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2012/12/14 09:55人民政协网

由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以“全球经济复苏与制造业转型”为主题的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于12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年会围绕“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美战略对话”、“中欧制造业对话”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英国增材制造联盟主席格瑞汉姆·卓曼、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主席王华明等权威专家、美国参众两院资深议员和业内400多名知名企业家出席了本次年会。

亚洲制造业论坛作为国际制造业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制造业对话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迄今共举办了六届年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多位企业嘉宾先后出席。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亚洲制造 年会 北京
相关阅读

5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3.5% 制造业增速较上月小幅回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公布,2022年5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3.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详细]2022-06-06 12:54

“智能制造”成制造业未来发展新趋势

近日,由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在山东潍坊举行。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德国、英国的专家和企业家代表等围绕“新一轮增长与未来制造业发展”“德国工业4.0战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近期,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工业4.0是具有自调适功能的智能化,能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根据变化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与智能技能软件及时作出调整,使制造过程达到最小污染,这也是制造业追求的最高境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李杰说。德国工业4.0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托马斯·保尔汉森指出,工业4.0是德国提出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概念,其建立在去中心化和智能生产要素的基础之上,涉及到信息物理系统与制造、物流技术融合,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和服务网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智能工厂是工业4.0的重点。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表示,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还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伸和拓展,并不具备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能力。“然而,德国思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有利于我们提早布局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罗军说,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智能化的主流。而“人机一体、智能制造”将是未来制造业新的发展趋势。[详细]2014-10-05 09:50

第七届亚洲制造业年会9月份将在山东潍坊召开

第七届亚洲制造业年会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该年会由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将于9月18-20日在山东潍坊举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备受挫折。而以3D打印、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据悉,第七届亚洲制造业年会特意邀请了多位国际权威专家,斗山、卡特彼勒、旭硝子、伊顿等500强企业600多位嘉宾出席。“当前我国传统产业转型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也面临很多机会。”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告诉笔者,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整合更多先进制造技术,打造更多的平台经济,使3D打印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材料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笔者从主办方处了解到,多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的高管将出席年会。包括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中国南车股份公司董事长郑昌泓、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董事长宋海良、首钢集团公司董事长靳伟、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等。[详细]2014-08-13 10:02

北美页岩油消灭石油危机 亚洲制造业或迎来灾难

12月17日,美国“能源和增进国际理解终身成就奖”获得者、HIS剑桥能源咨询公司主席丹尼尔·耶金在京举行见面会,分析美国繁荣的石油景象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 耶金指出,上一届总统竞选时,美国的石油面临开采殆尽的窘境,但从那时到现在,美国的石油产量增长了25%,这是因为科技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预计未来十年页岩油的产量会快速增长,到2020年之前,西半球从东半球进口的石油量将会极度缩减。 HIS剑桥能源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的每天原油产量40万桶,到2013年的每天340万桶,北美地区的日原油产量已经与伊朗相当,预计到2015年,日产量将达到480万桶。 “正是这个原因,过去两年全球原油价格才维持在110美元/桶左右,否则在尼日利亚、利比亚、苏丹、南苏丹产量不稳定的情况下,现在的油价肯定要比现在高出不少。”耶金告诉和讯网。 石油工业兴起之初,美国是世界头号产油国,二战期间盟军使用的石油85%来自美国,但到1970年全球石油危机发生时,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石油净进口国。正是由于页岩油的开采,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由2005年的60%降到目前的35%,未来北美地区的产量将有可能超过委内瑞拉、伊拉克、科威特等国的产量。 与页岩油同步进行的是页岩气的开采,目前美国已经实现了天然气自给自足,美国的成就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非常规能源开采的重视。 “全球有23个页岩气储量丰富的地区,但中国、俄罗斯、阿根廷、北非等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开采的成本和时间表尚待确定,可以确定的是,这场非常规能源革命会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地,因为技术是没有国界的。”耶金告诉和讯网。 非常规能源革命不但引起了各国的兴趣,也在改变着全球竞争格局。“非常规能源开发至今,已经为美国创造了100多万个就业机会,不但如此,由于北美天然气价格仅为亚洲的20%,企业的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下降,为美国重振制造业创造机会,考虑到亚洲不断上升的人力和环境成本,原有的竞争优势将很快消失殆尽。我们的调查中还接触到不少欧洲的企业,他们正打算将工厂搬到北美地区。”耶金说。 非常规能源革命已经改变了墨西哥宪法。12月13日,墨西哥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私营企业进入油气行业,改变了75年来资源国家化的趋势。“75年间,墨西哥石油产量不断下降,越来越依赖进口,但经济发展的步伐是这种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带来了修改宪法。墨西哥修改宪法对中国应该是个利好消息,因为他们需要资本,中国公司可以前去投资。”耶金说。[详细]2013-12-20 09:12

