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水北调大事记 东线主体全面完工

2012/06/06 09:54中国南水北调

2011年1月4日  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保护等事项。

2011年1月4日  南水北调东线济南以东段、两湖段、鲁北段三段输水渠工程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干线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2011年1月9日  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2011年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暨移民征迁工作会议,总结2010年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的工作任务。

2011年1月13日  专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10年工作总结会议,总结回顾2010年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各项工作。

2011年1月18日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天津段工程主要施工难点——京沪铁路穿越工程顺利完成支护框构贯通,这标志着天津干线天津段工程进入收尾攻坚阶段。

2011年1月1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监督司、监管中心与发展改革委稽察办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稽察工作交流会。

2011年1月2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开第九次全体会议。

2011年1月26日  南水北调东线洪泽站工程开工建设。

2011年2月24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2011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10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南水北调工作,全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

2011年2月28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保护办法》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划定南水北调工程(惠南庄——团城湖段)7处保护范围。明确禁止在保护范围内倾倒垃圾、废渣等固体废物,排放污水、废液等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等6类行为。

2011年3月1日  建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建委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建委会第五次会议并讲话。李克强强调,要按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质量优、效益好、惠民生的放心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建委会副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1年3月8日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参加展览,并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一。

2011年3月15日  南水北调东线睢宁二站和徐洪河影响工程开工建设,徐州市截污导流主体工程建成。

2011年3月21日至4月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部等五部委共同对2010年东线治污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年度考核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3月28日  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市召开现场办公会,对丹江口库区移民内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11年3月29日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湖北襄阳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编纂工作会议。

2011年3月3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并就加强廉政建设工作进行部署。

2011年3月30日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沛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经过5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运行。

2011年3月3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武汉召开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建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围绕办党组提出的“两制度、两机制”要求,深入细致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确保和谐搬迁、和谐移民。

2011年3月3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北京组织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防洪影响处理工作研讨会。

2011年3月3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合同监督管理宣传贯彻培训会。

2011年4月2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在郑州召开。

2011年4月7日  南水北调宣传中心成立。

2011年4月12日至13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度(第二次)协调会。

2011年4月19日  河南省移民安置指挥部在郑州召开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动员会,要求在5月1日至8月31日圆满完成第二批大规模移民搬迁任务。

2011年4月19日  环境保护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1]437号),明确水源区各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内容,标志着中央财政对水源区实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将根据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实施奖惩。

2011年4月25日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南段连线建设全面开工动员大会在河南省南阳市湍河渡槽施工现场举行。这不仅标志着黄河以南段工程成功连线建设,也标志着整个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

2011年4月29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启动暨许昌段开工动员大会在许昌召开,标志着该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正式拉开了开工建设的序幕,也标志着中线河南段工程建设进入崭新阶段。

2011年5月5日  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第一批147户693名移民登上了开往邓州市腰店镇移民新村的客车,标志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大搬迁全面启动。

2011年5月10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对口协作前期调查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11]1044号),标志着落实建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对口协作方案编制工作启动。

2011年5月11日  南水北调工程质量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2011年5月1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环境保护部在京召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补充实施方案工作会议。

2011年5月12日至20日  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南水北调作家采访采风活动。采风团奔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现场和丹江口库区,实地了解工程建设、移民搬迁、治污环保等工作。

2011年5月17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1年5月25日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和补偿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督查工作会议。

2011年5月30日  山东省在济宁市召开南水北调治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就进一步深化东线治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011年6月2日  南水北调系统综合管理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2011年6月7日  湖北省政府在荆州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征迁安置工作总结暨工程建设动员会议。

2011年6月16至17日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

2011年6月27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表彰直属机关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举行“身边的榜样”先进事迹报告会。

2011年6月30日  湖北省正式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第一批内安移民搬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289户1213名内安移民顺利搬迁入住该区太极湖办事处石家庄村大屋场等3个移民新村。

2011年7月6日  河南省召开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工程建设会议。

2011年7月11日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2011年向北京市输水协议正式签订,为中线京石段工程向北京第三次输水拉开帷幕。

2011年7月11日至1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召开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价格座谈会。

2011年7月15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中心组(扩大)进行集体学习,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丹江口水库时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1年7月21日  河北省黄壁庄水库开闸向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石家庄至北京)应急供水工程总干渠放水。

2011年7月22日  中国南水北调报宣传通联工作会议召开。

2011年7月22日至23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山东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度(第三次)协调会。

2011年7月26日  湖北省直部门支持帮扶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内安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2011年8月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两侧生态带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函》(综环保函[2011]309号),同时印发了规划编制大纲,标志着生态带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2011年8月1日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北京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可行性论证,正式立项。

2011年8月4日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跨渠桥梁建设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1年8月1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北京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安全度汛和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

2011年8月25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二批农村移民集中搬迁基本完成暨襄城县张庄村移民入住仪式在河南省许昌市举行。至此,该省丹江口库区第二批大规模农村移民集中外迁基本结束。

2011年8月25日  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内安移民生产安置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2011年9月5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组织召开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铁路、公路交叉工程建设协调会。

2011年9月8日  河南省移民安置指挥部召开全省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动员会,动员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做好移民后续帮扶。

2011年9月8日、9日  中线建管局在郑州、石家庄召开中线干线工程劳动竞赛动员大会。

2011年9月15日至1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郑州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用地手续办理工作座谈会,部署加快工程建设用地手续组卷报批工作。

2011年9月21日至2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河北霸州召开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第二次前期工作交流会。

