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装备工业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蓝鲸2号”完成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任务,“复兴号”动车组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使我国再次成为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目前世界在建的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全线封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消费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首台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创造乙烯三机投料首次开车速度最快的世界记录……这一连串的世界之“最”,展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

装备工业是工业的脊梁,是国之重器,涉及门类广、产业链条长,其转型升级对于我国整个工业体系的优化提升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十三五”时期是装备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五年来,装备工业在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地支撑引领作用。

装备工业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强化创新驱动 推动高端装备研制攻关

惟进取也,故日新。创新决定未来,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为了推动我国装备工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工业的发展,国家层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专项项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强化创新驱动,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全面推进大型飞机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切实加快高端装备的研制攻关。通过自主创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成果。

航空装备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十三五”期间,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C919飞机于2017年5月成功实现首飞,目前已完成6架试飞飞机的制造,正在全面开展试验试飞工作;ARJ21飞机2016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截至2020年9月底已累计交付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南航集团等7家客户共34架,安全运行超4万小时,运送旅客超120万人次;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陆上、水上、海上首飞;中法联合研制涡轴-16发动机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消费级民用无人机产品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且80%以上出口欧美国家。

通过数控机床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重塑了机床产业创新生态,中国机床装备已整体进入数控时代,五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研发和产业化攻关,高档数控机床“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实现了从500小时到1600小时的艰难跨越,部分达到国际先进的2000小时,精度整体提高20%;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0%以上;大型重载滚珠丝杠精度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五轴镜像铣机床、1.5万吨充液拉伸装备等40余种主机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飞机结构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运载火箭高效加工、大型结构焊接等关键制造装备实现突破,国内首个轿车动力总成关键装备验证平台解决了汽车领域国产机床验证难题。

在船舶领域,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蓝鲸2号”完成了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任务。这两座“巨无霸”在制造工艺等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及突破,最大钻井深度均超过15000米,代表了世界海工装备领域的中国深度,使我国跻身世界海工装备的高端领域。国产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破冰科考船“雪龙2”号、大功率绞吸式疏浚船舶“天鲲号”“新海旭”等交付使用,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矿砂船、超大型智能油船和超大型智能集装箱船交付营运,国产大型邮轮进入实质性建造,国产极地探险邮轮成功交付并完成南极首航。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电力装备制造业需不断自我完善,以满足电网经济可靠的运维方式。在电力装备领域,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成功实现全压送电,三门核电站、海阳核电站AP1000项目已完成装料并网发电,“华龙一号”海外首堆热试成功,目前世界在建的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全线封顶。

石油石化装备也在向高端化迈进,2400吨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实现突破,首台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创造乙烯三机投料首次开车速度最快的世界记录,10万标方级大型空分成套装置、日处理煤高达3500吨的干煤粉气化炉等相继研制成功。

一直以来,高端医疗装备都是外资品牌唱主角, 中国企业想要立足这个行业困难重重。通过攻坚克难,我国1.5T和3.0T磁共振的超导磁体、射频/谱仪等关键部件打破了国外垄断;第三代心脏支架、重离子治疗系统等一批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了突破,北京天智航研制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联影研制的全球首台全景动态2米PET/CT已在美国医学科研机构装机使用。我国企业生产的CT、磁共振和直线加速器等产品已销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家医疗机构。

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再上台阶,工程机械市场实现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457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681亿元,年均增长10%,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30%左右。实现了15米以上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和超小直径(≤4.5米)盾构施工应用,诞生了百吨级以上超大型液压挖掘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在国际吊装市场成功应用,2米及以上大型全液压旋挖钻机实现批量制造,特种工程机械包括全地形工程车、超高层建筑破拆消防救援车、极地等特殊环境工程机械、多功能抢险救援车、扫雪除冰设备、雪场压雪车等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五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勇立时代潮头,取得了这一系列科研成果和振奋人心的成绩,彰显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充分展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中,我国高端装备工业从“一无所有”,到“傲视群雄”,在追随中前进,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超越,不断勇攀高峰,创造辉煌。

