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为什么需要转型?

2018/10/08 09:13匠客工程机械叶京生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在《企业的性质》这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中,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规模的边界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成本理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换句话说,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协调成本时则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企业;而当两个边际成本相等时,企业就丧失了竞争力,因为无利可图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那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科斯因此获得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这篇论文是20世纪被引用最多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企业都希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就是扩大规模,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规模的扩大能给企业带来如下优势:

1. 随着交易的增加,组织成本和制造成本更低;

2. 企业规模愈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得愈大。

以上道理似乎显而易见,为此很多中国企业家一直痴迷于扩大规模,甚至把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某个领域的世界第一做为企业目标和愿景。可是,从《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数据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销售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却在不断降低。换句话说,规模并没有给中企带来预期的红利和竞争力的提升,相反,规模还让很多企业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企业在100人规模是盈利的,到了10,000人的规模反而出现亏损,是什么原因导致组织的“规模不经济”呢?

事实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拖了企业效率的后腿,那就是协同。部门之间的专业分工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同时又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区块分割现象,实际上就是协同失效。协同理论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他在深入研究激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在合作现象背后隐藏着某种更为深刻的普遍规律,即协同作用: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如果子系统之间互相配合产生协同作用和合作效应,系统便处于自组织状态,宏观上则表现为一定的结构或功能。当人们把协同理论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对比之后发现:各种宏观事物普遍存在有序与无序转化的现象,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

在企业组织系统内部,每个部门和个体若能呈现出协同现象,整个组织就会和谐、有活力,各方力量汇聚成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反之则互相拆台、彼此掣肘,整个组织呈现出混乱状态,内耗增大而导致失败。一个人的公司协同效率最高,管理成本最低,但一个人能力和资源都有限;人多虽然力量大,但组织协同既创造价值也需付出代价,必须提高组织协同效率,降低协同代价,才有可能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实现价值创造和规模效应,即1+1>2的效应。

1985年,戴姆勒.奔驰公司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四年中花费约47亿美元,收购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荷兰福克飞机公司,戴比斯金融机构等公司,并控股了欧洲航空公司空中客车。可多元化给集团带来了35家子公司,彼此之间缺少协同,让公司走到了生死边缘。无奈之下戴姆勒公司开始关闭那些亏损公司,将专注点重新回到汽车领域的核心业务,并于1998年5月并购了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可是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每年节省30亿美元的经营成本,反而带来很多协同问题,导致克莱斯勒在美国市场份额下滑,还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股价一路下滑,直到2007年8月戴姆勒公司把克莱斯勒的股份卖掉。

无独有偶,2007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收购了英格索兰公司的路面机械。表面看来,这次收购的战略非常正确,英格索兰的路面机械与沃尔沃原有的土方设备是强强联手,形成了很好的优势互补效应。可是这块新收购来的业务却在接下来的几年急剧下滑,路面机械的市场占有率比收购前下降很多,根本没有显示出规模效应,成为一次不成功的收购,主要原因还是缺少协同。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的协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仅中国企业受此困惑,跨国企业同样面临挑战。

分工的起源是因为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分工的个体之间为了利益的实现而需要别人的合作,从而推动实现整体上更大的价值——这就是价值层面上的协同。现代企业组织的复杂性导致协同并不一定能实现,协同失效就会造成管理成本提高。虽然分工产生了局部的工业化效率,但损失了企业整体上的系统协同度,表现为组织整体协同失效。当两家规模不同、文化不同、甚至业务领域也不同的企业合并之后,文化的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协同的效果最终决定了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增、还是规模收益递减这三种不同的结果,说到底还是企业管理的问题,管理的效率不仅来自分工,更来自协同。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谈论转型,为什么需要转型?如何转型?在我看来,通过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协同,通过技术手段驱动决策和管理执行的高协同度,提升管理效率,正是企业突破增长瓶颈进行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在新技术浪潮中转型的方向。企业协同主要是解决效率问题,当互联网带来云计算和大数据,一方面使得信息和数据近乎实时地快速共享和交换,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同步与协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实现从时间、空间上也全面离散化,突出表现为去中心化和价值多元化,这也导致协同成为企业之间的主要发展模式。

在零售和客户服务领域,由于传统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上升很快,导致企业规模的红利无法兑现,这也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协同,提升管理效率,把企业规模的红利最终释放出来,正是企业转型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只能变大,难以变强。数字经济的时代,数字化协同的最大优势就是数据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样企业就有可能突破由于规模扩大而面临的协同效率下降、内部成本增加的瓶颈。

责任编辑:Shin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中国企业 转型
相关阅读

2022新型实体企业百强发布!徐工机械领跑行业

数实融合大潮下,一批拥有传统实体基因、兼具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正蓬勃发展。 [详细]2022-11-30 20:56

国机集团位列2022中国企业500强第70位

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2022中国企业500强”[详细]2022-09-07 11:08

跃升17位!陕建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46位

“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陕建位列146位 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详细]2022-09-06 16:52

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人类健康、全球治理体系、全球经济[详细]2022-06-08 11:32

