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企业半年报飘红 “抢装潮”仍为业绩最大增长动力

2021年是国内海上风电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为了赶上“末班车”,国内海上风电进入抢装潮。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084万千瓦,同比增长71.52%。其中,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869.4万千瓦,同比增长65.29%,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214.6万千瓦,同比增长102.45%。

在此背景下,风电企业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截至9月8日,据统计,风电概念股市场中已有24家公司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其中有21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涨,最高涨幅超100%,同时有19家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上涨,其中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运达股份,300772)扣非净利同比增长1108.91%。

风电企业半年报增长之下埋有隐忧

报告期内,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002202)、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明阳智能,601615)、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气风电,688660)三家风电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出现明显上涨。

其中,电气风电作为新登陆A股市场的风电整机商,首份财报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122.5亿元,同比增长117.34%;扣非净利润达3.13亿元,同比增长464.75%。

此外,运达股份报告期内风电机组新增订单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增长幅度高达339.50%。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600875)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增长28.99%,其中风电板块营收涨幅达267.62%。

但具体来看,头部企业半年报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情况。

作为风电整机商中的领头羊,金风科技上半年营收达179亿元,同比减少7.8%,净利润达18.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营收增速首次成为负值。

明阳智能上半年营收达111.5亿元,同比增长33.94%,净利润为10.41亿元,同比增长96.26%。业绩向好,但明阳智能风机销售增速为15.74%,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41%。

除整机商外,叶片、塔筒以及其他风电零部件生产商成绩也有看点。

风电叶片制造商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材科技,002080)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达93.59亿元,净利润达18.47亿元,同比上涨103%。但叶片业绩略有下滑,上半年公司叶片销售收入30.37亿元,同比下降7%,毛利率为22%,同比下降1%。

中材科技在报告中解释叶片业绩小幅下滑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随公司“两海战略”持续推进,叶片出货结构有望优化。

风电零部件生产商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天顺风能,002531)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达32.9亿元,净利润达7.99亿元,同比上涨47%。

塔筒制造商上海泰胜风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泰胜风能,300129)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达13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约1.7亿元,同比上涨54.96%。

综合来看,市场整体业绩向好,但增长之下也有隐忧。

除了上文提到的部分头部企业出现营收负增长、毛利率下滑之外,半年报数据还在释放以下两种信号,一分季度来看,不少风电企业今年二季度业绩增速同比一季度放缓;二有一半企业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是下降的,平均跌幅达4.65%。

“抢装潮”仍为业绩最大增长动力

今年以来,海上风电一直处于“抢装潮”中,市场持续火爆,整机制造商、叶片生产商、塔筒以及其他零部件生产商在手订单有增无减。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称,4月底,我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已达1042万千瓦,超过英国2020年底海上风电1021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海上风电发展迅猛开始提振市场信心,“三一系”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三一重能”正在谋求科创板上市。9月7日,三一重能科创板IPO成功过会,意味着其将成为又一家登陆科创板的风电整机商。

其他头部企业更是紧盯上这波抢装潮。金风科技上半年海上风电大机组6S/8S平台机组销售台数达123台,同比上涨379.4%,3S/4S平台机组销售台数超去年同期3倍。

明阳智能上半年风机及配件板块销售收入为102.54亿元,同比上升36.28%,其中海上风电同比增长236.94%,而陆上风电同比下降了29.10%,总销售收入受海上风电业务影响明显。

电气风电海上风电项目交付需求旺盛,上半年实际完成机组交付503台,同比增20.3%,其中海上风机362台,同比增长235.2%;陆上风机141台,同比下降54.5%。

补贴政策下,海上风电抢装潮导致行业未来的部分需求在当期提前实现,未来,在市场机制起更多作用下,风电整机行业景气度或将下滑。电气风电在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中提示,如果不能在抢装潮后获取足量订单,未来可能面临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政策牵引的“抢装”逻辑

国内风电“抢装”背后的逻辑最早要追溯到2018年。

2018年5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从2019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和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按照该通知,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可以锁定2019年之前的每千瓦时0.85元的上网电价。因而,众多企业开始赶在2019年之前增加核准项目,进而催生了2018年海上风电项目“抢核准潮”。

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要求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2019年I——Ⅳ类资源区符合规划、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新核准陆上风电指导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34元、0.39元、0.43元、0.52元(含税、下同);2020年指导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29元、0.34元、0.38元、0.47元。