夯实基础能力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创新的主动权。尽管我国装备工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核心技术和设备方面还有待突破。“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航空、船舶、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和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电池、电机、电控3大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研发,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单体能量密度达270瓦时/公斤。

在农机装备领域,我国逐步从跟随模仿转向自主创新,初步掌握了动力换档、免耕播种、高速播种等关键技术。260马力拖拉机实现量产,高性能插秧机整机基本实现国产,自主品牌联合收获机成为谷物收获主导机型。北斗导航、大数据、5G通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领域应用,具备自动驾驶及导航、作业状态实时监测和远程运维能力的智能农机快速发展,可以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30%以上,提升作业效率50%以上。仅2020年上半年我国累计销售各类自动驾驶农机装备和系统1.17万台(套),同比增长达到213%。截至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0%。

轻盈小巧的机器人在狭小空间中灵活自如地挥动着手臂在工作,用户还可以通过APP对机器人进行简单的动作标定。这是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小助系列无线协作机器人,全新设计了移动终端APP与机器人无线协作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柔性,可应用于各行各业,并满足不同生产场景需求。节卡机器人开创了九大核心技术,其中“无线示教、图形化编程和视觉安全防护”三项技术属行业首创,使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柔性复合机器人由车体和车载机械手两部分构成,真正实现了机器人“手脚并用”的工业应用,大幅度简化了现场应用过程,极大提升了使用的经济性,可满足企业智能化数字车间对整个机械结构运动精度的苛刻要求。层出不穷的机器人创新性应用,拉近了机器人与人的距离,实现了真正的人机协作。

“十三五”期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我国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台增长到2019年的17.7万台,年均增速达到52.2%,2019年工业机器人消费量达到14.3万台,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走进徐工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就能看到现场独具特色的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数控机床、机器人、AGV小车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对话,设备与设备的对话。通过发力智能制造,徐工集团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当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认识到,智能制造不仅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瞄准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强应用牵引,支持建设了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夯实发展基础,支持建设163个综合标准化项目和191个试验验证平台,发布“智能制造 对象标识要求”等241项国家标准,培育了50多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新模式应用项目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4.9%,能源利用率提升19.8%,运营成本降低25.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5.5%。五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智能制造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纵深发展,已经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智能化转型的升级加速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三五”时期,装备工业着力筑牢产业基础,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挺起中国工业的“脊梁”,有力地支撑了制造强国建设。

狠抓供给侧改革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新产业方兴未艾,正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工业新动能。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国家政策为装备工业的大踏步发展起到了铺石奠基的作用。“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组建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牵头编制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联合有关部门发布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成立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推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成立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展中国机器人认证(CR)。推动医疗设备创新发展,组建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开展先进医疗装备示范项目。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邮轮游艇、文化装备、文物保护装备等产业健康发展。召开全国冰雪产业大会,编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邮轮游艇、文化装备、文物保护装备等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加持下,装备工业不断拓展新的发展方向,以新技术撬动新动能,为产业增添新活力。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创新行业管理,努力营造装备工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推进汽车“放管服”改革,建立汽车“双积分”管理体系,构建中央、地方、企业三级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联合公安部等六部门开展低速电动车清理整顿工作。完善无人机生产制造管理体系。加强船舶行业规范化管理。发布《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及三批工业机器人白名单。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修订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及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十三五”以来,营商环境始终处于优化上升的通道之中,成绩有目共睹。

开放合作是人类在历史中淬炼的精神之光。着眼世界大势和信息时代潮流,人类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共赢。“十三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化国际合作,加速形成装备工业高水平开放格局。加大主动对外开放力度,全面放开船舶、飞机外商准入和专用车、新能源汽车股比限制。建立了中欧工业对话磋商机制,深入推动中俄、中法航空等装备工业领域务实合作,签署了中丹绿色海事技术合作备忘录、中德汽车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意向声明等。通过成功举办上海工博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等重要活动,我国国际影响力有了明显提升。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装备工业在对外开放的路上行稳致远。(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装备工业二司)

责任编辑:Shin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在京开幕 潍柴雷沃重工获邀参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一批“大国重器”集中亮相北京,让公众零距[详细]2021-10-22 19:26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潍柴秀出硬核科技!

