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2/06/02 11:25企业管理杂志王小广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

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建设强大的消费市场,必须着力破除各种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规划,打破各种区域障碍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无阻,这正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总体要求。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核心是实现“五个统一”,这一过程将会给行业与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三个必要”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全面提升供给端的创新能力、竞争力,以及需求端的消费能力。

形成强大的供需能力,就是着力建设制造强国和消费强国,一个代表供给的高质量发展,另一个代表需求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强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消费强国,必须着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消费强国扫清各种经济循环方面的障碍

市场统一了,做大做强了,不仅意味着总体交易成本的下降,而且建成的统一、有序、规范的大市场能为制造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国民经济整体质量的提高,要求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即要求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之间建立一个高效的循环。

市场是循环的基础,就像人体的血管和血液一样,一个大的统一市场就是一个大的循环。只有畅通高效的市场循环和规模扩张,才能实现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统一大市场由大转强的过程,也是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优势的过程。

第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建设强大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引导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使创新要素更加有序、合理地聚集,支持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链的现代化。

特别是强大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从最终需求和生产要素上有效支撑产业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即形成科技与产业自立自强的强大基础,从而使我们能够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为我国能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依托。强化国内大流通,加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有助于更好地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也有利于促进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有序、安全、快捷地流动,不但可以形成对世界上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吸引力,而且还能够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创造新优势。

第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巨大市场需求潜能、促进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举措。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其直接效应就是挖掘我国巨大无比的消费潜能,形成强大的需求动能,支撑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的经济现代化中,消费现代化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是经济现代化的根本。由于我国的超大规模人口,实现消费现代化意味着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强国。

我们可以通过“三步走”实现消费强国的目标。

第一步,在“十四五”期间,大幅缩小我国与美国的消费总量差距,将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总量仅占美国的27.6%提高到50%,同时将消费率提高到60%左右。

第二步, 2030—2035年,我国最终消费总量与GDP总量同步超过美国,那时,消费率应达到65%左右。

第三步, 2040—2050年,我国消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且消费结构日益高级化,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且将成为世界的超级引擎。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加强“五个统一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既是指现实的,更是指未来的。从现实来讲,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形成了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投资与金融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市场、物流市场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很多是大而不统一,或者是大而不强的,还有些是长期发展不充分的。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又存在差异,再加上存在各种区域障碍与部门分割等问题,最终使统一的大市场发育滞缓,巨大的市场潜力被明显抑制,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未充分发挥。

所以,我们必须着眼未来,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入手,真正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市场制度基础和需求基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破除阻碍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各种区域障碍、行业壁垒,以及各种机制性障碍,加快促进“五个统一”。

第一,强化全国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主要从完善法律制度的角度,使市场基础制度统一规范。《意见》讲的市场基础制度,对2020年5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第一次提出的三项市场基础制度(产权制度、准入制度和竞争制度)做了有效拓展,将信用制度纳入市场基础制度中,由“三大基础制度”变为“四大基础制度”,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点。

一是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主要是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例执法司法体系,强化执法司法部门协同;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等。

二是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的管理模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

三是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主要是健全公平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等。

四是建立健全统一的信用制度。包括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完善信用信息标准,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融合机制,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

第二,推进全国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最近20多年,我国市场设施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为进一步促进流通设施高效联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重要堵点,必须尽快打通。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如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流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二是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尤其要推广一些行业协会利用信息服务引领行业有序竞争,防止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做法,即依法公开市场主体、投资项目、产量、产能等信息,引导供求动态平衡。

三是推进交易平台优化升级。深化公共资源平台整合共享;加快推动商品市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鼓励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鼓励交易平台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依法发展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第三,打造全国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只有建立了高效运转且不断升级的要素与资源市场体系,生产效率才能不断提高,产业、企业才有竞争力。因为要素和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决定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必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发达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其核心是促进劳动力与土地的有效流转,打破在各种土地用途及再开发利用上的各种障碍,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打破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及身份转换(市民化)的各种机制障碍,全面提高土地、劳动力这一基本要素的使用效率。

二是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投资过度、长效机制未建立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尚不完善,如交易制度不规范,准入制度不合理,退市制度不完善,小规模投资者保护不力等。必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打通各种制约资本市场有效发展的堵点,建立长效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我国资本大市场的规范发展,特别是要着力培育风险投资市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在新形势下,要加快培育全国统一高效的技术和数据市场,支持数字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保持我国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四是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大市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并显著提高我国能源市场的竞争力。重点是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下,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大市场建设,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等。

五是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

第四,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主要是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完善标准和计算体系,全面提高消费服务质量。建立科学发达的商品质量体系、标准和计量体系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基础,只有质量标准高、计量科学,才能形成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重点是不断完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这是加快社会信用建设的需要,也是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条件。

第五,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主要是要做好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等工作。

△ 着力破除各种机制性障碍,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 着力破除各种机制性障碍,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为产业与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