那政府到底补贴了多少呢?以2020年为例,相比平价,符合陆上风电新核准项目的四类电价分别降低了0.11、0.11、0.11、0.10元/千瓦时,降幅分别达-27.5%、-24.4%、-22.4%、-17.5%。这也就是去年陆上风电抢装潮的缘由。

该通知还指出,对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并将2019年新核准近海风电指导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2020年调整为每千瓦时0.75元。

下半年,海上风电补贴进入倒计时,抢装潮持续的逻辑与陆上风电相同。

不仅如此,海上风电每千瓦时0.85元,每度电补贴约0.4元,比陆上风电补贴高出3倍,叠加陆上风电年平均发电2000小时,海上风电年平均发电3200小时,换算下来,海上风电补贴强度是陆上风电补贴的4.5倍左右。

补贴成本更高,海上风电相比陆上风电是否有更多优势?

中国中东部及南部地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而这条海岸线正靠近能源负荷中心区,在此发展海上风电,有助于降低风电输送成本及弃风电量。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详查研究表示,中国海域5-25米水深、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

风电机组大型化推动成本下降

受政策影响,风电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21年上半年陆上风机价格持续探底,8月最新报价显示,风电机组及其附属含塔筒价格已低至2392元/千瓦。

多家风电设备制造商在其半年报中指出,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快速上升,但风电招标价格大幅下降,风电设备成本压力倍增。叠加2022年国家补贴全面退出,平价对风机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推动成本下降,头部企业出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大型风机销售量快速增长,风电机组正在加速大型化。

金风科技2021上半年功率为4-4.8MW风机销量1152MW,同比增316.8%,功率为6.45、8MW风机销量795MW,同比增379.4%;相比之下,1.5MW及2S机型销量明显下降,分别下降98.08%、71.51%。

明阳智能上半年3MW及以上机型交付占比提升至97%以上,5MW及以上机型交付占比达到49%。公司称陆上风机正在以3MW、4MW主力机型向5MW、6MW升级迈进,研发7MW风机;海上风机机型单机功率则从5.5MW到6.45MW再到8MW、10MW、11MW快速推进,并预计推出16MW级全球最大海上风机机型。

风机零部件中原材料构成了主要成本,而原材料多以重量为定价方式,所以在机组大型化的同时,风机单位功率重量的减小将节约零部件采购成本,推动风机降本。

总体来看,国内海上风电仍处起步阶段,政策调整势必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但可再生能源退补趋势不可逆转,未来,要想顺利度过“断奶”的阵痛期,需要头部企业带头实现更多的行业变革和技术创新。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央视三连发!风电行业忙不停!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三集连发,深入观察风电产业链上下游,透过风电项目招投标忙、风电企业[详细]2022-11-29 09:57

