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减产 晋秦蒙三大产区产量环比下降

2012/08/16 09:28每日经济新闻

在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山西、陕西、内蒙古的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开始自主减产。

7月最新数据显示,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煤炭产量与6月相比均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其中,山西煤炭产量为7198万吨,环比下降16.4%;内蒙古生产原煤8397万吨,比6月下降5.2%;陕西原煤产量环比减少159.14万吨,下降3.78%。

不过从同比来看,三个主产区仍有较大的增长。按1~7月累计产量,山西、内蒙古、陕西分别为5.3亿吨、6.0亿吨和2.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0.2%、13.3%和11.2%。

此前,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今年全国煤炭产量将控制在36.5亿吨,其中对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大煤炭主产地作出了减产预期,预期产量分别为8.1亿吨、9.2亿吨和4亿吨,均低于2011年产量。据此推算,以上三省区后期仍有一定的煤炭减产压力。

自年初以来,全社会用电量持续下行,而近期煤炭价格则呈现短期止跌企稳态势。在刚刚过去的一周(8月8日至8月14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本周5000大卡和4500大卡两种低质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的涨升趋势更加明显,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连续第三周保持在626元/吨的水平。在环渤海港口地区,本周价格持平的港口规格品个数继续占据主流趋势,与此同时,价格上涨的港口规格品个数迅速增加,明显多于价格下降的港口规格品数量,表明该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已呈现上涨趋势。

“近期晋、陕、蒙等主要产地部分煤炭生产企业的自主性停产、限产行为,加上7月以来煤炭进口数量的下降,以及市场信心的恢复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对环渤海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走稳形成了支持。”秦皇岛煤炭网分析师李学刚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责任编辑:Anny

文章关键字煤炭工业 煤矿
相关阅读

经营状况未根本好转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化解煤炭产能过剩,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依然是今后几年的重点任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日前发布《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年度报告》(2016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时表示,尽管2016年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但2017年煤炭行业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行业脱困仍需努力 2016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两端均呈“减量化”趋势。从供给侧看,随着年初煤炭去产能和煤矿减量化生产政策措施实施,4月份起产量降幅超过10%,全国煤炭供需形势由严重供大于求逐渐转为供需基本平衡;9月份以来,逐渐取消煤矿减量化生产措施,煤炭产能逐渐释放,产量环比增加,降幅不断收窄。 从消费端看,2016年全国煤炭消费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继续下降1.3%。电力、钢铁等主要行业耗煤同比仍然下降。但9月份以来,由于水电出力减少,火电增速加快,日均耗煤大幅增加。 在生产和消费同比均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煤炭产量下降与偶发性因素叠加,推动了煤炭价格在2016年7月份之后出现阶段性的快速回升。随着国家2016年9月份之后不断释放先进产能,增加煤炭供给,煤炭价格在11月份后出现快速回落,目前价格处于合理水平。 “目前煤炭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但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行业脱困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姜智敏说,自2012年开始的持续4年多的经济下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不断加剧,虽然2016年下半年煤价回升、企业效益增加,但回升的时间较短,大多数煤矿仍处于累计亏损状态,弥补前几年的巨大亏损还需要时间。特别是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还有相当多的煤矿欠发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行业效益处于低位 《报告》从煤炭产量、进出口、运输、库存、价格、投资和行业效益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3.64亿吨,同比下降9.4%。预计2016年全国煤炭产量在34.5亿吨左右。与此同时,煤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型煤炭基地成为煤炭供应主体,2016年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2.7%。 2016年全国共进口煤炭2.56亿吨,同比增长25.2%;出口878万吨,增长64.5%,全年净进口煤炭2.47亿吨,同比增加4800万吨,增长24.2%。 2016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160点,比年初增加44.2点,增幅38.1%。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639元/吨,比年初回升269元/吨,增长72.7%;山西焦肥精煤综合售价1489元/吨,比年初回升920元/吨,增长161.7%。 2016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3038亿元,同比下降24.2%,其中民间投资1864亿元,下降18.3%。 报告显示,2016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6万亿元,同比下降4%。利润总额850亿元,同比增长156.9%。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的68%)1~11月实现利润27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9.19亿元。 姜智敏表示,总体来看,2016年影响煤炭市场变化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有国家加大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力度,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政策效应的直接体现;也有能源结构短时变化,水电出力减少、火电大幅增加的原因;还有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等偶发因素和市场预期变化的影响。 智能开采与清洁利用是主旋律 姜智敏指出,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看,要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鼓励煤炭洁净利用,提升能源使用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构筑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的多元能源保障体系,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 从国内看,“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还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国家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为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清洁高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为推进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布局和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姜智敏表示,我国煤炭工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煤炭行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淘汰落后,消化过剩;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煤炭行业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提升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行业发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煤炭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不断深化煤炭共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着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三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四是着力推动生态文明矿山建设。五是不断健全和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六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七是不断扩展煤炭国际合作范围和领域。 姜智敏表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煤炭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安全、环保、质量、资源、能耗、技术和信用约束,依法依规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科学实施减量化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稳定供应的关系,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利用;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完善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煤炭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随着下游行业的新开工与补库存,煤炭市场短期的需求增长仍将继续。1月份我国PMI为51.3,连续6个月站在荣枯线之上,中下游行业的主动补库存将对上游进行持续传导,加上目前社会煤炭库存总体低位,预计一季度煤炭价格仍将会比较坚挺。[详细]2017-02-21 09:47

