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农机工业主营收入近4000亿元

2015/02/11 09:56中国农机工业协会

2014年全国2207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952.28亿元,同比增长8.55%。从10年前的780亿元到今天的近4000亿元,农机行业保持了持续性的高速发展,并以此为新起点踏上“新常态”下的新征程。

由于产业结构深度性调整的加速,2014年农机工业8.55%的增速,同比2013年的16.31%下滑明显,且低于2014年机械行业9.41%的增幅。尽管行业下滑明显,但十二个子行业中半数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依然维持在两位数以上,有持续性的良好发展。饲料设备和农机零部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畜牧机械与上年29.25%的增速相比有阶段性的下降。

2014年行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28.15亿元,同比下降了3.57%。全年亏损企业个数增加了27.21%,农机行业亏损额增加了138.78%,经营压力明显增大。2014年行业销售费用增加11.4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62%,低于前两年。

农机行业全年累计完成资产投资1352.20亿元,同比增长10.16%。值得关注的是外商直接投资额下降了83.27%。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增幅下滑是相对的,他们对中国市场依然有很高的期望。

2014年农机行业累计进出口总额130.48亿美元,同比增长9.38%,同期机械工业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07%。农机工业出口总额105.66 亿美元,增幅12.68%;进口总额24.82亿美元,下降2.75%;累计进出口贸易顺差80.84亿美元。联合收割机累计出口额增长31.23%,进口额下降了55.29%,尤其是采棉机进口数量减少。拖拉机累计出口额增长24.58%,进口额增长1.4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大型拖拉机的产量是5万台,增长了6.64%;中拖生产57万台,下降了9.29%;小拖生产195万台,同比下降了13.92%。规模以上拖拉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0.24%,利润总额下降了20.76%,利息支出增长了20.4%,亏损额增加了65.41%。2014年拖拉机市场是低迷的,它将很快影响到产业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拖拉机骨干企业的产量同比下降了21.04%。其中手扶拖拉机产量下降了35.14%;小四轮拖拉机下降16.5%;大中型拖拉机产量下降了20.69%。收割机骨干企业累计生产谷物联合收割机14.3万台,同比下降了4.06%。其中,轮式小麦机生产了4万台,同比下降了12.08 %;玉米联合收获机5.5万台,增长33.01%,履带式水稻收获机3.4万台,同比下降了25.08%,半喂入水稻收割机更是下降了81.77%。小麦机和水稻机的市场饱和度已处于高位,预计未来小麦和水稻收获机“以旧换新”市场将会逐渐活跃。

面对增速下滑,业内对未来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依然信心十足,许多企业主动创新求变,努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装备与能力的提高和升级。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集中反映在2014年农机行业股权投资、资本并购重组非常活跃。中联重科完成对奇瑞重工的收购,工程机械领军企业正式进入农机工业。上市公司新疆机械研究院公司股权收购了山东荣成海山公司,开始实施其东进战略。中农资集团股权收购植保和粮食烘干业务,实现快速扩张。一拖车桥与德国采埃孚联姻,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行业投资也向纵深发展。洛阳一拖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建立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推进其专营化营销战略,提升终端销售和服务能力;福田雷沃公司投资数字化的智能生产装备,进一步提升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和核心制造竞争力。

责任编辑:T-mac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农机工业 收入 4000亿
相关阅读

农机工业协会零部件分会会长会议在天津召开

日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零部件分会会长会议在天津静海召开。零部件分会会长单位、副会长单位以及受邀重点零部件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宁学贵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 会议讨论了分会的管理机制,决定零部件分会实行会长联席会管理机制,即由现任会长、前任会长、继任会长和秘书长组成会长联席会,负责分会的日常管理和重要活动的开展。会议讨论确定了会长、秘书长候选人,并决定零部件分会换届大会将于2019年8月份举办。会议还研究了零部件企业为主机企业授牌的办法和2019年零部件龙头企业评选的相关事宜。 陈志在讲话中表示,此次会议规模不大,层次很高,是历次会议各会长单位领导参会最全的一次,他重点提到零部件分会要加强行业运行形势的分析和研究,认清行业发展大势,在当前农机行业遇冷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企业发展地很好,这充分表明了不是当前农机市场不行,而是企业缺乏获取市场的能力,研究行业发展形势,分析自身特色,零部件企业应努力提高产品品质,由量的增长向技术领先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努力促进零部件行业的转型升级。 会议分别邀请一拖众成总经理宋建国、雷沃传动总经理李洪江、石家庄中兴董事长崔平、青岛征和农机事业部总经理窦永良、徐州轮胎总经理张光亚等分别从本公司产品供应情况分析农机工业各子行业2019年一季度运行情况,并对各子行业2019年度的运行趋势进行了预测。 与会零部件企业一致认为2019年农机工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国四排放升级不仅对整机企业造成影响,对零部件企业也带来很大冲击,零部件企业应加强与主机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整零合作,共同推动零部件及整机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会议期间,参会嘉宾受邀赴天津洲信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了该公司物流周转器具展厅,并现场观摩了物流周转器具操作演示。 为搭建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推进整零携手,实现共赢,协会定于2019年5月27~28日组织零部件企业赴洛阳,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对接活动。(本文来源:中国工业报)[详细]2019-05-29 11:48