10月21至27日,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主办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潍柴[详细]2021-10-22 19:20

合力叉车:回首"十三五",奋进新征程

砥砺奋进树丰碑,继往开来续华章。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安徽合力向每一位不忘初心、勇担[详细]2021-04-09 18:53

吉林省今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

“十三五”期间,我省5年完成公路发展投资509.7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59个项目1607公里,建成通车30个项目699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整治“畅返不畅”1.4万公里,为全省交通投资保持高位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全省公路完成投资24.3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1.8%,建设27个项目587.4公里,建成理化洞至新光等3个项目34.5公里,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020年,我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加力推进,全年完成投资65.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472公里,完成安防工程1709.7公里、危桥改造133座,分别为年度目标的4.5倍、1.7倍和2.7倍,农村公路开工率及完成投资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我省将全力推进干线公路建设,计划投资32.6亿元,建设27个项目664公里,建成松江河至泉阳等8个项目184公里,新开工白旗松花江大桥等4个项目113公里,力争开工建设平安至民主等4个项目67公里。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计划投资3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改造危桥150座、实施安防工程2000公里。 据了解,今年全省普通公路将全力推动项目早复工,所有续建项目将在3月20日前进场复工,新开工项目交叉并联、环环相扣全力推进前期工作,打造富有吉林特色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文章来源:吉林日报)[详细]2021-03-12 10:22

中国经济总量首破百万亿元大关 发展跃上新台阶

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 2月12日,牛年首日,影票房逾17亿元,同时创下中国影史单日总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新纪录; 2月18日,国家邮政局公布,春节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约6.6亿件,同比增长260%…… 2021年春节,频频传来的捷报、屡创新高的数据,让人们再次真切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强劲脉动。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无惧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6年至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相继突破70万亿元、80万亿元、90万亿元大关,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特别是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再次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 这五年,中国经济不仅“体形”更壮,“体质”也更强。 这是科技进步硕果累累的五年。“嫦娥”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华龙一号”首堆并网成功……“十三五”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十四位,是榜单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强劲。”杨成长说。 这是结构优化稳扎稳打的五年。看产业结构,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4%,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最大动能。看技术升级,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 这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的五年。“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净增市场主体1247.7万户,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2020年,在全球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这是综合国力不断跃升的五年。“十三五”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制造业增加值、5G终端连接数、高速公路和高铁运营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一。 一串串亮眼的数字,记录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的铿锵足音。“尤其是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说。 制度伟力、改革动力、调控能力推动新发展 事非经过不知难。“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以非凡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引领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汇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依靠制度优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依靠制度优势,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持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主体添活力。相较于“十二五”末,“十三五”末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82.1%,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长约一倍,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增长约83%。 增值税税率“四档并三档”,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降低……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这五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约7.6万亿元,提升了企业加大转型升级投入的能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有效增强了全社会发展活力。”张占斌表示。 ——不断完善的宏观调控,守护高质量发展的远航风帆。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达机制让新增财政资金下达基层用时从超过120天缩短至一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十三五’时期,我们遵循经济规律,不断创新调控方式、丰富调控工具、积累调控经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徐诺金说。 创新驱动、扩大内需、对外开放助力新征程 表示的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家底厚实,经济韧性强。“持续较快发展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完整产业体系,使中国经济拥有强大的调整修复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杨成长说。 市场广阔,回旋空间大。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已形成超大规模市场。徐诺金认为,未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持续推进,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力充沛,创新潜力足。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居世界前列,技能人才达到2亿人,研发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尤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 展望“十四五”,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张占斌说。 创新驱动,全面打造发展新优势。徐诺金认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合优势资源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同时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2013年至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杨成长说。 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杨成长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尤其要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 “十四五”时期,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巨轮一定能继续风雨无阻、破浪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详细]2021-03-01 14:2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