“弃风限电”形势严峻风电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一边是一次次重度雾霾袭击城市,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一边是清洁能源,尤其风力发电弃之不用,牺牲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代价实难计算。尽管国家政策不断向清洁能源倾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遭遇到难以调和的现实矛盾,今年东北部分地区的弃风限电现象比往年更甚。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冬季保供暖等多种综合因素下,黑龙江弃风限电形势进一步恶化。某大型风电企业无奈道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情况,“从十月份开始,风电基本限电在60%以上,最近就这日子,基本每天亏个大几百万。” 弃风企业亏损成必然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风电上网电量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弃风限电已成困扰风电行业多年的顽疾,弃风情况时好时坏。2012年弃风电量208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7%。2013年弃风率降至11%,2014年上半年更进一步降至8.5%,而今年受多种经济因素影响,弃风率再次飙升至15.2%,成为甘肃、黑龙江等多个弃风严重地区“不能承受之重”。 对于黑龙江而言,由于冬季保供暖的因素,弃风更为明显。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某发电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末,黑龙江省弃风电量达到15亿千瓦时,超出2014年全年弃风电量50%,限电比例达20%。仅10月份,黑龙江省弃风电量就接近5亿千瓦时,限电比例接近40%。 随着东北地区天气转寒,黑龙江弃风限电形势势必会进一步恶化,甚至面临负荷低谷时段全省风电全部停止发电的情况。 据大唐新能源黑龙江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12月9日,大唐新能源黑龙江公司发电量累计57316.95万kWh,限电累计15425.43万kWh,限电比例26.9%。 “2014年我公司就已经接近亏损,2015年至今,我公司全年亏损已是必然。鉴于目前的经济下行尚未探底,今后几年也将面临继续亏损的巨大压力,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大唐相关负责人说。 黑龙江龙源风力发电公司的损失则更为直接和巨大。10月27日至10月31日,龙源平均限电比例达62%,限电比例逐日创历史新高,短短5天弃风电量达4753万千瓦时,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500万元。 电源长期过剩 黑龙江省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风资源评价指标最好的省份之一,受国家风电产业政策刺激,黑龙江省风电装机迅猛增长,与其并驾齐驱的是供热火电机组装机的增长。 2007年末,黑龙江省总装机容量1573.88万千瓦,其中火电1454.75万千瓦,水电89.31万千瓦,风电29.82万千瓦;2015年11月份,黑龙江省总装机容量2636.21万千瓦,其中火电1975.81万千瓦,水电101.11万千瓦,风电498万千瓦。 也就是说,8年间,风电装机容量增长468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增长521万千瓦,其中供热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长约400万千瓦。目前黑龙江省火电装机容量占比达75%,其中供热机组占火电机组容量69%。 可以说,黑龙江电源长期处于过剩局面,而具备快速调峰能力的机组只有70万千瓦的水电,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快速调整电源,无法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的波动性。 截至2015年10月31日,黑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0.91%,预计全年用电量增长率最多达到1%,远低于电源增长率。 冬季供热特性显著 据多数企业反映,黑龙江近几年经济下行,社会用电量增长缓慢,导致电源企业整体发电小时数不增反降。 此外,黑龙江的大风季节为10月到次年4月,正值全年供暖期,供热电厂发电供热是保民生的任务,不能减负荷,因此留给风电企业的发电容量极为有限,是黑龙江风电乃至“三北”地区风电限电严重的主要原因。 国家电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虽然政策上要求对清洁能源优先上网和全额收购,但在黑龙江则面临更为现实的问题。 “黑龙江负荷总体需求量小,兼顾冬季采暖,供热期是全国之最,导致风电消纳出现政策和实际操作的矛盾。今年比去年的情况严重,火电、风电机组基数都增大也是原因之一,外送电的通道也小了。为了疏解矛盾,只能调度。” “我们在调度岗位上也很纠结,哪头都不能放,客观就出现这种情况。火电厂一上,就是供热机组。出于电网安全、网架结构考虑,风电不稳定,装机虽然多,但不代表能发这么多。”国网调度中心主任白铮说。 “十三五”将重点解决 “现在烧煤其实是用掉子孙后代的资源。目前电力需求不足,风电弃之可惜,怎么利用,怎么扩大终端电能应用市场,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白铮说。 一些企业建议,部分地区可以改为电采暖,“以黑龙江省几个中心城市供暖户数计算,应该不低于200万户,由此可增减供电负荷2000万千瓦/小时,如果实施或部分实施,黑龙江电网的供电负荷将增加一倍左右,不仅可以彻底解决风电限电问题,还可以大幅增加火电和其它发电企业的的发电小时数。”某企业负责人表示。 不过,居民由水暖改为电暖,涉及到入户改造,取消水暖必将打破现有供暖格局,工作复杂、难度极大。 “即使是改成电采暖,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整体风电比例都不宜超过25%。”白铮说,“进一步提高只能依靠技术进步。” 一些企业还呼吁,应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明确各省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真正确保清洁能源优先发电、上网。进一步加快外送通道建设,结合东北地区电源基地建设,合理规划,避免电源增长受到外送瓶颈限制。 好在弃风限电已被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称,风电“十三五”规划重点不是装机和并网目标,而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重点解决弃风限电问题。[详细]2015-12-15 09:41

