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何以成为引领工程机械的“国之重地”
内敛沉稳的团队 引领尖端技术先锋
优质的工程机械如同聪明、可靠的伙伴,而塑造这一忠实伙伴的企业则应该具备内敛沉稳的团队个性、踏实严谨的研究态度、体现企业价值的强烈创新意愿。
与其他企业仅有产品开发团队不同,在中联重科有一支定位清晰的特种研究力量,独立于产品开发团队之外。这支队伍由数百名专注于技术的博士、硕士组成,配备了业内顶尖的试验装备与开发工具,承担着前沿技术研究、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任务,是产品开发团队最有力的支撑。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研究与实验验证,他们陆续掌握了一大批行业尖端技术,为大量新品的成功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超高强钢起重机臂架结构稳定性是决定大型起重机起重能力的关键所在,国内一直没有超高强钢结构起重机的设计规范,这制约着我国大型起重机的发展。目前这一难题已被中联重科研究团队全面攻克。超高强钢起重机臂架结构稳定性计算的难题的解决,填补了国内起重机设计规范的空白,使大型起重机等产品的臂架设计摆脱了模仿测绘的局面,拥有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基础,该技术的运用使得整机起重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确保了设备的安全,为起重机向大吨位、高品质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为确保全球最大的D5200塔式起重机研发成功,中联重科研究团队为产品开发部门提供了关键计算支持,例如塔身与建筑物之间的耦合振动关系计算、塔机顶升系统及关键部件下支座强度计算等。起升高度达到210米的塔机必须是上回转自升式,而最大起重力矩超过5200吨米,最大起重量达到240吨的超大型塔机的顶升重量达到700吨以上,传统的单油缸顶升系统无法满足顶升功能,必须采用多油缸顶升,而多油缸的平衡将是顶升过程中安全关键。中联重科基于机械液压联合仿真分析技术及大量实验研究,首次采用自动平衡三面六油缸顶升系统解决了D5200的这个技术难题。特大型上回转自升式塔机下支座结构由于标准节截面大,导致下支座结构庞大,不便于加工和运输问题,基于大量分析和计算首创的变截面下支座大大减小了安装回转支承筒体的截面,从而方便加工,满足公路运输,使得塔机的使用范围不受运输的限制。
全地面起重机等大型工程车辆,有多个驱动轴和多个转向轴。行驶和转弯时,各车轮之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转角关系,否则各轮之间“你拖我拽”,极易造成轮胎快速磨损。中联重科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行驶转角误差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用大型三坐标机、激光多轮定位系统、转角关系测量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对影响轮胎磨损的车桥/车轮定位、转向阻力、转向控制精度等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了系统测试和分析。同时借助虚拟样机技术,找到了影响多轴车辆轮胎磨损的关键参数。综合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稳健性分析,科学确定了关键参数容差,形成了控制多轴车辆轮胎磨损的核心技术。
随着汽车起重机向高效率、高精度吊装作业方向发展,对操控性、平稳性、微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联重科研究团队重点开展了负载敏感比例系统应对变负载稳定性研究,以及元件、系统微动特性及匹配特性设计研究,力求提高液压系统工作平稳性和响应速度,减小系统液压冲击和系统工作压力,提高机构运动的起制动平稳性,改善系统的经济性。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的系统平稳性、操控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25吨产品为例,系统冲击明显减小,系统工作压力降低约25%, 系统响应时间缩短了5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中联重科2011年度威风系列汽车起重机新品。
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创新是灵魂和生命,科技创新工作者只要坚持不断创新,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应对不了的挑战。
“引领行业,每一步创新都源自对技术的独到理解;拒绝模仿,力求从溯源性研究中获取发展的力量;步步精心,每一项参数选定均经实验室充分验证”,这是中联重科一贯秉承的科技创新宗旨。而今,中联重科已是以创新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风向的“国之重地”。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