2011年10月11日  中线引江济汉荆州段工程建设工作督办座谈会在湖北武汉召开,重点研究工程征地拆迁安置扫尾阶段的工作。

2011年10月13日  2011年兴隆水利枢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会议召开。

2011年10月14日  河北省南水北调办在石家庄市组织召开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前期工作汇报会议。

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度(第四次)协调会。

2011年10月29日  东线穿黄隧洞工程衬砌施工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穿黄隧洞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2011年11月3日至4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湖北宜昌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座谈会。

2011年11月8日  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1年11月8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联合向有关省市人民检察院和南水北调相关办事机构印发了《关于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共同做好专项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高检会[2011]5号)。

2011年11月9日  世界上最大的U型渡槽──中线湍河渡槽,主体工程首榀渡槽混凝土浇筑成功。至此,湍河渡槽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2011年11月17日  继穿黄工程下游线隧洞内衬边顶拱浇筑顺利完成之后,上游线隧洞第一仓混凝土成功浇筑。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两条隧洞内衬边顶拱施工即第二次衬砌全面展开。

2011年11月17日至18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陕西西安召开2011年南水北调宣传工作会议。

2011年11月2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的通知》。

2011年11月21日至25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有关司局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山东、江苏两省对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011年11月2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会议,学习贯彻李克强、回良玉副总理关于南水北调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部署第六次建委会和2012年南水北调建设工作会议筹备工作。

2011年12月6日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跨渠桥梁建设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1年12月8日至13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六部门联合考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

2011年12月15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1年12月16日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南水北调工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北京顺利通过由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验收。

2011年12月19日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第九级抽水泵站——韩庄泵站5台机组联合试运行,并正式通过验收委员会验收。

2011年12月20日  湖北省丹江口库区农村移民搬迁基本结束,这标志着涉及湖北、河南两省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大规模移民搬迁基本完成。截至年底,累计搬迁移民33万,占移民总数34.5万的96%。

2011年12月20日  中线河南段工程跨渠桥梁建设协调会议召开。

2011年12月2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与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上海举行南水北调工程过渡性资金第三期融资合同签字仪式。

2011年12月20日  南水北调公益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首播。

2011年12月3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011年12月31日  东线穿黄隧洞出口闸及出口连接段工程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东线穿黄河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南水北调 东线 2011
相关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达150亿立方米 惠5310万居民

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陶岔渠首调水入渠水量达到150亿立方米,沿线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中线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万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调水。其中,北京1100万人,天津900万人,河北1510万人,河南1800万人。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3年多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受水省市供水安全系数有效提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中线工程在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优化配置水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据介绍,在北京,南水北调水占城区日供水量的7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在天津,南水北调一度成为生命线,14个行政区居民都喝上了“南水”,从单一“引滦”水源变双水源保障,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在河北,400多万人告别高氟水、苦咸水。在河南,供水范围覆盖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等十多个城市。 中线工程调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保证了从“丹江口到家门口,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同时,南水北调在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改善了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和水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北京、天津等受水区加快了南水北调水对当地地下水水源的置换,已压减地下水开采量逾8亿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地下水位已开始回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断显现。[详细]2018-06-19 17:25

“南水北调”再添生力军 徐工“V”系列情系民生

日前,徐工10余台“V”系列装载机批量交付中原某环保科技公司,全部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段的建设。[详细]2018-06-12 10:33

助力南水北调 FIFISH为水利检修提供智能新思路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建成水库大坝9.8万座,坝高15米以上的大坝占比近4成,居世界首位。庞大的水利工[详细]2018-01-18 15:13

扬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建立南水北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原文标题: 建立南水北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昨天,本报记者获悉,扬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南水北调生态建设与保护补偿机制。 背景 东线水源区水质持续改善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江苏通过对水利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有力促进了东线水源区的水质持续改善和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 由于南水北调区域内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东线水源地生态保护区的输水河道周边地区被禁止开发,控制区被限制开发,客观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区域内企业的关闭、搬迁、并转补偿,产业布局重大调整,进一步发展的土地资源严重短缺,造成地方税源减少;企业排放标准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水利设施建设、污水处理、湿地修复与保护等工程的实施,以及一系列的补偿、赔偿、企业搬迁和人员安置等等,造成财政支出压力加大。这些都进一步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后劲,虽然国家从经济上给予了一些补偿,或者从项目上给予了支持,但这仅仅是“杯水车薪”,不足以弥补南水北调沿线区域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南水北调生态建设与保护补偿机制。 建议 对沿线设立生态补偿基金 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南水北调生态大廊道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纳入国家级的生态保护区,把南水北调东线沿线打造成国家生态长廊、经济长廊、文化长廊。 建议建立产业发展扶持机制,对南水北调沿线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同时对需搬迁的企业,搬迁到同一行政区域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搬迁到非同一行政区域的,实行用地指标和税收按比例分摊制度,保障搬出区税源基本稳定。 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建立从源头开始逐级向北沿线行政区不同标准的水资源补偿制度。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对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为保护水源质量以牺牲产业发展为代价,而制约地方经济与财政增长的地区,建议纳入中央财政的生态补偿范围,支持地方进一步加快南水北调生态功能区建设,形成南水北调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议对沿线区域内因“退渔还湖”的渔民上岸,不仅给予安居补贴,而且享受水库移民搬迁政策。同时,继续加大对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投入。 (特派记者 刘冠霖)  [详细]2016-03-15 10:34

穆为民代表:护好南水北调“水龙头”离不开水清民富

人民网郑州3月10日电(徐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已一年,沿线地区保护水质的任务却丝毫未减。全国人[详细]2016-03-11 10:2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