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再获殊荣

2012/05/02 09:16新华日报

日前,徐工集团“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年度唯一获奖项目,也是徐工继2010年ET110型步履式挖掘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再获殊荣。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德国利勃海尔起重机事业部老总弗雷观摩了徐工的展品后说了一句:“我们在中国找到了强劲对手。”

4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徐工集团,面对一字排开的全地面起重机系列展品,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单增海主任对记者讲起这些一个比一个大的庞然大物:全地面起重机兼具汽车起重机和越野起重机的特点,既能快速转移、长距离行驶,又能在恶劣的场地作业,市场十分广阔。但因技术复杂,市场长期被欧美等工程机械巨头垄断。为了争得一席之地,徐工于上世纪末开始研发。

用以减少车体振动的油气悬挂技术,是全地面起重机最关键的技术难题。“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油气悬挂成形了,那天晚上我终于踏踏实实睡了一个好觉。但第二天试车时,我们在前来参观的领导面前弄了个大红脸,减震一点都不行。”谈起当时的研发情景,单增海至今还害羞,“成熟的全地面起重机在颠簸的路上跑,放碗水在驾驶室都不会洒。那时我们意识到,全地面起重机研发不那么简单,做好原理、做出零件根本就不够,没有试验测试,系统各项参数都没有确定,产品肯定不行。”

为了验证系统的使用性能,技术人员进行了近一年的整车道路模拟振动实验,根据实验对系统进行了反复改进,经过三轮改进测试,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台25吨全地面起重机终于在2001年面世,当时轰动了国内整个工程机械行业。

然而,25吨,只能说明徐工拥有了这门技术,却不能代表有多高的技术地位,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说,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没有退步,必须做出大吨位产品!”王民下了“死命令”。

随后,几百人的研究团队组建了。

潜心研究8年,2010年末,徐工终于推出了800吨、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这年11月23日,在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诞生于中国徐工的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和国际行业巨头的展品并肩而据。中国,终于成了继德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研发并生产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的国家。

徐工机械副总裁、重型公司总经理孙建忠说起这一点很自豪:“我们之所以敢在世界级命题上义无反顾走自主创新这条路,因为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技术团队。在过去的8年中,几百名研发人员和2000多名技术工人攻克了12项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20项子系统,其中5项国际领先,8项国际先进,7项国内领先。开发了28项专有技术,产学研项目14项,获得授权专利14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接触过徐工的人可能都知道,徐工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对人才的重视。近3年来,仅徐工重型,就培养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6人,2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在国家标准委员会任职,2人在国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多人入选市拔尖人才和技术专家,几百人的研发团队中博士、硕士就有200余人。

“你们靠什么能拥有这么多人才?”

孙建忠说,他们有个“133”人才梯队工程,就是给不同层级的技术员工开设不同层级的“小灶”,构建传帮带网络,任何一个层级的技术人员都能得到更高层级的实时指导和帮助。“开小灶”的同时,还给“压担子”,让有激情、有思想、有实干精神的年轻员工承担重要项目的技术攻关,在用人上宽容失败、鼓励创新,所以他们的技术创新队伍成长很快。

离开徐工前,在建设机电公司车间,记者看到组装线上一个个庞然大物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仅一个动力箱就堪比一节火车大小。技术人员讲,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尽管产品还未下线,但已被中国石化订购,价值超过两亿元。

责任编辑:Winnie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