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ma杂谈:站在慕尼黑看中国军团
2025年4月7日,被誉为“工程机械行业奥林匹克”的bauma 2025盛大开幕。这场全球规模最大的行业展会,室内外展出面积合计达61.4万平方米,将吸引来自60个国家的3200家参展商和近50万名专业观众。
bauma杂谈:站在慕尼黑看中国军团
从小型设备到矿山巨无霸,从高空作业平台到未来概念机型,展品覆盖全产业链,更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自动化技术的创新突破。中国军团以徐工、三一、中联重科、柳工等企业为代表,携电动化设备、智能解决方案亮相,成为展会的焦点之一。
企业宣传的“三板斧”与差异化叙事
展会现场,企业宣传策略呈现高度趋同:展位面积比拼、新品发布、电动化智能化创新等等构成企业宣传核心。然而,第一工程机械网的观察独辟蹊径,提出中国媒体站在慕尼黑看中国的设想,以不同的视角带您真正走进bauma 2025。
从大开始,巨兽缺席背后的思考
bauma 2025的“巨无霸”阵营中,利勃海尔9400矿用挖掘机、小松PC7000-11E、利勃海尔LG1800履带起重机等超级设备占据C位,展现欧美企业在超大型设备领域的统治力。
利勃海尔矿用卡车
利勃海尔全地面起重机
小松PC7000-11E挖掘机
利勃海尔矿用挖掘机
反观中国企业,虽曾在bauma China 2024集体展出一系列令国人兴奋的超大型设备,但此次展会却只展出了一系列中小型设备。这一反差引发疑问:为何中国“大块头”缺席慕尼黑?
原因探析:
需求导向:超大型设备多为定制化订单生产,国产超大型设备在欧洲市场近期未获得订单,企业不愿承担高昂运输与展示成本;
品牌信任度:欧美客户对利勃海尔、卡特彼勒等品牌的技术积淀更认可,中国产品仍需通过中小设备积累口碑,从而在大型设备上获得突破;
应用场景差异:如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主要服务于中国风电市场,欧洲陆上风电单机容量较小,需求有限;
技术成熟度:部分国产大型设备在液压系统稳定性、智能化集成等细节上与顶级品牌仍有差距,这些差距仍需要中国企业继续努力追赶。
展场上的中国智慧:务实策略与差异化突围
尽管未携“巨兽”,中国企业的展台却充满巧思。电动化军团成为最大亮点:柳工展出全球首款24吨级电动平地机4280DE,徐工推出XC968-EV装载机,三一SY19E挖掘机以“零排放、低噪音”契合欧洲环保法规,而中国电动装载机市场渗透率已超20%的经验,更成为技术输出的底气。
柳工展出全球首款24吨级电动平地机4280DE
徐工推出XC968-EV装载机
另一突破点是高空作业平台:中联重科智能高机72米直臂式设备、徐工48米曲臂式平台凭借性价比和智能化,直击欧洲老旧设备更新换代需求。
相较一些企业主推的氢能概念,中国展商以“成熟电动化+场景适配”策略,展现出对欧洲市场的精准洞察。
小型设备的大市场:隐形冠军的启示
展会上,山猫(Bobcat)凭借滑移装载机、迷你挖掘机、叉车、伸缩臂叉装车等构成的“小型设备矩阵”,诠释了“小即是大”的商业逻辑——其2023年销售额超74亿美元,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十。
近几年,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本次展会,山河智能微挖,雷沃FL918小型装载机以灵活性与低维护成本吸引欧洲租赁商。
山河智能微挖
全球基建精细化、城市化维修需求增长,推动小型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提升。中国企业若能在紧凑型设计、多功能属性和电动化续航上持续创新,有望复制山猫的成功路径,在“小而美”赛道实现品牌跃升。
bauma杂谈:站在慕尼黑看中国军团
bauma 2025既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技术风向的集中展示,亦是市场格局演进的缩影,可谓“变局中的新起点”。中国企业以电动化破局、以场景化深耕、以差异化突围,虽在超大型设备领域暂未撼动传统巨头,却在中小型设备和绿色技术赛道展现出“弯道超车”的潜力。未来,如何将本土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全球品牌影响力,将是行业共同课题。
第一工程机械网将持续关注展会动态,为读者带来更多深度解读。
责任编辑:Quasimodo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