一是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和有效的市场监管能够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

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能够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打消企业发展的顾虑和担忧。

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企业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企业可依据自身发展需要跨区域经营或转移产业,能够充分调动和有效配置现有资源,不必遭受某些歧视性和霸王性条款的对待。

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能够平等对待所有企业,有效抑制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为企业公平有序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统一的社会信用与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为守信企业提供稳定的融资渠道,可以明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较大缓解。

二是市场设施的高标准联通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信息交互成本和决策成本。

其中现代流通网络能够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完善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能够引导供需动态平衡,使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交易成本降低。此外,依托数字化力量推动交易平台的优化升级,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加充分的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产能过剩。

三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尤其是建立高效发达的统一资本市场,有望改变市场主体投机过度、短期化倾向,引导它们将更多生产要素投入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中。

资本的作用应与改善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紧密结合。大数据与金融监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资本的无序扩张和过度投机行为,使资本更好地为市场、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服务。

此外,我国已经跨越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在新发展阶段,企业更要根据市场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减少套利行为,在创新发展上用力用功,只有不断地加强产品创新、原始技术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才能使各种要素与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才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四是高水平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统一,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更为健全的商品质量体系、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计量体系,能够保证企业在全国不同市场做到无缝衔接,这也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条件。同时,严守高质量标准,企业才能依赖超大市场规模和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五是《意见》中提到的相关领域的统一市场化建设,将有力地促进产业升级与产业分工深化。

建设统一大市场必然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源市场建设及传统要素市场化改革,涉及的重点领域包括流通、服务业、金融业、大数据、储能、绿色发展等。在统一大市场的推动建设下,这些行业将迎来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历史机遇。

六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统一大市场解决了获取信息和标准难、融资难的问题,区域障碍的破除也会极大降低隐性成本,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民营企业来讲,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生产过程更加清晰化和透明化,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机动性,博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会给产业与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短期看,实行统一标准可能会损害部分地区、部分产业与部分企业的切身利益。但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割裂的市场对企业拓展业务、行业整合都存在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技术升级和品牌培育,影响行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因此,各行各业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配合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而不应以自我保护为由搞自我小循环。应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在政企间搭建合作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作为企业,应以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充分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搭建的平台,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并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大循环。

(来源于企业管理杂志)

责任编辑:Zeshua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制造业要勇于“直道超车”

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929.5亿元,同比下降1.1%(按可比口径计算)。分行业看,7月份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7.8%,增速较6月份加快30.1个百分点,是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在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制造业成为破局的“急所”,其中汽车制造业已然一马当先。 即将开幕的服贸会上,汽车资本论坛被列为首场主题论坛,主题为“双碳未来 智能汽车加速”。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数量约50万辆,领跑全球。今年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26.4%,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5.9%。 作为乘用车和资本市场的双料明星,比亚迪的成功归根结底是自主研发的成功,是产业链控制力的成功。此外,50年前,创建于秦岭山沟的陕汽从零起步,自主研发出首辆国产重型越野军车。目前,以陕汽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商用车已牢牢占据国内重卡市场,并向国际市场进军。 历史证明,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 可供对比的是,即将再发新品的苹果手机,其一家利润就占到全行业约七成。荣耀、OPPO等全部国产品牌仅占约两成,并且还面临受制于产业链的压力。 当我们谈及“made in China”时,谈的究竟是什么?其实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智造”?更准确地说,前者是“在中国组装”,本质上赚的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地域差价,随时可以“搬离”。同时,很多用以“中国制造”的机器也并非中国制造。 必须正视,全球范围尤其是大国之间,制造业正从效率优先转为安全优先,全方位全方式的竞争已是“阳谋”。 发展制造业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作数。绕过的、跳过的早晚都要补回来,“补链”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固然可喜,但可遇不可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必须发力正向设计原始创新,做好在多数赛道“直道超车”的准备。 “直道超车”就是凭整体实力说话。首先,战略上一定要保持定力,不侥幸、不幻想、不怕持久战。不论周边环境紧张与否,坚定自主创新不动摇,心无旁骛久久为功。 其次,陕汽等当年三线建设的“逆天改命”说明,在“从0到1”的研发过程中,战术上要继续充分发挥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组织高级别联合攻关,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打歼灭战。 第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能继续被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长期内耗。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同时,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可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按需施策、精准施策。 此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给予支持。去年服贸会上宣布成立的北交所,截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比已超八成。同时,应加快采取措施,提高投资者对“专精特新”公司的关注。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才是胜负手。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详细]2022-08-29 15:42

陕建控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月14日,陕建控股集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有关重要讲话精神。[详细]2022-04-14 16:16

央视财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何深远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详细]2022-04-11 11:35

何为统一大市场?解读来啦!

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2022年4月10日[详细]2022-04-10 22:15

重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重磅新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2022年4月10日[详细]2022-04-10 21:2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