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广州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困境与困惑

编者按  装备制造业之于整个工业经济的重要性,使其在许多地方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不过,在全球经济出现深幅调整的背景下,当整个体系的中低端产能已出现严重过剩时,如何转换发展方式,已不仅仅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这一问题,对于那些在项目选择中有重要决定权或者是可起到关键引导作用的地方政府而言,同样是一个挑战。因此,在这些层面来说,转型必将意味着艰难。

今年前两个月,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广州工业减速明显,用市场人士的话说:“这是多年来很少遇到过的下降幅度”。广州市统计局最近公布的前两个月《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4.07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60.02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0.1和12.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4.55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广州工业生产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工业增长乏力。广州市新增大企业、大项目少。这导致广州市工业生产的增长动力减弱,后劲儿不足。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价格刚性上涨仍将持续;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总需求减少,工业产成品价格难以提升;这两个因素同时挤压企业经济效益。三是需求降温导致工业企业库存压力增大。四是外需不振抑制工业增长。五是供电缺口开始显现。

广州市工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的减速与全国整体工业形势并没有多少区别。应该说,产业构成固化或者说结构较为单一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当传统的和习惯的增长方式已不再能体现出效率和效益时,仍然依靠量的堆积和走外延式发展路径的话,除了继续消耗宝贵的资源外,已难以实现对增长的期许。而此时,尝试增长方式的转型或许已不仅仅是企业将面临的选择,尽管这样会很艰难,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会损失到速度。

对“大”的痴迷

电子工业和消费品加工业一直是广州的特色产业,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是区域内产业内生性选择的结果。但这种“轻化”的制造业构成,从量级上已不足以满足对增长数据上的持续要求。自2000年广州提出把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为目标以来,围绕楼宇设备、动力设备、环保设备、发电及输变电设备、轻纺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数控机床和数字控制系统等领域引进大项目、大企业成为了广州所致力的工作重点。其中规模较大的在建项目有: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广州重大装备制造基础(大岗)等。

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由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和中国南车旗下的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项目定位为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产业规模的轨道交通车辆产业化修造基地”。基地主要产品为城际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其中代表产品为CRH6型城际动车组。据介绍,基地将在2013年5月底形成完全生产能力,达产后产值逾百亿元,而整个集聚区的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目前,除广东南车基地之外,广州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修造基地、和谐型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番禺城轨车辆修造基地等项目也已渐成规模。

2008年6月,广州市政府与中船集团签署了《关于加强合作,进一步推进船舶工业发展框架协议》,决定在广州投资270亿元新建船舶配套产品生产园,项目选址在番禺南部大岗镇的新联工业区。随后,省、市、区三级政府提出依托该项目,共同打造广州重大装备制造基地。这个规划用地达到50.8平方公里的基地,目前已有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广州中船船舶钢构有限公司、广州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电力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广东电力设备厂等企业进驻。

市场不作美

全球经济的持续调整使低迷成为市场的关键词。而核电以及高铁产业所经历的意外,使市场状况更为严峻。广州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修造基地具备年检修700台、制造200台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的能力,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生产任务迟迟得不到落实。相关企业准备把矿用车作为替代性产品以缓解在市场和经营方面的压力。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国有现代化船舶制造总装企业,年设计造船能力20艘、220万载重吨。但受全球航运市场极度萧条,船舶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影响,2011年公司仅争取到一条新船建造订单,而进入2012年以来,经营接单为零,预计今年将超过半年没有新开工船,到第四季度很可能出现船坞空置,上万名员工将无船可造的被动局面。同样的原因,也使得入驻广州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中船集团低速柴油机项目几乎陷于停滞状态。而广州诺信数字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伟华在谈及机床市场时认为,像2010年那样的市场盛况已经难以再现了。

同质与差异

应该说,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产业的同质化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中低端产能的严重过剩正在不断消耗着产业的效率,而简单的扩张行为似乎并没有停顿的迹象。2004年,中船集团在上海临港基地巨资投建了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而仅仅四年后,同样的项目又被移植到广州。但不知两个项目中有什么样的必然性和内在联系。而中船广州项目目前的几近停滞,已经使人发出了这是否是一种变相“圈地运动”的质疑声。

当然,同样的市场也有着不一样的境遇。当龙穴船厂苦于得不到订单的同时,一些生产特种船的民营船企却有做不完的订单。而在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虎看来,只要你有内功,外面的冷热对你并不能产生影响。在他看来,企业并不需要太多客户,但重要的是把每一个客户维护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而正是这种“专、精、特”的经营理念,使敏嘉公司今年不仅承担了国家机床重大专项的工作,在市场表现上同样可圈可点。广州白云电器以错位竞争等一整套经营思路,在同质化的领域做出了差异化的业绩。

政府的力量

从自然条件上分析,广州或许并不一定适合发展重化的装备制造产业。有专家指出,广州应结合自身的人力资源、市场以及信息通达等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但较之于装备制造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而言,自然条件的缺陷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装备制造基地的原因,用“十城一面”来形容应该不会太过分。

广州是一个寸土寸金之地。当下,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在这里几乎没机会落地,无论项目是否具备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中船的低速柴油机项目的占地面积为7500亩;广州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修造基地占地面积约为1186亩。那么,在付出了如此之大的资源量后,广州到底从这些项目中收获到了些什么呢?现实是,在近年来项目引进过程中的较为强烈的国企情结,并没有使区域内收获更多的回报。

应该说,相对于许多内地的地方政府而言,广州各级政府在那些外地入驻企业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因为他们不排外,也很少上门具体“指导工作”,而且,会将当地的优惠政策让这些企业共同分享。政府的服务意识与内地相比的确高出一个层次。据悉,今年广州市政府将拿出4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的各种创新活动,其中,20亿元将用于装备制造产业。如此的支持力度在地方政府中也许并不多见。而从中传递出一个信息,政府开始关注企业内涵的丰富,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对公共技术平台的扶持和搭建上。当然,如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能让市场发挥提高“能见度”的作用,而不是过度依赖行政权力的话,那么,广州应该有机会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过程中,提供更多些的经验。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广州 装备制造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