潍柴动力任冰冰副总裁一行到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

5月27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洪暹国执行副会长、科技发展部唐光萍部长接待了到访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任[详细]2019-05-29 11:35

2017年农机工业实现稳定增长 全行业利润增幅8.1%

2017年农机工业2429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291.35亿元,同比增长6.15%,增幅较2016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全年农机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1%,同比增长1.4%;全行业实现利润243.12亿元,增幅8.10%,其中,利润增长较大的产品有:畜牧机械同比增长33.74%,渔业机械同比增长34.70%,拖拉机同比增长23.08%。[详细]2018-02-26 09:26

全球目光聚焦中国 农机工业仍有可为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进入新世纪,不管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动摇过,反而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挑战,例如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增大,农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 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始终是我国必须面对的新的重大课题。具体来说就是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是今后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资料,农机的作用日益凸显。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认为,机械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的种植意愿,影响先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影响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化使用。所以,农业机械化关系到整个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以及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 正因为如此,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曾表示中国农机工业迎来了“新黄金十年”。更是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长期从事农业政策研究的国家发改委原农经司原副司长方言在湖北武汉告诉记者,她参与组织编写的农业政策丛书已经出版,其中有专门阐述农业装备的内容。 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新黄金十年”的进展似乎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农机1688网刊文称,中国农机市场2016年加速下滑,今年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宗产品市场更是被业内人士用“惨淡”来形容。 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拖拉机和收割机市场出现20%以上的下滑,为十年来的最低点,行业笼罩在一片彷徨中,有的企业已经被迫破产重组。 市场的低迷除了从经销处直接感知外,还可以从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农机展之一的中国国际农机展商数量的变化上清晰看出。作为该展会的第一主办单位,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毫不讳言今年展商数量的变化。 陈涛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农机展参展企业“换手率”达302家,占到参展企业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五,数量为近年来之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低位运行和行业洗牌。 如果说“危机”是当前行业的关键词,那“机遇”一定是另一个关键词。这从日前在湖北武汉举办的2017年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举办的世界农机峰会上可见一斑。 当日,有欧美、亚太、非洲等几十个国家的相关机构的政府官员;行业组织、专家学者、制造企业、国际买家、农场主和国际媒体等聚首中国,千里相会共商全球农机发展。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如此高规格的专门针对农机行业的国际性大会,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外籍嘉宾占到整场的三分之一。 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机市场,跨国公司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关注。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世界级选手把中国当作最重要的市场。这在本届农机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与往届相比,不仅外资品牌参展商的数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外方的观众数量也有了提升,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市场的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 新机遇孕育新未来。中国市场的走势如何?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道出了大调整 下的大机遇。他说,刚刚闭幕的中国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提出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些重要的政策信号意味着中国农业发展空间将持续扩大,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农机行业的市场潜力将在结构调整中不断释放。”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也做出了预测。他认为,随着农机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我国农机市场快速发展期已经结束,未来几年不会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农机保有量巨大,决定了每年的更新需求量将保持高位,成为市场稳健发展的强大支撑。他预计中国今年整个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100~5200亿元水平,未来三年随着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大型机械需求量的增加,农机市场有望以6%到7%的增幅稳健增长。 在此过程中,全面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将带来机遇并加快市场需求结构调整,而小众市场的崛起将成为未来的特点。小众市场主要包括青饲料收获机、打捆机等。毛洪特别提到,市场需求将逐步转向智能化。现在考虑农机智能化问题是否为时过早?毛洪认为不早了,已经到了该发展智能化农机的时代了,智能化能够解决操作的便捷性和作业的准确化问题,能够解决当前农业从业人员专业度低的问题。 人人生总有起伏,朝阳终将落幕,但还会再次升起,农机市场也是如此。农机行业需要在市场相对低迷期苦练内功,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储备,准备迎接市场的新一轮雄起。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韧不拔继续前进,就一定能驶向农机强国的光辉彼岸。(陈栋栋)[详细]2017-11-17 09:57

