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商篇
工程机械制造业战略转型与思考
对话嘉宾:
祁 俊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
罗 东
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
曾光安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孙建忠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学红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图片人物依次为祁俊、罗东、曾光安、孙建忠及郭学红
祁 俊:“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从国家层面来讲,GDP增速降至7.5%左右,在这个范围内,势必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长时间高速发展后将回归到一个平稳增长和理性增长的阶段。
2012年1-9月份,行业九大类产品销售平均下滑23.5%,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行业长时间产能过剩,透支市场。比如2012年下半年政府已经采取一些经济上的稳中求进的措施,但工程机械行业却感觉不明显。其原因是因为我们之前透支的市场需要消化,因此工程机械行业的调整要比整个调控的周期滞后很长一段时间。”
罗 东:“这3个数字代表了沃尔沃集团3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80年是沃尔沃建筑设备的历史,经过180年的发展,沃尔沃建筑设备从最开始的一个小作坊成长为如今年营业额超过65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在发展过程中,沃尔沃也历经曲折。过去的20年和10年是影响沃尔沃发展的两个关键节点。20年前,沃尔沃建筑设备还是一个以欧洲为拓展市场的国际化公司,但是10年前,沃尔沃建筑设备决定转型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20年前,沃尔沃的业务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商用车、工程机械、乘用车、食品饮料等方面。但是,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发展,沃尔沃发觉自己不能在所参与的所有领域里都建立起全球化的竞争力,因此它做了一个重要的蜕变,即从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全面的制造商,转型为一个全球化的专业制造商。如今,沃尔沃主要保留了商用车和工程机械、遍达发动机等几大业务板块。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所有企业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曾光安:“形容极地科考有两个词最形象,一个是品质,一个是责任。
4年前,柳工一位名叫颜炜的高级技师在南极驻守了545天,成为了南极科考中心最优秀的员工,受到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高度赞扬,这位技师也成为了柳工品质的代名词。其实,柳工与极地科考的渊源不仅于此。早在12年前,柳工就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中第一家发明海拔4千米以上工程机械设备的企业,如今柳工的一些产品最高可以在海拔5500米以上使用。‘极地科考’并非只是噱头,海洋和极地的特殊环境,对工程机械设备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极地合作体现出了柳工设备的品质。
柳工与极地中心的合作是没有任何盈利性质的合作,它纯粹是我们柳工人对国家的一种责任。我们国家在很多科学技术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柳工能在极地科考、太平洋研究等项目上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这是柳工的荣耀与责任。十几年来,柳工能够始终引领着国产装载机产业的发展壮大,这也体现着柳工的社会责任。”
孙建忠:“2012年6月25日,徐工集团四大制造基地同时竣工。可能是整个市场比较低迷,在外人看来,徐工是在‘逆市布局’,但实际上这是徐工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的重要规划,这个战略思路早在2010年就已经确定。
和以往简单的产能提升不同,这次徐工四大制造基地针对技术改造、升级下足了功夫,使产品工艺、制造能力和管控能力都有了跨越和提升。目前,行业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工程机械企业应该从过去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转而向追求质量、效率、效益转型。目前市场虽然低迷,但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实现产品的升级、产业的升级,行业实现良性的、有序的竞争。同时,行业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参与国际化竞争,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我们中国制造的力量。”
郭学红:“虽然中联重科目前以直销为主,但是代理制是中联重科长期的发展方向。中联重科根据不同的产品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市场形势,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目前,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与土方机械已经全面转入代理制,但是,不同的时期,我们会有所变化。
2012年,为了应对从2011年开始的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滑态势,中联重科对土方机械提出了聚焦战略,即以生产基地为主,聚焦在西部,一部分仍然是采用代理制,强化和代理商相互之间的互动、合作和支持;同时有一些地区,由于代理商的能力和实力与中联的要求有出入,因此我们又加入直销元素。在这些地区,中联重科自己或者和代理商携手开拓市场。通过聚焦战略的调整,在2012年整个挖掘机行业同比下滑相当大的背景下,中联重科的挖掘机则实现了增长。
代理制是中联重科长期追求的发展方向,我们跟已有的代理商要形成一种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并进,实现共赢。特别是在目前市场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作为制造商,我们会给代理商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