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每年淘汰过剩产能8亿吨

  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出炉。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显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不同,此次“十三五”规划坚持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明确提出了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记者注意到,在煤炭产能过剩领域,此次规划提出的目标为,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2016年去产能目标已完成 “十二五”时期,煤炭工业产业结构已显著优化。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共淘汰落后煤矿7100处、涉及产能5.5亿吨/年,其中关闭煤矿产能3.2亿吨,煤炭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在去产能方面,2016年全年煤炭2.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一边是去产能力度加强,一边是煤炭行业自2016年7月以来,出现了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局部地区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解读规划时称,近期局部地区结构性供应紧张,是火电出力增加、冬储煤增加、公路治超和铁路结构调整,以及去产能、控产量、治理违法违规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该负责人同时指出,在目前市场条件下,煤炭需求没有大幅度增长,前11个月煤炭消费量同比仍下降了1.6%。而灾害严重、资源枯竭、技术装备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煤矿以及30万吨/年以下落后小煤矿仍大量存在,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规划中数据显示,年产30万吨及以下小煤矿仍有6500多处。煤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竞争力弱,低效企业占据大量资源,市场出清任务艰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近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指出,2016年的去产能措施尚未根本改变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未来三至五年,去产能仍将是煤炭行业发展的主流。大型煤炭企业比重将增加 前不久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三去一降一补”是2017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则位列五大任务之首。卓创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刘树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煤炭去产能定下了基调,可以看出2017年煤炭去产能的力度不会减,276个工作日制度还要执行,但会在去产能和保供应方面找到一个平衡。规划提出,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而此前,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曾提出,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对记者表示,规划中的每年淘汰落后产能8亿吨的目标,较去年2月提出的目标更高,是在此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韩晓平认为,“十三五”时期每年淘汰8亿吨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趋势,淘汰过剩产能是一个更长时间的任务。目前我国煤炭产能过剩已经非常严重,且煤炭市场需求正在逐年下降,加之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势必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因此,必须加大去产能力度。规划还要求,煤炭生产结构优化,煤矿数量控制在6000处左右,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80%以上,30 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产量占10%以下。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95%以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数量3000家以内,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企业产量占60%以上。集成期货煤炭行业研究员邓舜认为,这意味着大型煤炭企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规划中提出的多项内容都表明未来煤炭行业要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信达证券研报解读规划时也指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十三五”的主旋律,大型化、集约化发展模式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确要建立问责考核机制 具体在“十三五”时期加快煤炭结构优化升级上,规划要求,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原因确需在规划布局内新建煤矿的,应关闭退出相应规模的煤矿进行减量置换。新建煤矿建设规模不小于120万吨/年。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同时,规划还要求,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还要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基础上,综合运用安全、质量、环保、能耗、技术、资源规模等政策措施,更多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建立问责考核机制,督促地方和企业细化实施方案,加快实施进度,引导过剩产能加快退出。韩晓平指出,小煤矿能够死灰复燃的背后,一般来说有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问题。所以,也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督查及问责。2016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对落后产能再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并且,要更加注重利用大数据、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对新建产能进行实时监测,加强监管。此外,提质增效也是“十三五”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上述负责人表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环境保护水平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详细]2017-01-03 10:35

威斯特中国与中煤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2016年10月20日,威斯特中国与中煤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平煤工业公司)在山西朔州正式签署战[详细]2016-10-24 20:10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田会到张煤机视察

