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战略转型站上“一带一路”风口
三大转型并进
多年积累下,三一重工在海外的布局已经开始结果。公司人士介绍说,目前,三一美国、三一巴西、拉美、中东、亚太、俄罗斯、南非、北非等海外子公司和海外大区均实现盈利,三一国际化进入全面盈利时代。
“公司的国际化发展,主要是根基于公司的‘主要市场转型’战略。三一重工拟积极开拓的还是市场,以实现从单一国内市场到国际化的转型。”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转型战略还包括核心业务转型和盈利能力转型,前者是从单一设备制造向设备制造+服务转型,后者则是通过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费用、打造绝对优势产品。
与中联重科相比,三一重工的转型思路主要锁定在智能制造、流程信息化以及民营银行等领域。公司人士介绍,目前三一重工的工作重心是引入战投加速转型。
三一重工12月22日发布公告,控股股东三一集团将其持有的1.5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97%)转让给上海朱雀投资,另将3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94%)转让给个人陈发树。本次转让价款总额为31.5亿元,三一集团将把这些资金用于机器人智慧工厂研发项目、流程信息化提升项目以及民营银行筹备项目。
上述三个项目均非新建项目,而是老项目的“加码”。以流程信息化为例,三一重工曾于11月初与SAP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进行端到端业务管理平台合作;11月底,公司又与IBM战略合作签约,继续布局流程信息化。
“在我想象中,三一接到一笔订单后,马上给各部门进行自动分工,相关部件设计部门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分解制造;生产完成后,管理部门按照信息化指令相关物流部门为客户配送到位;而该产品在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保养服务,也会被公司随时跟踪,从而为公司开拓‘后市场’业务。”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贺东东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对三一重工未来信息化的“工业4.0”运营模式进行了如是畅想。他表示,三一要构建一个领先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流程信息化体系,以支持传统工业企业在新行业环境下的转型升级,并驱动未来的商业创新。
公司人士介绍说,三一是在着眼于构建一个领先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流程信息化体系,以支持公司在新行业环境下的转型升级,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驱动未来的商业创新。“无论是打造卓越运营体系,还是国际化,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流程信息化的支撑。”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强调,希望三一能够带动全球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协同发展,缔造中国首个“工业4.0”示范区。
海外收入占比要达到40% 中联重科欲与跨国对手争高下
作为湖南国资委旗下的工程机械公司,中联重科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已经有超过13年的经验。有别于行业内其他公司,中联重科凭借技术实力罕见切入欧美等高端市场,成为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一大亮点。公司2014年海外收入占比预计将达到10%左右,虽然占比还较低,但依托完善的“网络化”布局,公司提出3-5年内将实现海外收入占比30%-40%的目标。
跨国并购成就“网格”
中联重科2011年到2013年海外收入分别为22.3亿元、27.7亿元和27.8亿元,不仅实现三年连涨,而且占比逐年攀升。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13.9亿元,已经占到140亿元营业收入的10%左右。
安信证券相关分析师指出,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出口所占比例仍然较低,但是随着中国公司承揽海外基建项目的增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借船出海,海外市场份额将显著增加。
中联重科把海外业务顺利拓展的原因归结为起步较早。“中联重科堪称中国工程机械国际化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公司分管海外业务公司高管介绍说,早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前,公司就开始部署海外业务,这种先发优势成为公司突围的基础。
2001年公司登陆A股后,从第二年开始便接连收购了包括CIFA、M-TEC、RAXTAR在内的十数家国内外企业,从而快速储备了一批世界顶端的技术以及成熟的研发人员。以2011年在重工业发祥地欧洲的首次收购为例,当年8月,中联重科将非开挖设备领域的知名企业英国保路捷公司纳入麾下,并开始在伦敦建起了第一个海外工厂。此后,这里便成为中英两国科学家携手合作的“温床”,中联重科开始生产开发全球最先进的水平定向钻系列设备。接着,中联重科又先后并购了国内的湖南车桥、华泰重工、国际知名企业CIFA、M-TEC等企业,并在2008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公司介绍说,目前中联重科已经相继在全球80余个国家布点,成立了七大区域,并在主要地区都建立起综合服务平台。其中典型的公司包括:在北美建立研发中心,专门针对高端成熟市场研发轮胎吊全系产品及履带吊新品;在南美的土方机械系列产品,覆盖了当地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在欧洲收购英国保路捷、德国M-TEC、平头塔机德国JOST的全套技术,并成功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设备企业CIFA;在非洲的成套设备,也参与了不少重点工程建设。
按照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的观点,企业国际化绝不仅仅只是把产品卖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而是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中联重科全球“网络”的设置,非常注重与当地的融合。以收购CIFA为例,中联重科并没有裁掉一名员工,没有更换管理团队,这给意大利人的印象就是,中联重科不是去新建“唐人街”的,而是让罗马大道更加舒畅。
持续的并购极大地丰富了中联重科的产品结构,使中联重科完成了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公司凭借着完善的海外基地与网络布局、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取得领先。“‘一带一路’开闸了,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把握住这次出海机会。”中联重科管理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说,中联重科之所以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主要是公司有产业基础,加上海外“网格”布局较早且日臻完善,“一带一路”之风吹起时,才有能力、有机会去搭乘。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