经事件。美国经济迟迟不见好转,市场对实施新一轮刺激政策议论已久,早有心理预期。

与前两次量化宽松相比,美国是轮量化宽松并没有设定时间和规模,显示出“不见经济回升不收手”的决心。世界第一经济体的这种姿态,也给金融市场 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推动多国股市出现大涨。

当然,外界也不会被这种短期利好蒙闭双眼。对于第三轮量化宽松到底能否引领美国经济、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秉持悲观或者观望观点的不在少数。

作为刺激经济的非常规手段,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连续推出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如果说第一轮量化宽松收到了力挽狂澜的效果,那么第二轮量化宽松的则呈现效用递减之势,美联储及其掌舵人伯南克甚至还为此背上了“不懂经济,只懂印钞”的骂名,而正是因为第二轮量化宽松未见效果,才又有了如今的第三轮量化宽松。

实际上,美国人对此也十分清楚,就连伯南克本人也强调这样的刺激手段不是“万能药”,短期内对失业率的降低不会有太显着的作用,甚至可能没有大幅降低失业率的效果。然而,即便如此,美国在应对经济难题上仍然采取了连续三次同样的货币政策,罔顾“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规律。这恐怕足以显示当前美国经济的困局所在以及世界经济的重大不确定性。

量化宽松,形象的说即是通过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但美国经济的问题却并不在流动性,而在糟糕的财政前景。伴随第三轮量化宽松,有一个不常见的词汇——“财政悬崖”。其意义是指,今年底到明年初,美国财政将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小布什政府时期推出的减税政策将于年底到期,同时规模高达1.2万亿美元的政府开支自动削减计划将于明年启动,这可能给美国带来的大规模财政紧缩。

之前几十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崇尚超前消费,寅吃卯粮,结果导致储蓄和投资缺口太大,欠下巨额债务;如今经济陷入困局,企业不敢增加投资和招聘员工,消费者也捂紧钱袋,经济复苏自然乏力。这个时候,应该更多通过财政政策的使用,说服企业与消费者停止储蓄,增加投资与支出,从而将经济拉出经济学家们屡次警告的“流动性陷阱”。不过,由于担心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美国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手段,加之新一轮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各有政治操作,美国的货币政策就此陷入两难困境。于是,拯救经济的重任就落在了货币政策之上,通过新一轮量化宽松对冲“财政悬崖”的消极影响,成为美国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更何况,美元具备世界货币优势,可以将经济风险向外界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可能开启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刺激经济的大潮。面对当前经济困局,发达国家都有采取大规模宽松政策的冲动。在美国推出无限制版量化宽松政策前一周,面对重重债务危机的欧洲央行也使出狠招,宣布“无限量收购重债国债务”,而从近期报道看,日本、英国等经济体也有意跟进。

这种刺激经济的大比拼,对于普遍面临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来说或许必要,但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则很可能意味着一场货币灾难。作为海外华侨华人,更关注这种大比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尽管欧美大规模刺激经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出口的紧张环境,但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将为第三轮量化宽松带来的美元贬值买单,并需要警惕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给国内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带来不利影响。特别考验中国经济决策的是,欧美国家的做法必然给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带来压力。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本就源于资产泡沫的破灭,然而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却是在世界范围内制造更大的泡沫以拯救美国泡沫。这种饮鸩止渴、转嫁危机的做法,却因为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美元的霸权地位而一再上演。面对这种不合理格局,其他经济体需要睿智应对,保持谨慎,不随之而舞,既是在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寻求多元途径,也是在为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积蓄力量。

责任编辑:Amanda

文章关键字刺激经济 欧美 中国
相关阅读

IMF总裁呼吁亚洲国家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 刺激经济增长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14日路透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周六敦促亚洲国家实施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应对全球经济脆弱带来的挑战。 此时正值全球各国决策者面对生产率放缓和沉重债务,都苦于刺激经济之际。欧洲和日本央行已实施负利率来刺激消费者需求和推升过低的通胀。但该策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引发对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担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顾问比尼亚尔斯(Jose Vinals)本周称,该组织可能在未来数周内进一步调降全球成长预估,称决策官员们必须提出全面性措施来强化各国经济。 “亚洲应作出什么回应呢?…可以说结构性改革对于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都是关键,”拉加德在新德里参加IMF参与主办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IMF在1月时预计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分别增长3.4%和3.6%,较10月时的预估均下修0.2个百分点。 这是不到一年内第三次调降预估,主要因中国经济放缓。 拉加德称,中国应改善信贷配置,降低对举债推动的投资的依赖,使经济实现再平衡。[详细]2016-03-14 10:43

