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工业电子商务白皮书》正式发布

7月15日,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新时代工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工业电子商务白皮书(全版)》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国内首部《工业电子商务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冯伟做了总结发言。

李颖在致辞中指出,工业电子商务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的重要抓手,是信息技术务实推动工业流通和供应链管理高效化、扁平化转变,促进企业、行业整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切实惠及企业和消费者的关键领域,将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生重要的先导和引领作用。下一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业电子商务发展标准规范;二是加快平台培育,深化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三是推进创新应用,深化推广工业电子商务应用场景;四是开展协同合作,优化工业电子商务发展公共服务。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介绍,近年来,在工信部信软司指导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协同各方力量持续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研究、运行形势监测和工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联盟建设等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未来中心将持续深耕,深度拓展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评估、诊断和个性化解决方案服务,工业电子商务平台评价与测试服务,及企业解决方案提炼、优化、宣传和对接服务,助力各方力量发展壮大,共同推动新时代工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在论坛经验交流环节,中国兵工物资集团展示了电子商务平台在采购集中管理、采购电子化和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的突出作用,介绍了平台在助推兵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的经验做法。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从制造业供应链痛点、供应链发展理念、智慧供应链战略、优势平台和成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通过工业电子商务开展智慧供应链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与思考;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则介绍了依托电工装备工业云网打通行业上下游,推动产品制造、质量管控、在线交易及运维处置等关健环节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最新探索;北京国联视讯系统展现了打造集深度供应链、大数据服务、云

ERP、智慧物流、产业金融及智能工厂服务于一体的垂直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方面的实践与成效。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背景和趋势,并结合真实交易案例阐述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打造产融生态圈中的突出作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副所长张健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白皮书在工信部信软司指导下,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36家知名平台及企业共同编写完成,系我国首份工业电子商务领域白皮书。书中充分吸收了当前工业电子商务发展最新实践,梳理总结了工业电子商务的来源、内涵、参考架构、典型应用场景、平台发展模式和支撑服务典型解决方案等核心内容,系统回答了“工业电子商务是什么”、“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怎么做”、“工业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怎么建”、“工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怎么做”等系列问题,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界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提供有益参考。

工信部信软司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冯伟在总结发言中提出,电子商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几个变了,一个没变”。没变的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的本质没有变。主要变化的维度表现为:在活动主体上,由以消费者为驱动转变为以企业与企业间供应链协同为核心,推进培育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在交易对象上,从书籍等标准化产品发展到数以万计的产品服务,再到各类知识、经验、资源和能力,实现生产经营全环节覆盖;在价值体系上,从交易等单点环节向价值网状模式转变,推动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未来通过从上游供应链、下游销售链向生产制造过程延伸和连通,工业电子商务将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围绕推进工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将重点开展几方面工作:第一,工业电子商务应用方面,支持研制系列应用评估指标体系,编制发布系列应用指南;第二,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培育方面,持续推进工业电子商务运行形势监测分析工作,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平台试点示范,并探索研制平台建设的基础性标准;第三,工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设方面,加大对工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联盟等行业组织的支持力度,搭建政产学研用融交流合作平台,共谋、共促行业蓬勃发展。(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任编辑:Harr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国资委:加大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国资央企22年工作,部署23年重点任务。 2022年国资央企全年营收情况:2022年全年,中央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5%。 23年重点任务:国资央企将围绕八大重点内容开展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具体包括: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会议值得关注的有四个方面,一是考核思路的变化,由“两增一控三提高”变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二是优化国资布局,加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产业链融通发展,发挥央企驱动作用。四是强化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投入: 一是对国资委的经营考核,由“两增一控三提高”变为“一增一稳四提升”。2023年新目标中的“一增”是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一稳”是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是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与2022年整体目标相比,不再强调净利润增长,资产负债率的目标由“控”调整为“稳”,增加营业现金比率这一新指标。 (“以净利润作为衡量中央企业盈利性和成长性的指标失之偏颇,央企净利润的质量高低,也取决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净现金流的多少。”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今年增加的营业现金比率这一新指标,旨在强化现金流的重要地位。) 二是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明确了2023年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国资央企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引导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投向。要制定节能环保、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三是重点关注产业链的发展,构建央企带动形成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国资委2022年以来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会议指出,各央企要聚焦重点领域,构建以链带面、织链成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组织系列对接活动,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四是强化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来源:工业互联网观察)[详细]2023-02-07 14:13

获评湖南省典型应用场景,中联重科数字化柔性制造领航行业

数字领航,智造扬帆。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2年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详细]2023-01-11 09:30

数字领航实力再彰显,中联重科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获国家认可

近日,国家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中联重科中科云谷“基于工业互联网[详细]2022-12-14 09:06

三项工业互联网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13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工业[详细]2022-11-16 10:26

党的二十大时光:徐工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党的二十大期间,“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举行,展览设序厅、中央综合展区、地方展区等6个展区,总[详细]2022-10-22 18:4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