风机出口量大幅提升 国内风电企业掘金国际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风电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风电市场。与此同时,我国风电产业已经扭转风电设备需要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进而成为新兴的风电机组出口国。据统计,在2013年,包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在内的7家风电机组制造商向国外出口风电机组341台,出口容量达692.35MW,同比增长60.8%。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累计出口风电机组1392.5MW,出口国家由2012年的19个扩展到27个。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大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全力推动我国优势和富裕产能跨出国门、促进中外产能结合、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中国产品尤其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我国风电制造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动意义。以华锐风电为例,近年来,其确立的进军海上风场和海外市场的“两海战略”使其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于建军介绍,华锐风电重视的海外市场稳步拓展,出口到土耳其、意大利、瑞士、巴西、南非等国家的风机累计容量达到了300MW。与此同时,华锐风电成为首家开发出适应全球各种风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的1.5MW系列化风电机组的风机制造商,形成了完善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配套产业链。国内风电制造企业勇于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对于提升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水平,释放产能、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等都有重要意义,同时风电机组的出口将有利于我国风电产业的升级。华锐风电等风电企业参与国际风电市场的竞争,将成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展现“中国创造”的最佳舞台。业内人士对于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进军海外市场给予了肯定,风电产业应该勇于突破,争当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典范。我国风电机组进入国际风电市场,显示出中国用十年时间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风电产业后,呈现出从粗放式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全寿命周期风电成本的方向转变。对于国内风电企业而言,敢于走出去也是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化解产能过剩的一大良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前风电机组年产能已高达4000万千瓦,而国内市场年需求不超过2000万千瓦,产能过剩严重。在拥有了强大的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并面临外需市场巨大压力的形势之下,进军海外市场成为风电设备制造商的共识。在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于建军看来,华锐风电大力拓展国际风电市场,将有利于华锐风电展开差异化竞争,避免单纯的价格战,并有利于促进华锐风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风电企业而言,走出国门之后,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能资源,客户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国内的风电企业将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多样化的竞争也将有利于我国风电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意识和减排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将在世界各国迎来高速发展期,中国风电企业借此东风走出国门之后,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将有利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详细]2015-01-15 09:53

我国风电企业超半数亏损 调低风电价格恐雪上加霜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1352个风电场并网发电,风电机组超过5.8万台,中国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风电企业50%以上经营困难,持续亏损。这看似针锋相对的两组数字,切实暴露出我国风电行业当前左右为难的窘境。在阳光明媚的一面:作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已超过核电,成为继火电、水电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同时,部分风电机组制造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强,2013年国内制造商已经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并开始出口海外。在荆棘密布的一面:风电企业并网难、补贴少,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弃风限电现象;地方政府利益相关方提出诉求越来越多,技术壁垒、设备壁垒频出;产业链的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面临着退出的风险。龙源电力总经理李恩仪告诉记者,虽然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绝对值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全国电源结构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很大。李恩仪:我国风电上网电量仅占总电量的2.5%,整个欧盟已超过8%,丹麦、西班牙等国这一比例更是超过了20%,相比之下我国风电发展程度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风电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建议继续加大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有观点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风电未来是要逐步参与整个能源体系的竞争,但目前仍需扶持。究其根源,目前的风电产业还没有能与传统能源抗衡的资本。不久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召开“陆上风电价格座谈会”,计划调低2015年6月30日后投产的风电项目电价。国华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江认为,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做降低风电电价这件事。刘江:我们认为虽然风电成本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是在目前风电消纳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风电投资企业利润微薄情况下,现阶段不宜调低风电电价。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布的风电电价调低政策——一些原本可以开发的区域将变成完全不具备开发条件,不利于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资风电开发,对我国风电产业带来严重打击,建议慎重实施。国家《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写到,计划我国风电到2015年并网装机容量为1亿千瓦,2020年目标并网装机容量为2亿千瓦。可以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风电都将保持高速发展。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大力发展风电产业,不单单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不单单是权宜之计,更是国家长远的战略问题;不单单是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详细]2014-10-09 10:16