外媒称低油价务必是好事 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很多人认为,油价大跌会刺激大型石油进口经济体增长。不过,结果未必如此! 在油价暴跌的打压下,一些政府已经开始通过上调汽油税或削减燃料补贴来支撑收入。与此同时,下跌的石油成本已经引发欧洲和日本通货紧缩担忧,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将削减支出和投资风险上行,拖累增长。 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燃料消费税已经上涨50%。受政府取消补贴所累,印度尼西亚汽油价格飙升。日本的高税率意味着国内成品油价格在过去6个月内实际上仅下跌15%。欧洲的高税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抵消了油价的部分下跌:英国和法国的优质汽油价格跌幅均为29%和32%。 在过去6个月内,美国成品油价格已下跌60%。 为重塑日益恶化的财政形势,巴西在削减补贴的同时上调税率。结果,一些消费者当前的成品油消费支出要比上周多出7%。 在美国数据显示原油供应接近80年最高水平后,油价4日迎来两个月内最大单日跌幅。美国3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8.7%,至每桶48.45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6.5%,至每桶54.16美元。 过去,油价下跌通常表明原油需求崩溃,全球增长放缓。不过,油价的下跌通常伴随着增长的上行。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份油价60%的跌幅,助燃全球经济增长在五年内均值接近4%。 近几个月来,一些经济性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对“本轮油价下跌或是全球增长进一步去放缓的预兆”的担忧不屑一顾,坚持认为石油进口国所收获的“意外之财”将会抵消大型原油出口国所蒙受的损失。 去年12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持续走低的油价很可能会让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GDP增加近1个百分点。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声称,油价下跌的“积极”影响很明显。 的确,油价的下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声称,油价下跌是该机构1月份上调美国经济预期的一个主要原因。 油价走低也提振了欧元区的零售增长。以法国为例,去年12月份该国家庭支出环比增长1.5%。当月,欧元区销售同比增长2.8%。 印度采购经理人指数近几个月来上行,表明受油价成本下跌提振本土企业利润上涨。在日本,日元的走弱和油价的持跌让很多经济学家有理由上调增长预期。 但是,从更多的数据来看,油价下跌的影响并不完全是乐观的。 油价是通货膨胀率减慢的主要推手。上周,欧盟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下滑0.6%。根据尼尔森公司最新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在意大利、日本、法国、韩国、中国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消费者信心都在减弱。 1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均下调了很多主要经济体(除美国之外)的增长前景。[详细]2015-08-05 15:48

外媒称低油价务必是好事 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很多人认为,油价大跌会刺激大型石油进口经济体增长。不过,结果未必如此! 在油价暴跌的打压下,一些政府已经开始通过上调汽油税或削减燃料补贴来支撑收入。与此同时,下跌的石油成本已经引发欧洲和日本通货紧缩担忧,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将削减支出和投资风险上行,拖累增长。 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燃料消费税已经上涨50%。受政府取消补贴所累,印度尼西亚汽油价格飙升。日本的高税率意味着国内成品油价格在过去6个月内实际上仅下跌15%。欧洲的高税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抵消了油价的部分下跌:英国和法国的优质汽油价格跌幅均为29%和32%。 在过去6个月内,美国成品油价格已下跌60%。 为重塑日益恶化的财政形势,巴西在削减补贴的同时上调税率。结果,一些消费者当前的成品油消费支出要比上周多出7%。 在美国数据显示原油供应接近80年最高水平后,油价4日迎来两个月内最大单日跌幅。美国3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8.7%,至每桶48.45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6.5%,至每桶54.16美元。 过去,油价下跌通常表明原油需求崩溃,全球增长放缓。不过,油价的下跌通常伴随着增长的上行。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份油价60%的跌幅,助燃全球经济增长在五年内均值接近4%。 近几个月来,一些经济性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对“本轮油价下跌或是全球增长进一步去放缓的预兆”的担忧不屑一顾,坚持认为石油进口国所收获的“意外之财”将会抵消大型原油出口国所蒙受的损失。 去年12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持续走低的油价很可能会让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GDP增加近1个百分点。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声称,油价下跌的“积极”影响很明显。 的确,油价的下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声称,油价下跌是该机构1月份上调美国经济预期的一个主要原因。 油价走低也提振了欧元区的零售增长。以法国为例,去年12月份该国家庭支出环比增长1.5%。当月,欧元区销售同比增长2.8%。 印度采购经理人指数近几个月来上行,表明受油价成本下跌提振本土企业利润上涨。在日本,日元的走弱和油价的持跌让很多经济学家有理由上调增长预期。 但是,从更多的数据来看,油价下跌的影响并不完全是乐观的。 油价是通货膨胀率减慢的主要推手。上周,欧盟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下滑0.6%。根据尼尔森公司最新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在意大利、日本、法国、韩国、中国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消费者信心都在减弱。 1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均下调了很多主要经济体(除美国之外)的增长前景。[详细]2015-02-05 15:48

