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强省 发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日前,黑龙江省工信委主任聂云凌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目标任务,为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按照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着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振兴发展。

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着眼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提出的“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要求,构建以高端装备制造业、资源精深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老字号”改造升级。继续实施技术改造升级专项行动,完善技术改造目录,制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采取措施,用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传统产业,在全省大力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加快石化、装备、食品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推进“原字号”深度开发。依托优势资源,以“五头五尾”为抓手,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抓好非能源矿产开发,推进石墨、钼、铜等资源精深加工。

促进“新字号”发展壮大。发展航天航空装备、重型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增长点。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提高工业供给体系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围绕有供给优势和总需求增长空间的领域聚焦发力,全力实施“三品”提升专项行动。

支持企业增品种。引导企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造升级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采取首台套政策支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技术溢出等措施,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加快产品供给创新。

支持企业提品质。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加快推进精品制造。建立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工业产品实物质量。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能力建设,积极对接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高于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

支持企业创品牌。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创建和培育力度,提升品牌运营能力,叫响“龙江制造”品牌。大力引进和扶持品牌培育、品牌运营的专业服务机构,完善品牌服务体系。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加快成果转化,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挖掘培育新增长领域,形成发展新动能。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支持企业以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和网上众创等多种方式进行产品创新。支持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鼓励服务型企业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转型升级。

挖掘培育新增长领域。高度关注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依托本省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充分挖掘和培育人工智能、卫星应用等新增长领域,开展行业增长分析、供给优势分析和竞争分析,组织系统化、专业化推介和营销。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切实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规模。通过加强培育、“双创”催生、招商引进、参与国企改革、与大企业配套协作等路径生成市场主体。抓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个转企”、“小上规”。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发展“互联网+”经济;支持互联网企业建设面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帮助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深化国防工业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就是要贯彻好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快军民科技、军民工业、军民服务保障三个体系的融合建设。

推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与地方科技创新体系深度融合。鼓励支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支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联合攻关,支持军民融合创新资源要素共享。

推动国防工业体系与地方工业体系深度融合。鼓励支持军工企业军转民、民口企业民参军,鼓励支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支持军工关键技术在民用领域的技术溢出与应用。

推动军民融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支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发展,完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融资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助推工业强省 河北九大措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为进一步加强河北省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工业强省建设,省政府出台《河北省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九项措施》,将分别从用好财政资金、落实税收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用地支持等九大方面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完善工作思路 五个“更加注重”促进技改升级 贯彻关于技术改造工作决策部署,围绕工业强省战略的新要求,严格产业政策导向,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升级计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研发一批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更加注重促进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培育千项名牌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注重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建一批“两化融合”示范区和示范企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夯实产业基础;更加注重产业聚集发展,引导企业、项目、要素向基地集聚,促进工业布局向产业协作配套、集约高效和循环化方向发展,力争产业结构调整有新成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用好财政资金 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落实省、市两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完善《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增强资金使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适度增加,用于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和补助,加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跟踪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各设区市设立本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纳入各设区市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考核指标,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各设区市的支持与各设区市设立专项资金情况挂钩。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各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要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灾后重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用好国家和省现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机器设备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享受进口税收优惠等。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逐步将转让技术专利、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企业技改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要运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创新担保抵押模式,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加大对符合河北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重点、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符合银行信贷原则的企业技术改造信贷支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融资租赁、股权投资、信托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方式融资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十大工业基地组建产业发展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投融资机构,加大对基地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保险资金以资本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鼓励融资性担保、再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开展互信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技术改造信贷支持。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满足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并积极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鼓励以第三方服务方式参与企业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强化用地支持 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 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对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不改变用途,且符合规划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视地方政府财力在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时给予优惠政策。推动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需异地安置的搬迁工业企业,可采取协议方式提供新的安置用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出让价收取土地出让金。企业原用地由政府收回后,土地收益可根据安置企业的需求用于企业搬迁改造。“十百千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纳入“项目用地快速审批通道”,项目用地不受批次限制,可单独组卷报批,对报批资料齐全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容积率高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解决用地指标。鼓励技术创新 支持“产学研”相结合 推动政府投资建立的科研基地、高校和科研基础设施等向企业开放,并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推进国内外科研成果在河北省转移转化。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培育一批研发基础好、知识产权多、行业带动性强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强开放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以技术标准引领发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施技术改造。加大对品牌培育试点企业、质量标杆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两型”建设示范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鼓励产业集聚发展 鼓励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电子商务、软件测评、软件开发、物流、环境保护、两化融合等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整合相关资源,面向重点行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质量安全技术示范平台、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支持县域产业集群建立和完善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鼓励基地(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中心、两化融合评估认证中心、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推荐河北省具有国内先进工业设计水平的作品参加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选。支持软件企业改善研发条件,开展CMMI认证。突出支持“十百千工程” 省级技改支持额度超50% 优先推荐“十百千工程”重点企业和县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申请国家相应资金支持。各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要给予倾斜支持,省级技改专项资金支持额度不低于全省总量的50%,对百家优势企业每年可支持2个项目,可连续支持2至3年。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要突出支持“十百千工程”领域中小企业和县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省级融资担保机构对其提出的技术改造项目融资担保和再担保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担保、优惠担保费率。加强生产要素保障,采取措施优先保证“十百千工程”重点企业和县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技改项目建设的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需求。完善工作机制 开辟技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 各有关部门要开辟技术改造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切实做好城乡规划、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取缔不合理收费,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各级投资管理部门要加强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每年开展一次对各设区市技术改造工作的绩效考核,对前三名给予表彰奖励。建立省级重大技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跟踪调度和季度通报机制。建立技改投资统计体系,加强企业技改投资的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工作。[详细]2013-01-06 10:18