10月23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田会到张煤机公司视察指导工作。视察期间,田会先后来到圆环链分厂、传动分厂和国家能源采掘装备研发实验中心等单位,对公司帕森斯链条生产能力、减速器制造水平、国家级测试中心检测能力及公司主要产品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田会对张煤机公司的生产规模、先进技术及设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张煤机公司继续抓好技术创新和先进工艺研试,确保装备制造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详细]2014-10-31 16:01

中国新疆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将于七月开幕

笔者从新疆自治区相关部门了解到,根据数据统计,由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经信委、煤炭局、振威展览集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新疆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简称:新疆煤博会)已经成为亚洲两大煤炭展之一,仅次于在北京举办的两年一届的煤炭暨矿山装备展。据悉,2014年7月22-24日新疆煤博会现场,三一、郑煤机两大煤炭装备企业坐拥近3000平米的室外展区,展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掘进机、采煤机等先进采掘装备。除了展示设备以外,这两家企业还将在展会现场举办企业交流会,邀请重要客户和参观单位到现场参观并进行技术交流。笔者从三一、郑煤机了解到,这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将新疆煤博会列为2014年唯一参展的煤博会,而且都是1000平米以上的巨大面积参展,表示了这两家企业对新疆的信心和决心,也预示了新疆的煤炭行业在国家的鼓励和地方的支持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德国《世界报》在不久前刊文指出,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已经严重威胁到德国工业,甚至有一部分已经领先。三一和郑煤机作为中国重要的机械制造企业,在机械制造领域有着强大的科研和制造实力。新疆煤博会市场规划部主任马立臣告诉笔者,三一和郑煤机参展新疆煤博会,是中国机械制造企业与新疆的一次大力合作。三一生产的全自动联合采煤机组和郑煤机生产的成套综采设备都是全国乃至全球技术领先的煤炭装备。目前,这两家企业已经与组委会办公室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将利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与新疆煤博会强强联合,将新疆煤博会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煤炭展会。新疆煤炭局和煤矿安监局相关领导对笔者表示:“我们一直很关注、很重视三一、郑煤机这样的龙头企业在新疆的发展。这些企业对新疆煤矿的安全建设和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疆煤博会作为煤矿单位和设备企业之间的纽带,是双方共同推动新疆的煤炭发展,打造绿色煤炭产业链条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新疆煤炭展被誉为亚洲两大煤炭展之一,是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立足当地的煤炭资源形势,为提升煤炭行业的能源优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举办的大型能源盛会,也是全疆各大能源集团、煤矿公司采购设备的重要渠道。目前,大会已经成为新疆煤炭行业的对外窗口,约70%的企业选择以新疆煤博会为平台发布产品并进行宣传。2013年,新疆煤博会展出面积达到了50000平方米,展场汇聚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等16个国家的1000余家参展企业,其中有18家企业来自世界500强,130家室外装备企业,登记参观观众13000余名。笔者联系到郑煤机集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邵春生,他说:“我们要带最好的设备参加最好的展会,用最好的产品服务新疆的煤炭建设。我们已经连续参加了8年了,从展会现场可以感受到,新疆的发展势不可挡。我们只有推出最具实力的专利产品,才能脱颖而出,赢得合作伙伴的青睐。”三一国际新疆公司总经理魏旭对笔者说:“我们三一非常看重、也非常珍惜这次和新疆的合作。新疆拥有全国40%的煤炭储量,也是国家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战略基地。三一所为一家跨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没有理由不支持新疆,不支持祖国的发展。我们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新疆煤炭展拥有最好的交流平台,强强联合,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除三一、郑煤机以外,全球最大的私营煤炭公司美国博地能源公司、全球最大的科技集团蒂森克虏伯、全球最大的露天采矿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全球最大的轮斗挖掘机制造商之一塔克拉夫、道达尔、GE、ABB、蒂森克虏伯、住友、卡特彼勒、壳牌、神华、中煤、冀中能源、河南能源、西门子、SEW等国际龙头企业和天地科技、徐工、平煤神马、北方重工、北方交通等装备制造商也将在2014新疆煤博会现场展示先进煤炭开采、运输、控制与传动、煤电煤化工相关技术与产品。马立臣表示,组委会还与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芬兰、瑞典等国家的协会和部门进行了合作,届时这些部门将邀请其国内企业组团参展。其中德国展团企业达30余家,占所有参展国际企业的19.3%。马立臣还表示,为促进新疆煤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组委会将在展会同期举办新疆煤化工高峰论坛和煤化工装备展览会,除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外,还邀请国内院士、相关部门领导和科莱恩、航天长征化学等著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到论坛演讲,为新疆的煤化工产业引进新技术,提高新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详细]2014-04-24 08:4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