新型城镇化将催生一亿套住房需求 刺激经济增长

“新型城镇化可以促使我们再保持将近20年的经济增长。例如,城镇化可能需要再建设1亿套的房子,进而会拉动更大的经济总量。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道路。”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近日在“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论坛”发言时表示。 2013年9月28日,“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论坛”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经营报社、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相卫集团、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MBA教育中心和中国经营报社浙江记者站承办。 近300名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多来自房地产行业。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业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思路。相卫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黄相文说:“希望对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和创新做一个尝试性的探索和沟通。希望用资本和项目的管理经营帮助更多开发商成就自我。” 新型城镇化将让中国保持20年经济增长 十八大召开之后,城镇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中国当下的最大热点也是难点,那么中国的城镇化之路应该怎么走?“中国城镇化道路和其他国家城镇化道路的最大不同,是中国的农民工形态。”肖金成认为,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如果城市需要劳动力,一般是举家迁移。而中国却是打工者只身来到城市,这就产生过多留守老人、儿童等。所以,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适合符合入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初步转为城市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在肖金成看来,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2010年的数据表明,从产业和人口的结构可以看出,农业占GDP的比重是41.1%,农业劳动力的比重36.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是50.32%。而观察2012年数据,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是52.57%,包含了一亿六千万的农民工,如果不包括这一亿六千万农民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0%多。所以,中国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农业GDP只占全国GDP的1/4,却要养活50%的人口,农民因此无法富裕起来,所以到2020年,如果不大量减少农村人口,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可能的。”肖金成分析。 若以农村人口转移为主要任务的城镇化建设,将有哪些投资机遇?“新型城镇化可以促使我们再保持将近20年的经济增长。例如,城镇化可能需要再建设1亿套的房子,进而会拉动更大的经济总量。盖房子需要钢材、水泥、劳动力等,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前提所在。”肖金成分析。 多个与会专家认为,单一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建设成本高,没有交通,产业就无法进入。而将小城镇纳入到城市群中,依靠整个城市群的交通网络,但同时保持小城镇自身在生活生产成本上的低廉优势,便可以吸引产业,进而促进城镇化发展。 “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发展城市群,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只有在城市群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才能够协调发展。”肖金成指出。 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达到1.76亿,珠三角人口达到6481万,京津冀城市群人口达到1.06亿,我国三大城市群吸纳人口3.4亿。初步测算,到2020年,三大城市群将以占用22.4%的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全国26.2%的城镇人口。17个城市群将以占据43.3%的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集中48.7%的城镇人口。 “高大奢”城镇化阻碍服务业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理念就是让城镇适合大部分人居住。”与会专家认为,在之前的房地产行业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屋建设和规划并未完全遵循这个理念,导致居住环境、房屋质量和结构等都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肖金成分析:“很多城镇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特点,抑或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奢华的追求,把大量的建造费用用于表面建设,浪费了大量资源。”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碚表示,在国际上,很多成熟的城市中,是允许所谓“贫民窟”存在的。而在我们的很多城市中,建筑更追求“高大奢”,挤压了一些群体的生活空间,从而给很多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带来障碍。而没有各种产业的持续发展空间,城镇建设也会趋于落寞。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的会议指出,今年下半年的主要任务是“促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其中提出的积极释放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保持合理投资增长,这都是为了稳增长。为此,参加论坛的专家们认为,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为了“启动内需,扩大需求”,而其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也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任务。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就此分析认为,求稳的一个长效机制便是新型城镇化,相对于老的城镇化概念来说,新型城镇化更要求城乡统筹和一体化。老的城镇化最大特点是政府主导,快速大规模地建成。新型城镇化则是在政府规划引导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节,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人、释放地,让人口和土地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来进行配置。传统模式是单向的,人口要素向城市集中;新型城镇化则是双向的,人口要素既可以从乡村向城市流动,也可以从城市向乡村流动,既向大城市集中,也向中小城市辐射。新型城镇化既是改革重要的红利来源,也是新的增长模式,所以不能误解新型城镇化为简单的城镇化,而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一个枢纽。 而长效机制的另一个层面便是发展多层次的房地产,特别是住宅市场。多层次主要体现在土地市场上,而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为主。在贾生华看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模比目前我国城镇建成区的面积还要大,实际上是非常巨大的红利。将此释放到市场上,不仅可以吸收目前过剩的流动性,而且可以让财富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更加合理分配,将会激发出巨大发展潜力和活力。[详细]2013-10-21 08:55