拥抱排放标准升级 农机工业需过三道槛

12月1日,根据环境保护部2016年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业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第三阶段排放要求的柴油机。 自此,中国农机工业全面进入“国三”时代。实施国三切换是贯彻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手段。当前,农机行业已经呈现出“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增速调整”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发展趋势,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农机企业的必然选择。 国三切换意义重大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柴油机排放升级为国三标准是必然选择。目前,实施国三切换的节点明确、路径清晰、任务清楚。对农机企业来说是切换的越早、越容易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政策层面的强力推进。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机产业结构转型稳步推进,农机产品升级步伐加快,农业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有力支持了“三农”发展。同时,农业机械节能减排问题日益突出,节约农机燃油、减少农机作业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排放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推进非道路机械污染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结合农机行业的特殊性,相关政府部门分步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第三阶段标准。从主机销售领域看,自2016年12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实施国三排放标准,可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颗粒等污染环境的气体物质和固体物质,每年约排放氮氧化物减少200万吨以上,能够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 产业层面的稳步优化。“国三”切换将推动农机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快制造装备、核心技术、产品服务升级,对农机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农机产品“国三”切换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农机产品作业环境恶劣,从设计、试验、小批量投放、持续改进、批量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需要进行科学统筹、系统优化、全面解决。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产品基础配置需要进行重新优化设计,要求柴油机企业具有相应的技术积累和制造经验;主机企业做到从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一体化协同,提高柴油机和主机的匹配性,全面提升产品的功能、性能,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国三”切换能够提升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整个价值链环节产业品质提升,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有效改善整个产业链的竞争生态,实现以终端需求的结构性升级带动供给侧结构性品质提升。 节能环保的增效需要。全国每年超过1亿吨的柴油消耗总量中,约有20%左右用于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内柴油机能耗量比国外平均水平高出30%左右,主要是中小型、中低端产品,效率低、能耗高、排放超标。这些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氮氧化物和颗粒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当前国内国一、国二农机产品发动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还比较落后,初步估算每年约排放氮氧化物200万吨以上。从农田作业环节来看,拖拉机耕整地作业柴油消耗排在首位,收获机械作业、种植机械作业,分别位居二、三位;从区域柴油消耗情况看,冬麦区、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域柴油消耗较多。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实施“国三”切换,减少农机产品在“春耕”、“三夏”、“三秋”作业中污染物排放,减少“雾霾”、增加蓝天白云天数,提高空气质量;降低柴油能耗,提高作业收益,已经得到广大农机用户认识、理解和欢迎。 现实难题尚需解决 农机产品“国三”切换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统筹、合力推动。目前,在“国三”切换中仍存在产品品质、市场需求、用户购买能力三方面的制约。 制造和服务能力制约。“国三”切换实质是企业制造能力的升级。当前,我国仅有10%左右的农机产品达到了国际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其余90%左右的产品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农机制造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国三产品电控技术等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很难满足批量切换的制造需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局限。欧洲的农机国二升国三,过渡期为7年,这是传统工业强国的200多年经验积淀所具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中国柴油机行业只有主导企业具有多年的研发、制造经验,多数企业在短期内仍不具有研发、试制、配套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国三切换维修设施要跟上,由于部分主机企业仍将经历放在国二产品上,尽快提升服务人员技能,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难题。 用户购买能力的限制。