亚洲制造业协会: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突围

未来经济,少不了中国制造业的身影。Made in China,当这个英文词组进化为一种经济现象时,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已经占据了自己的位置。在外面,中国制造既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又有山寨之王的尴尬;在内部,某些中国制造在国内甚至比国外还要贵的现实,让整个行业脸上无光。 作为中国重要支柱产业的制造业面临出口减少和转型压力,内外交困。而美国推出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导致卡特彼勒、GE等制造业巨头部分产品撤离中国,中国制造业是否到了“边沿化”“空心化”的危险境地?中国制造遍天下的同时,危机和突破成为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转型和升级是否能够拯救中国制造业……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自爆发以来,就一直没有走出低谷,尽管期间有许多利好的消息不断传出,世界经济也曾经多次试图反弹,但最终还是因为后劲不足,而无力回天。 今天,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也不得不放缓了前进的步伐。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到7.5%,三季度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可能继续保持在7.5%左右,全年能否保八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前,中国制造业遭遇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欧美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加之欧美制造业重回,中国制造业出口形势十分严峻。预计今年外贸增长约10%左右,而去年的这一数字是22.5%;2011年中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比重的10.4%,排名世界第一。今年由于全球经济萎缩,整体外贸形势不容乐观,预计中国依然能够稳占这一格局。 第二是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调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叠加,部分企业陷入亏损或倒闭。 第三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新的投入。 今年中国制造业的内部环境并不比往年差,“十二五”规划的许多细则陆续出台,本应带来中国经济的新一轮上升,但是在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并没有激起大的浪花。前几年,中国制造业也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还是基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淘汰落后产能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出口形势基本上并不像今年这样突然和集中。而欧美推出的“外资企业回流”政策,也在信心上让一些企业加大了恐惧感。 今年,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外资企业的撤离。很多人问是中国投资环境恶化造成的,还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才向其他国家转移?或者还有做空“中国制造业”的阴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重回制造业时代”的口号,主要是基于欧美国家制造业在国内的比重大幅下降,大批制造业企业把工厂和研发基地纷纷建在海外,导致大量产业工人失去工作,与制造业相配套产业的业务量也大幅减少,“制造业空心化”趋势明显。 201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同年12月12日,白宫宣布成立制造业政策办公室,旨在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制造业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并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和出口。美国制造业雇员从1979年最高峰的1960万人一路下跌,目前就业人数也只有1200万左右。就业作为西方衡量经济景气指数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如何通过“制造业回流”,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其次是增加财政税收。 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转而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为了选票,更为重要的还是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过去的“去工业化”看来是个失败的决策。要想减少失业率,增加税收,稳定经济,增强核心竞争力,还是离不开制造业。 对于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当前还只是个例,并不是普遍现象,将来也不会大范围发生。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后,利润摊薄,转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劳动力成本更为低的国家,如:耐克鞋已经陆续将晋江等地的三家工厂迁出中国。阿迪达斯年内将关闭位于苏州的直属工厂,而迁往缅甸。 目前来看,东南亚国家的劳工成本仅仅相当于今天中国工人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中国的劳工成本又是欧美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种情况则是美国为了实施“重回制造业时代”,在税收、外贸以及投资等政策方面向制造业倾斜,吸引大企业回流,某种时候也是政治的需要。首先是税收优惠。其次是扩大出口,美国进出口银行启动了为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扶持的政策;第三是增加投入,政府拨款10亿美元设立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加强高等工科类院校和制造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美国政府2013 财年预算方案加大了对制造业研发和贸易促进机构的拨款力度。目前,福特汽车公司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星巴克也把它的陶瓷杯制造,从中国撤回美国中西部。佳顿、卡特彼勒等企业纷纷将部分产品从中国多家代工工厂撤回本土生产。 综合来看,回流的企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低技术、低科技含量的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后,无法在中国继续生存,不得不向东盟等劳动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如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种情况则是具有较强科技含量,但是在中国同行日益强大的情况下,竞争力显著下降,在美国激励政策的作用下,特别是在这些大企业后面所支持的政党的执政需求下,不得不回流美国,如卡特彼勒、GE等企业。 