专家观点:城镇化不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万能药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广阔的农田化为鳞次栉比的楼盘,全国各地一座座新兴城市不断崛起作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城镇化步伐。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已经引起了美国经济学者的极大关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日前采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黄育川,以及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资深中国经济专家尼古拉斯拉迪,倾听了他们对中国城镇化的看法。 意义多元的中国城镇化之路 城镇化一词最早源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A.Serda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用来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它真正发端于工业革命之后,并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到20世纪时,这一名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为多数学者接受。上世纪70年代后期,城镇化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学术界,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城镇化”一词,这也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这个词,专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以及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从本质上看,它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农村人口在地域上的转变;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的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的转化。一般来说,人们用“城镇化率”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高低,这一指标指的是一个地区常住的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尽管实现城镇化的方式有很多,但大都离不开两个途径:一是大城市优先发展,二是中小城镇优先发展。早在20多年前,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就有过争论。有人坚持要先大力发展大城市,有人则坚持优先发展小城镇。在争议中,中国的城镇化有过“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发展方针,后来发展到“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一直在不断摸索,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后来的发展定下了基调。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能只搞集中型的大城市,也不能只进行分散型的小城镇化,而要选择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斯宾塞表示,当前中国城镇化的意义在于,它有很大潜力,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高增长的动力。在他看来,城镇化不断吸纳农村劳动力,这让未来中国在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上始终保持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对中国下一个10年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黄育川则表示,城镇化可以帮助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使政府更多地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在他看来,城镇化的一个好处是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镇后,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其中许多人的生活会因此得到改善。 风险配套改革必须跟上 环球人物杂志: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已经无须赘言,那么,中国的城镇化怎样才能转为现实呢? 斯宾塞:建造城市不会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必须要避免的误区。单纯的城镇化不是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药方,需要有其他结构调整和政策的推进。中国“十二五”规划在这些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部署,新一届政府的主要挑战,是落实这些改革议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如果规划得到有效执行,中国完全能够在经济转型和城镇化探索中取得成功。 拉迪:这个过程中也有令人担心之处。许多中国人认为,只要快速城镇化,就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想法是很危险的。用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城里有就业机会,有对劳动力的需求。城镇化会让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但如果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不可能促进经济增长。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为农村人口提供的成熟的发展机会还不多。我甚至觉得,一种可能的前景是,中国城镇化的步伐在将来会放缓。所以,千万不要把城镇化当做刺激经济发展的万能药。 环球人物杂志:那么,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 斯宾塞:与城镇化的推进并行的,是相应的经济增长空间和就业保障。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人们盲目涌入都市,就会导致贫困、高犯罪率、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拉迪:在我看来,改革停滞是最大的风险。