工业和信息化总量破2万亿 工业强省梦圆今朝

10月15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工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湖南几代人的工业强省梦变成现实。 2002年以来,湖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上快速发展轨道,以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为标志,湖南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走出了一条富有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量规模实现新突破。2011年,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达25726.21亿元;全省工业化率首次突破40%,达到41.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1%,创近年来新高。湖南工业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均跃居中部6省第一位。 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全省风电装备、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2011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103.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7%。 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近5年,湖南省工业领域累计攻克关键技术瓶颈426项,取得了炭/炭复合材料、“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湖南省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 工业的快速发展,强力推动湖南GDP跨入全国10强行列,加快了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 【相关】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十二五”新型工业化战略重点敲定 10月1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经信委主任、新闻发言人谢超英介绍,“十二五”时期,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将着力抓好5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集聚、优势企业培育、核心技术攻关、名牌产品创建、人才资源开发5大基础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是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支持钢铁、有色、石化、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两高”行业新建项目审批,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腾出空间。 三是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园区集聚,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引导中小企业改变发展方式,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关联协作、和谐共生、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努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动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对工业发展的供给能力和支撑水平。 五是切实加强能源安全保障。构建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确保全省能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稳定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调煤保电工作,加快省外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d1cm#page# 加快构建多点支撑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省经信委副主任殷林波介绍,为确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将加快构建多点支撑产业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我省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去年以来,机械装备制造业保持多年的高增长态势开始放缓,发展速度逐步回归,全省工业发展增速相应回落。我省工业发展依靠单点支撑的格局,在保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产业经济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隐忧。 按照“四化两型”的内在要求,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省将尽快改变当前机械装备制造业“一枝独秀”的发展局面。 目前,湖南省除机械装备制造业外,还有食品、电子信息等一批产业产值已经过千亿元,具备支撑我省工业发展的能力。其中,食品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和刚性需求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已是湖南省的第二大产业,随着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升级和产品发展的多样化趋势,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高技术、高投入、高就业、高产出、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扩大就业都十分有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此,湖南省将利用市场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在继续支持装备制造特别是汽车产业稳定释放产能、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从项目建设、资金引导、企业服务等方面,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些产业的发展潜力,通过系统推进,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为全省的稳增长提供坚实的产业保障。 如何确保工业 稳定健康发展 湖南省经信委主任、新闻发言人谢超英介绍,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将从4四个方面着力,确保稳定健康发展,抢占下一轮发展先机。 一是抓政策落实稳增长。紧密跟踪宏观政策新变化新信号,借助政策支持我省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加快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切实改善企业运营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要确保这些好政策及时、有效地落实到位,让企业能够真正受惠。 二是抓创新发展稳增长。越是发展遇到困难,越要高度重视创新。下一步,将继续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产学研资源整合,引导企业加快应用开发与产业化开发步伐,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抓质量品牌稳增长。将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变“湖南制造”为“湖南创造”,变“贴牌”为“创牌”,不断提升我省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是抓两型产业稳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4%,两型产业加速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将全面实施节能监察和能效对标、工业领域重点节能、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两型企业(园区)创建、能源利用信息化管理和企业合同能源管理等6“六大工程”,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详细]2012-10-16 09:08

河北省绘工业强省路线图 打造工业“航母”