从购机补贴层面看,2016年国家补贴额度调减10%,部分区域结合实际,对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等进行了再次调减。冬麦区部分区域大中拖主销机型补贴额度同比调减21%~36%,用户同期购机成本上升。地方补贴累加政策的不确定性,部分区域经销商前期透支损失严重,销售积极性受挫;部分区域2015年四季度提前购机,透支了部分春季市场需求。区域中低端产品接近饱和,作业收益降低,用户的购机成本回收成本延长1~2年,购机积极性下降。部分粮食作物价格调整、农产品滞销、区域粮食受灾减产等,造成用户购买力下降。加上国三主机产品的涨价因素,新增用户购机积极性不足,延缓了购机需求。 产品推广效应的影响。从补贴因素看,区域之间产品归档存在“时间不统一、标准不统一、既集中又分散”的特点,区域补贴进度快慢不一。从终端表现看,2016年由于国三发动机限时切换,部分主机厂担心货款安全,普遍要求经销商先付款后提货,改变了以往先铺货后要款的销售模式。经销商担心贷款利息增加、销售不出去的风险等,进货量同比大幅下滑。国三机大幅提价,性能和服务保障等有待市场验证,经销商不愿多进货,用户徘徊观望。从用户购买过程看,用户购买前期普遍对产品质量很担心。主要是担心不会操作,质量保证能力,发动机的品质、产品的可靠性等没有眼见为实,总希望其他客户经过验证后才放心购买。刚性需求购买后中国一拖等龙头企业产品质量很可靠、服务有保证、效益能增加,每亩地节约油耗10%左右。市场反映和效果得到用户认可。 重新规划发展路径 不打无准备之仗。面对国三切换、产品升级的发展重任,农机企业要不断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优化制造、服务和竞争资源,重塑企业新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保障能力。国三升级是整个农机制造价值链、产业链的系统集成和升级,需要集中企业、经销商优势资源,提高协同能力,实现新的转型突破。实施设计、采购、制造、质量、销售等要素环节协同,推进柴油机和主机的一体化设计和匹配,畅通产品发展通道。减少产品痛点,提升产品卖点,全面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切实提升产品功能、性能和作业效果。加强终端服务队伍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实现维修技能的提升。建立区域配件库储备,做好服务配件储备。加强服务信息建设,实施产品强保和作业用户培训,提升服务响应市场能力,及时满足用户维修需求。农忙季节,开展巡回服务、专家坐席制度,实现地毯式、保姆式、地头式服务,动态为用户提供全套服务方案。 加大产品推广和终端竞争水平。目前,用户对国三产品性能、功能及使用效果缺乏实践应用,对产品观望色彩浓厚,延缓了购机需求。一是加强产品宣传。让用户尽快了解国三产品功能、性能和作业优势,通过市场洞察,实施工厂体验、用户座谈、产品展示、产品作业演示、服务保证等多项举措,开展系列产品宣传、推广和促销活动,扩大产品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二是实施终端拦截。确保营销触角影响到田间地头,深入到用户之中,加大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销售目标的终端拦截和推介,提高销售的针对性。三是加大作业验证。积极开展专项性推广验证,让用户亲自体验产品的功能、性能,实践企业的服务保障能力,通过与传统产品的对比,形成国三的全面优势,消除购机疑虑,提高国三产品的销量。 重构竞争生态和营销战略模式。以国三农机推广为契机,推动农机产业向着大型、高端、智能化方向迈进。一是加快实施传统制造能力升级、推进企业优势资源驱动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统筹制造体系等方面发展,重塑企业发展先发优势和创新根基。二是推进体系制胜。推进产业研究、研发制造、人才保证、市场销售、服务保证、产品持续升级等刚性建设,畅通相互连接和有序推进,避免节点脱节,形成体系支撑下的整体发展。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实施电子商务,开展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形成新的营销业态。构筑动态营销模式,加大企业、经销商、用户互动力度,形成端到端的跟进。在企业营销模式上,立足农业发展全程化和农机作业全过程,由传统的产品竞争向以体系为支撑的全套解决方案的价值模式转变,为用户提供价值主导下的增值服务活动。在渠道建设上,提升经销商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价值杠杆,鼓励专营的同时向专营店、品牌店方向发展,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和向心力,与企业、用户共同实现发展目标。[详细]2016-12-07 10:1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9.7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9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中联重科秉承“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目前,生产经营基地分布于中国湖南、上海、陕西、广东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已形成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意大利CIFA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销售网络,强大服务体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中联重科继承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中联重科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P成员单位(ParticipatingMember),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其中,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年产5000台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中英文商标——“中联”与“ZOOMLION”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六位。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排名第一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奖项和荣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打造一个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朝着年销售收入千亿目标进军!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