已核准项目六成尚未开建 风电企业有望迎订单潮

以国家能源局新近核准开建一批总量达276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为由头,市场对于风电行业回暖的预期再度升温。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一系列行业关键驱动因素均呈现出正向变化,诸如新增装机规模提速、可利用小时数提高、弃风率下降等,并且,种种利好已反映到少数龙头企业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业绩反转上。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字,在已审核的逾1亿千瓦项目中,仍有近6成处于未开工或在建的状态。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国内风电并网装机达1亿千瓦”的目标,今明两年国内风电装机步伐将加快,项目招标的扩容将让众多风电企业迎来订单潮。 行业回暖趋势渐清晰 经过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的调整期,风电行业在政策强力“纠偏”下开始步入有序发展轨道,一些过去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渐次“融冰”。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44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16万千瓦,同比增长23%。年发电量1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风电利用小时数达到2074小时,同比提高184小时。平均弃风率11%,比2012年降低6个百分点。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一位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解读道,尽管2013年国内新增风电并网装机规模与2012年几乎相当,但一些决定风电行业“健康度”的关键性指标同比已有明显改善,2012年全国平均风电小时数仅1800多小时,而去年已超过2000小时;弃风率的下降更是表明风电场运营的经济效益已明显改善。 下游的改善已充分传导至上游。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了解,国内五大电力去年风电项目招标的节奏明显快于以往。例如:华电集团去年9月对总容量9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进行了打捆招标,华能集团第三季度的项目招标量约为100万千瓦,中电投四季度也对总容量超过40万千瓦进行了公开招标。而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新增招标量仅约140万千瓦,还不及华电和华能两个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的招标量。 与以往招标放量增长伴随着设备招标价格每况愈下的情形不同,一项市场跟踪数据报告显示,去年全年风电招标项目的招标价已开始由2011年历史低位的3600元/千瓦增长至3900元/千瓦左右。 上述专家指出,从相关部门以电网规划同步核定项目建设节奏的思路转变,到开发商对设备质量的重视加强,再到风电设备商告别价格战“恶习”,这些都在印证风电行业逐渐步入健康发展正轨,行业酝酿下一个爆发期已夯实基础。 催生近3000亿元设备市场 风电行业出现向好趋势渐成共识。权威人士指出,2013年,政府着力有序推进风电基地建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使风电产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进入2014年,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已成既定方针,并将其纳入到当前最重要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筹部署中。有鉴于此,国家能源局一方面亮出2013年成绩单,另一方面也推出新一批总量达2760万千瓦的新增项目核准建设计划。 这一数字被众多券商分析师解读为“超出预期”,因为此前市场普遍预计新增规模将不超过2000万千瓦。从2011年至今,“十二五”风电项目审批规模已累计超过1亿千瓦,但按照上述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字,目前全国范围内累计在建的装机容量达6023万千瓦,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未招标或开工的项目。 据招商证券研究员介绍,根据相关企业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底,国家前三批核准的9040万千瓦项目中约有60%的项目还没有招标或者开建,即5400万千瓦。假设去年下半年内开工1000万千瓦,然后加上此次的2760万千瓦,意味着到2013年底已核准但未开建的风电项目达到约7200万千瓦。这一数字将在“十二五”收尾的2014年和2015年集中放量开建。 中国证券报记者粗略测算,如果按照目前国内风电项目平均3900元/千瓦的招标价水平来计,72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规模将意味着未来两年将由此催生出2800多亿元的设备需求空间,这对过去大面积遭遇订单“荒”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久旱后的“甘霖”。 从优化布局中找标的 有关未来风电引导政策的最新提法是“将进一步优化风电开发布局”。从第四批审批项目的结构来看,呈现出两大亮点:一是华中、华东和华南等低风速地区(风能资源条件并不优厚地区)的核准规模已经达到了第四批风电核准规模的60%;二是传统的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中唯独新疆地区获批304.5万千瓦的项目。 招商证券研究员分析指出,这些变化对于行业及市场来说,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大基地式建设风电已渐渐成为过去时,广大的中东部低风速地区将成为未来几年风电市场的赛场;另一方面,新疆在几大风电基地中一枝独秀,主要是受益哈密到郑州特高压输电通道的投运,不存在风电消纳问题。 有基于此,该研究员认为,投资者应该多关注区域性风电开发商以及兆瓦以下小型风电机组产品已批量化入市的设备制造商。例如,新疆地区的大量装机获批,受益最大的整机厂商就是本地企业金风科技和在哈密地区拥有厂房的风塔企业泰胜风能。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获批装机的增长将使得湘电股份、明阳、上海电气、天顺风能等风电设备厂商可利用运输成本优势获得较多订单。[详细]2014-02-28 09: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总部坐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公司成立以来,三一重工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重工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45亿元,较上年增长50.3%。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4.96亿元,同比增长20.01%,利润总额26.29亿元,同比增长70.65%。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6亿元,同比增长98.43%;利润总额36.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9.33%;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增长162.39%。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等26大类2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履带起重机等。目前,三一混凝土输送机械、搅拌设备、履带起重机械、旋挖钻机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2002年,三一重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406米的世界纪录。2007年12月,三一重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492米再次创造单泵垂直泵送的世界新高。三一重工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2007年10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66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底,三一推出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实现了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又一次跨越。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共申请专利2040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00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在国内,三一重工建有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营销、服务机构,拥有56个服务网点仓库、6条800绿色服务通道。其自营的机制、完善的网络、独特的理念,将星级服务和超值服务贯穿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在全球,三一建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三一重工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德国TUV认证。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为首家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2003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三一,亲切鼓励三一人:“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团结一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此后,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周永康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视察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先生是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共十七大代表,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获得者。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