全球工程机械50强峰会召开 中国企业亮眼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韩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主流工程机械主机制造企业,配套企业,以及塔机租赁、高空设备租赁、挖掘机租赁等施工企业代表相聚上海,参加2021全球工程机械50强峰会暨中国设备租赁峰会。代表们通过主题演讲和对话论坛,共同探讨全球及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运行、行业发展、企业拓展的关键话题。 行业榜单印证行业发展突飞猛进 峰会上,组委会发布了 “2021全球道路设备制造商10强”“2021全球/中国塔式起重机制造商10强”“2021全球自行式高空作业设备制造商10强”“2021中国塔式起重机租赁商10强”“2021中国高空作业设备租赁商10强” “2021中国挖掘机租赁商10强”以及 “后市场零部件年度品牌”“钢丝绳年度品牌”等10余份榜单。透过这些榜单,可以清晰地看出,近年来世界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格局、产业链体系等都发生了重大调整。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2021全球道路设备制造商10强”排行榜。该排行榜以销售额、销量、技术、产品创新实力、品牌口碑及影响力等为评价标准,约翰迪尔—维特根、法亚集团、徐工集团、安迈集团、阿斯太克、三一重工、沃尔沃建造设备、卡特彼勒、日工株式会社、酒井株式会社跻身10强。身处这个评价体系,中国企业徐工表现亮眼,代表中国企业首度挺进前三,三一重工位居第六。中国力量再度实现实质性突破,也是中国工程机械 “大国重器”技术实力突飞猛进的印证。业内人士认为,以此为起点,中国道路设备制造商将在全球市场掀起一轮“中国风潮”。 此外, “2021TOP50工程机械应用案例”和 “2021TOP50零部件应用案例”也在峰会上正式揭榜。 峰会组织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筑业蓬勃发展,一座座标志式建筑和工程拔地而起。在中国建造的每一个 “世界级作品”背后,都有着能够代表全球最高技术水平、领先施工工艺的工程机械设备的参与和贡献。能够入选 “2021年TOP50工程机械应用案例”的,不是在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项目、矿山、民生工程、地标建筑等项目中,获得成功应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是在细分产品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且相关企业在业内有着较高的产业贡献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此次 “2021TOP50工程机械应用案例”上榜的26个案例,涉及包括徐工、中联重科、山东临工、柳工、铁建重工等在内的14家企业,分别在建筑、道路、隧道、矿山、核电等不同领域展现出了极高的制造实力。 而在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加速创新的背后,核心配套体系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配套领域,也涌现出一批极富代表性的应用案例。此次 “2021TOP50零部件应用案例”共有14个案例入选,涉及康明斯、德纳、丹佛斯等13家企业。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配套零部件产业也在发生变化,工程机械产业核心供应链正在重构。一方面,智能化、高端化,电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让主机制造企业对于零部件的需求和以往大不相同,加之产品结构升级和排放标准升级,让一些高端零部件企业开始有更多的机会和主机制造商进行深度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机械综合型制造商集中度的提升,已达到88.42%,这么高的集中度势必推动产业最核心、最优质的配套资源向领军企业集中。这些都将推动零部件产业的转型升级。 电动化及智能化将成超车关键 本届峰会以 “定义产业,定义未来”为主题,通过主题发言、专场讨论,大会为中外企业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全球以及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站在产业变革的当下,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更清晰地看清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懂市场变化的风向。”峰会组织方中国工程机械杂志的总编孙哲在主题演讲中分析总结了中国工程产业未来的一些发展走势。 她表示,中国工程机械杂志连续21年发布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从这21年的历程可以看出,工程机械行业基本每8年经历一个发展周期。这一波周期以2019年为节点行业出现下滑,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此轮下滑比以往更加猛烈。虽然得益于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和有力的疫情管控,2020年、2021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业绩出现回升,但并未脱离行业振荡下行的走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机械今年在海外的市场一片火热,向发达国家出口猛增,上半年对美、欧、日的出口额分别增长了34.29%、55.83%和39.70%。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未来8~10年,在全球工程机械排行榜中,中国制造商有望登顶。目前进入全球50强的11家中国企业的销售额总额达到了504.81亿美元,在全球50强企业的占比达到26.48%。中国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中也表现出色,如全球装载机五强中三家中国企业入选,三家中国高空作业设备企业进入全球前十,一个中国时代正在开启。 此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凸显。如近年中国挖掘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区间,但是并没有带来一荣俱荣的景象,反而强与弱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挖掘机制造商加速分化。 孙哲还提到,业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将租赁经营业务作为常规板块打造,通过收购、自建或者合作的方式建立相关的业务单元,包括国外企业如小松等也在租赁业务上不断发力。预测在中国挖掘机和装载机领域租赁业务的渗透率今后可达到40%。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构建完善的研发体系,这将成为中国企业超车的关键。近年来中国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上实现了彻底落地,推出具体解决方案,投入大规模的市场应用,更重要的是在曾经视为瓶颈的产业链和研发体系上,他们也越来越完善,未来这些都会为中国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 孙哲认为,在当前的工程机械市场上,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仍未稳固,一方面市场中不低于30%的新用户和非专业用户尚未建立起足够的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老用户和专业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也没建立起单一的品牌忠诚度,而是在几个品牌范围内形成了有限的品牌忠诚度。 “怎么留住用户,怎么提升忠诚度是工程机械企业未来应该多多关注的。”她说。(邹洁)[详细]2021-12-15 10:54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10月15日,“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大...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