9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继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后,河北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的路线图正式走进公众视野。工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领域,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工业化特质明显的河北而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很重要、很紧迫、很关键。《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载体、抓手和落脚点,就产业、基地、企业和产品等对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措施,从多方面为锻造河北新的工业格局框定了行动指引。1产业格局更为集中———形成10家以上主营收入超千亿元基地 从《实施意见》中可以看到,河北工业产业格局将加快从相对分散走向进一步集中。《实施意见》提出,以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和产业聚集区为载体,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和结构优化。形成1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基地。省工信厅副厅长邹平介绍,我省将围绕打造曹妃甸区、渤海新区两大经济增长极,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冀中南地区发展等三大区域,推动产业聚集,调整优化工业布局结构,重点扶持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十大基地主营收入占全省工业比重将达27% 【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十大工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27%。实现十大工业基地在规模和实力上的跃升,选择哪些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实施意见》着重对一些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产业进行了谋划,并从区域重点和产业重点两方面进行了明确。沿海地区方面,将扶持曹妃甸区精品钢、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渤海新区高端化工,唐山动车城,沧州管道装备,秦皇岛装备制造等基地发展;优势产业层面,则重点扶持保定汽车及零配件、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装备、廊坊信息产业、承德钒钛、张家口西山装备制造等基地发展;针对冀中南地区产业特点,则重点扶持石家庄循环化工、石家庄生物医药、石家庄通用航空、邢台太阳能光伏、沙河玻璃制造及深加工、冀南装备制造、衡水循环化工等基地发展。-通过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工业“航母” 【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努力打造一批“航空母舰”。目前我省已有3家省属国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为了打造行业“航空母舰”,我省提出了“力争10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5家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其次还要打造一批“行业巨人”,即力争60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30家进入中国500强。邹平指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综合竞争力强、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据了解,未来三年,我省还要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集群企业的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建立并购专项资金,为企业域外并购提供支持,以促其在研发设计、品牌经营、专业服务、系统集成、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还要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省工信厅副厅长、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雅君介绍,我省抓大并未放小,将通过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市场拓展计划和创办小企业计划,重点扶持一批规模效益型、科技创新型、持续成长型“小巨人”企业。-奖励扶持培育千项名牌产品 【目标】《实施意见》提出:扶持一批实物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培育形成千项名牌产品。邹平介绍,我省将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商务部重点支持出口品牌、河北著名商标和河北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扶持一批实物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争创名牌,培育形成千项名牌产品。三年后,工业类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工业利润年均增长15%。此外,对“十百千工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连续两年没有完成规划目标且发展缓慢的基地、企业和退出或未被评为省级以上名牌的产品,不再纳入支持范围。2产业提升力度更大———到2015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7万亿元以上 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意见》提出了十大提升计划,到2015年,全省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7万亿元以上,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据省工信厅规划处处长王建分介绍,我省将每年实施千项技改项目,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各设区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设立技改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如此大规模技改投资,将有力促进我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同时也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钢铁业调整转型步伐加快 【目标】《实施意见》提出:钢铁行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用钢,重点发展高速铁路、高强度轿车、造船等用钢,以及工磨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等级管线钢等关键钢材品种。“《实施意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首要任务,是基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的部署。通过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升级计划,可以有力促进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学工业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王建分介绍。对于钢铁产业,《实施意见》还针对不同产品类别设置了调整目标,提出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用钢同时,将巩固发展优势板材品种,提升高强度建筑用钢比重。为此,我省将从技改和产业布局调整两方面进行落实。一方面将支持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快高强、耐腐、耐候、长寿钢铁新产品、新材料研发生产。另一方面,则立足发展钢材加工配送、冶金辅料、资源综合利用等下游和配套产业,通过“整合重组提高一批、淘汰落后拆除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沿海布局压减一批”,形成2家特大型、3家大型和10家特色钢铁企业集团。#d1cm#page#-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八大工程 【目标】《实施意见》提出: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扩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等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重点突破。“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目的就是要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邹平介绍,我省将实施信息产业升级、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壮大等八大工程,推进新兴产业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制定,促进研发生产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可以预判的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将进入一个建设高速期。据了解,我省将突出抓好200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促使半导体照明、卫星导航、新能源装备及应用、生物制药、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钒钛制品、新型纤维等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实现快速发展,形成新兴产业局部强势。-建设100个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 【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建设100个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邹平分析说。《实施意见》还提出,将支持发展医药研发外包(CRO)等专业服务,推进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发展新型制造服务形态,开发工业专题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据了解,我省将制定扶持计划及相关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示范城市、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培育10个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150家信息服务外包企业、30家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和10家安全生产服务机构。3产品结构更趋高端———重点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10%以上 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产业的水平和结构,揭示的是生产工艺的水平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重点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10%以上”、“2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等。实现这些指标,意味着企业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工艺水平改进。-争创10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突破100项有前瞻性的关键技术,重点推广200项量大面广的共性技术,争创10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技术的突破最终依靠的是科研实力和人才队伍建设。据了解,我省将支持建设10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钢铁、石化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扶持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化“百家院所校进河北”的合作成果,引进一批科技成果、高端人才和发展理念。《实施意见》就一些创新指标也进行了设置,包括,每年开发1000项省级重点新产品。百家优势企业都要打造一个自主品牌,突破一项核心技术,实施一个重大技改项目。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1倍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0家以上,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达到300家以上,2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 【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主要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大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计划。”省工信厅信息化推进处处长马蕴介绍,河北工业产业调整升级,离不开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针对不同产业发展实际,《实施意见》也明确了各产业企业的信息化推进途径。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企业,提出加快普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在装备制造企业,加快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系统的普及推广;在轻工、纺织、医药、食品等重点行业企业,普及综合集成制造(CIMS)和柔性制造(FMS)等系统。据了解,我省每年抓好100项两化融合重点工程,每年培育100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和15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力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国家示范。[详细]2012-10-09 09:36

人民时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无论是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还是激发新兴产业的活力,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详细]2022-06-22 14:07

国家正式颁布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国家正式颁布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详细]2013-04-28 09:4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