外资企业的个别撤离并不表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开始恶化,我们不可避免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过去在中国很容易挣钱的方式将遭遇空前挑战。 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总是相伴在一起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欧美经济的衰落注定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空前的危机,那就是如何来稳固自身地位,如何来迎接新的挑战。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当然,这种自然更替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拖累了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也使美国自身的经济遭受重创,当然,美国具有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和创新氛围,相信美国的衰退是相比较过去而言,经济的增速放缓,国际地位不可避免地相应下降。而美国民主制度的博弈,也会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凡是执政党主张的政策,在野党就一律反对的做法,形成了公然的对抗和严重的资源浪费与内斗,将严重削弱行政效率。 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将欧洲经济拖入谷底,暴露出欧洲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已经非常突出。现在,欧洲产业在面对市场不景气,金融环境恶化的现实状况下,不得不加速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将导致欧洲产业空心化,因此,欧洲将长期陷入衰退。 由于欧盟内部27个成员国之间巨大的差异,欧盟还在不断东扩,糟糕的经济将迫使欧盟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由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经济异军突起,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球产业继续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逐利是任何企业的本质,我们不可避免地看到任何跨国公司将逐渐集中在购买力最强盛的地方。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核心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新一轮产业转移,将迫使跨国公司拿出有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否则将缺乏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业今天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表面上看是外部环境的恶化造成的,其实,揭示的是中国制造业自身实力的不足,只是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提早暴露而已。 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很多基础性的东西还需要补上。尤其是支撑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高端性、国际性的创新人才还十分欠缺,我们的创新氛围还有待提高,我们还没有掌握过多的行业规则制定权,我们还需要继续补课。 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唯有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战略”,进一步夯实我们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才有利于提高我们工业化的质量和水平。 现在,很多专家都在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甚至有美国学者指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将掉队,欧美将重新主导全球经济发展。而他的理由则是,欧洲和美国十分重视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运用,而中国在这个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中国制造业严重依赖传统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一次彻底的能源革命。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大体是正确的,首先中国的发展方式需要彻底的变革,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今天中国制造业的内外交困无疑就是阵痛期的体现;其次,中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能效仅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而核心则是中国的技术还相对落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那么,中国制造业出路何在?如何才能走出困境?一是要坚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扶持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转变观念,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工业体系;二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投融资制度改革,与国际接轨,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商业环境,吸引全球的优势企业向中国转移;第三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减少和避免过度依赖出口。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对中国制造业来讲,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机遇主要体现在:可以尽快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这个阶段;可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并购欧美一些有较强科技实力的企业。 当然,风险总是和机遇同时存在:一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并不熟悉国际规则,往往并购容易,消化难,比如TCL 收购汤姆逊以后就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以后,对韩国的工会力量和法律认识不够,最后不得不撤退,付出了惨痛代价。[详细]2012-09-14 10:0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