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去产能不能变为“去能力”

2017/07/12 10:15中国能源报

新中国在“一五”期间以156个工业项目为起点,自力更生,节衣缩食,举全国之力打造出了自己的大国工业体系。特别是装备制造工业,不仅门类齐全,而且能力完整,为今日之中国制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装备制造业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为各行业制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战略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煤炭、钢铁、水泥乃至电力行业纷纷去产能,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为重化工产业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装备制造业,开始在新形势下面对新的问题。传统需求被政令冻结,订单锐减,库存上升,资金占用增多,循环减速,有些技术成果没有了依托项目,有的创新课题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研发性投入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些行业的“去产能”正在演变成为装备工业的“去能力”。其实,市场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需求的潮起潮落本是企业应当坦然面对的市场风险。但政府以“一纸文件”的方式、“一刀切”的办法行政干预,这就使企业尤其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难以承受,无所适从。不怕慢,就怕站,不怕踩刹车,就怕急刹车。如果我们不及时重视这一重大问题,一旦结构乱了,队伍散了,要想再重构装备制造业的这种核心能力可绝不容易,代价将会很沉重。

从国际上看,在经历了金融风暴和债务危机后的西方大国渐渐觉醒,启动了重振实体经济,特别是重振制造业的国策。本来就有着技术先发优势的国际巨头,不失时机地展开了重组和并购。美国GE重组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收购英国罗-罗发动机。这些重组与并购的背后是对大国竞争的敏锐思考,是对市场未来走向的深刻预判。

应该看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装备工业与西方国家同行的差距已经大为缩短。国际分工的产业格局正在重塑,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多少年来无数投资换来的,得来实在不易,应当倍加珍惜。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装备工业总的制造水平尤其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我国整体仍处于第三梯队,到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与其装备制造业的超强竞争力和先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本国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提出“先进制造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法国出台“振兴工业计划”,均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绿色节能环保和大型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采用高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制造大型设备成为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刚刚启动,任重而道远。装备制造企业既要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生存空间,寻求作为舞台,同时也必须抓住这个智能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咬紧牙关,继续心无旁骛地改造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否则,会使本已与发达国家缩短的差距又一次被拉大,甚至可能使当前的局部领先也前功尽弃。建议:

第一,在当下推进“去产能”的结构调整中,政府不要单纯地以财务数据判断“产能”的优劣。不采取简单的“一刀切”,从数字上完成“去产能”;不让一些行业的“去产能”演变为装备制造业的“去能力”,尤其不能伤及“补短板”之能力。

第二,政府通过财政资助和信贷优惠等政策,有目标地引导市场,正面拉动。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深刻的装备制造业能否用新技术及时对自身能力实施改造提升,要像当年新中国的建设者为今天的工业体系谋篇布局一样,有前瞻性地为先进的装备制造企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创造机会,鼓励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社会向符合发展理念且有创新价值的项目投资,做引导产业进步的“新用户”。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装备制造业 去产能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10月15日,“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大...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