如果中国的改革推进不下去,配套问题处理不好,城镇化就要半途而废。现在,中国政府要推进城镇化,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当前一些紧迫问题,如房地产。在中国所处的经济阶段,有20%的城市家庭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产,这是极不正常的。 环球人物杂志:还要完成哪些其他的配套改革呢? 黄育川:我认为一是改革户籍制度;二是建立更为稳健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其中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必须放开户籍制度,以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从目前来看,户籍制度和控制人口流动限制了中国城镇化的脚步,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中国的城镇化率估计已经达到60%以上,而不是目前的52%。如果有更多政策的支持,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能达到80%,与今天韩国的水平相当。 斯宾塞:需要配套推进的改革很多,包括建设公开透明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妥善规划城市空间,注重城市生活质量,等等。现在中国要先解决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共交通系统,必须做好规划和投资。这些工作做好了,城镇化才能水到渠成。 拉迪:金融市场也要跟上。要允许人民币利率有更大的灵活性,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增强汇率弹性,进一步减少对外汇市场的人为干预;在生产消费领域,要推进价格改革,特别是能源价格改革,不要对制造业有这么大的补贴。目前,制造业消耗了中国2/3的能源、3/4的电力,而中国的发电厂和炼油厂却在亏损。资本和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使用者得到了很多补贴,这扭曲了资源配置,导致了中国职工工资总体水平的低增长。由于廉价的资本和能源价格,制造业相对于服务业来说得到的补贴更多。因此,中国近些年来企业利润占GDP的比重在上升,工资水平增长缓慢。所有这些都是中国面临的风险。如果不更快、更大幅度地推进政策调整,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有很大幅度的下滑。 环球人物杂志:在城镇化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人急功近利,那么,如何克服城镇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建设项目的冲动? 斯宾塞:控制投资,这比较有效。一定要避免或减少低效的投资,这样可以让许多不必要的项目不要上马。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以让公共政策、决策更加合理化、透明化,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竞争和更有效的机制,来改变国有企业的运行环境,让国有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行为更加有章可循,进而掌握经济的发展脉搏。 环球人物杂志: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黄育川: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在一些领域,政府要撤出,以激发经济效率的提升和创新,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在另一些方面,政府要干预,敢于承担更多责任,比如提供可靠的公共服务和监管体系,分离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责任,向私营部门开放一些以往的垄断领域,等等。从更广的范围上看,政府要强化财政体系,确保政府有足够的资源提供社会服务,保证在城镇化过程中不会出现新的社会不平等。 关键把握城镇化的核心 国内有分析认为,上面提到的风险已经初露端倪,如果把握不好城镇化的核心,发展速度过快很可能导致城镇化偏离健康轨道,这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关键问题。 首先是待遇公平。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名义上较高,达到了51.27%,但在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人群中,有2亿多农民工,占到城镇化率的17%。现在这部分人在城市并不能完全享受到社会公共服务。一些企业吸纳大量进城人员,主要目的是获取廉价劳动力,同时又力图逃避对他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责任。这使得城市更多地成为一个赚钱的中转站,户籍、 福利制度往往与“被城镇化的人”无关,他们的收入也比从事相同劳动的城市居民要少10%40%。这使得“城市里的农民”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新的贫困人口。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的贫困人口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城市中去了。 其次是均衡发展。中国城镇化的目标是实现“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要使中心城市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有北上广等几个大城市高速、集中发展。 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中国的城镇化如何才能避免“房地产化”。在很多地方,城镇化已经沦为刺激经济、吸引投资的手段和工具,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亟待扭转。在未来,各级政府应有效地利用土地,改善市政规划和管理;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不应发展高污染的工业,而应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贴近消费者的服务业等,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采访结束时,黄育川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总结了决定中国城镇化成败的三大关键问题:第一,城镇化能否带动社会各个行业生产率的提高,让穷人和富人、农村人和城市人都能得到益处;第二,城镇化能否以财政上可持续的方式来实现;第三,中国能否避免其他一些亚洲大都市人口过度密集导致的“城市病”。显然,中国政府在制定城镇化的发展规划时,必须让这些问题得到肯定的回答。[详细]2013-07-04 09:1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