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开局良好三一 中联等骨干企业总产值实现较快增长

2017/04/17 09:43华声在线

全省工业开局良好

增速稳中有升,新兴优势产业增长强劲

华声在线4月13日讯(记者 胡信松)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一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获悉,我省工业经济开局良好,增速稳中有升,新兴优势产业增长强劲。

1至2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新兴优势产业增长强劲,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2%、26%。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90.5%,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三一重工起重机设备

三一重工起重机设备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效益提升。1至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2%,比上年同期加快25.8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中部6省第二位。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骨干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企业效益显著改善,增长动能持续向好。1至2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增长27.2%,位居中部第二位,特别是一些困难企业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华菱湘钢产销两旺,逆势增长,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48.6亿元,盈利5.1亿元,上缴利税8.3亿元,创企业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三一挖机群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三一重工等企业抱团出海共筑“非洲梦”

近日,按照长沙经开区埃塞-湖南工业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项目组召开2017年首场海外投资推介会,三一重工、北汽福田、远大集团等30家企业的负责人参会。 推介会上,项目组介绍了埃塞俄比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点推介了埃塞-湖南工业园项目背景、产业类型和支持政策,展示了埃塞-湖南工业园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定位、服务范围以及帮助湘企拓展埃塞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更加开放、互利合作的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快速地融入世界,到海外投资建厂、承揽工程项目,特别是我国与非洲各国共同推进“三网一化”和产能合作,会有更多“中国制造”的机器设备出口海外。而埃塞俄比亚是中国在非洲开展产能合作的重要伙伴,埃塞俄比亚当前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国企业、特别是湖南企业参与埃塞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据悉,埃塞-湖南工业园是落实湖南省党代会“开放崛起”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国省级层面在非洲推动建设的首个样板开发区。该工业园项目位于埃塞俄比亚纳兹雷特市(又名阿达玛),占地面积4.12平方公里,计划分两期开发建设,由长沙经开区牵头负责日常运营管理。[详细]2017-02-16 10:43

湖南省工业领域每年重点转化100项专利

工业领域每年重点转化100项专利 列入转化目录的将获得资金等多项支持 7月7日,湖南省经信委、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2013年度全省工业领域“百项专利转化应用”目录,湖南奇思环保公司的“全液压微电脑控制管道清淤车”、益阳富佳科技公司的“新型棉花采摘机”、湖南大学的“高压输电线路智能除冰机器人”等100项专利技术,被列为今年湖南省工业领域重点组织实施的专利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据省经信委介绍,为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湖南省自今年开始在工业领域组织实施“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围绕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需要,每年遴选100项左右的专利技术在工业领域重点推广应用。 列为重点推广的专利成果,必须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符合产业技术政策;具有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对产业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专利权属关系清楚。 对符合条件的重点转化专利技术成果,省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省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等将予以重点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有关计划、专项和基金支持,择优给予发明专利年费补助。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利,将推荐申报湖南省专利奖。 承担重点专利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实施的企业,省里将支持其申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等。 省里还积极搭建专利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引导开展专利权转让、许可、质押,促进专利技术市场化运用。对企业拥有的专利,支持专利权人自己实施转化和产业化;对高校、科研院校和科技人员持有的有效专利,鼓励其通过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形式,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实现产业化。[详细]2013-07-08 10:27

今年1-5月湖南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6.6%

湖南省统计局7月2日发布数据称,1-5月,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3.76亿元,增长6.6%。 在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大类行业整体实现盈利。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居前5位,分别为72.36亿元、56.79亿元、38.33亿元、28.61亿元和26.84亿元。这5个行业共实现利润222.93亿元,同比下降10.8%,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39.5%,其余4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前5月,湖南省大型企业利润下降,中小微型企业利润增长。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实现利润162.87亿元,同比下降14.9%;中型企业实现利润71.16亿元,增长8.9%;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249.73亿元,增长26.6%。[详细]2013-07-03 08:37

1-4月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

湖南省统计局5月20日发布数据称,1-4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4月份,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比3月份高0.2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分行业看,全省39个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烟草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新兴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2%、23.5%和21.1%。分技术类型看,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5.8%。[详细]2013-05-22 09:39

九万里风鹏正举 湖南工业着力打造国际竞争力

盘点2010年湖南省引起国际关注的大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如数家珍:当今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工具“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国防科技大学问世,三一集团抢险装备驰骋智利矿难救援现场,中意首脑会晤时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被推选为企业家代表向两国总理汇报,富士康布局湖南……更让他振奋的是,这一桩桩吸引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国际传媒大鳄、打着湖南烙印的大事,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湖南历来被视为农业大省,工业是如何打开通往国际化道路的大门、引起国际如此热切关注的呢?这不能不让人想穷根究底。 以空前的力度打造“第一推动力” “过去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谢超英用这三个“前所未有”总结“十一五”的工业发展。 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的决策部署,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第一推动力”。迅速成立以梅克保副书记任组长的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2007年2月,全省第一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时任省长的周强同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符合湖南的实际,是实现又好又快、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会后,全省上下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迅速形成广泛共识,谋工业、抓工业的力度空前加大,措施空前有力,氛围空前浓厚。此后,湖南每年都召开高规格的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表彰先进,并审时度势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进行部署。2010年,省委、省政府着手谋划“十二五”全省如何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主要领导深入调查研究,作出加速“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部署。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与之密切相关的信息化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战略决策一以贯之,有力促进了湖南工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工业经济成为富民强省、科学跨越的主力军。5年来,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33.3%提高到40%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37.2%提高到5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预计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技改投资分别达到2005年的2.7倍、3.4倍、5.2倍。规模的不断壮大,素质的持续提升,为湖南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始终把创新写在发展的旗帜上 当今世界的产业竞争,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拥有话语权。如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国际竞争实力?省委、省政府的思路十分明确,必须立足已有基础及优势,将创新写在发展的旗帜上,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006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决定》、《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专门设立省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3年安排资金5亿元着力打造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94个和151个,居全国上游水平。同时,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围绕新型工业化实施了一大批科技重大专项;组建了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40多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完善的政策体系,大手笔的投入,有如强力催化剂,助推一批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高端技术相继取得突破。中电48所凭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电池示范生产线,进入全球光伏装备生产先进行列。南车株洲所和南车株机自主研制的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装置,成功打破德国、日本、法国等少数国家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湘电集团自主研发的220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实现了我国矿用自卸车研发的历史性突破,填补了国内超大吨位矿用电动自卸车空白。此外,大功率机车、百万伏级特高压电抗器、72米长臂泵车等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相继在湖南问世…… 这些,足以让国际传媒不约而同地将聚光灯对准湖南。更重要的是,创新发展带动湖南新兴产业快速壮大。近年来,生物医药、新材料、风电装备、太阳能光伏等产业产值保持30%以上快速增长,近百家优势企业年专利申请平均增长超过40%;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已由2006年的29.8%提高到2009年的33.6%。 坚持优势优先舞活产业龙头 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不能小打小闹,更不能赶鸭子上架。坚持优势优先,舞活产业龙头,才是制胜之道。 湖南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有哪些?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又有哪些?省第九次党代会后,省委、省政府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制度,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10多名省级领导参与联系重点产业。为了掌握情况,他们深入工厂企业,对所联系的重点产业进行调查研究。省委副书记、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梅克保和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肇雄,更是带领省直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对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进行了数十次调查研究。 在摸清家底之后,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实施优势优先战略,于2007年启动“双百”工程(在“十一五”期间,突出抓好百个对产业升级、效益增长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建设项目,培育壮大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旗舰企业)。经过两年的努力,“双百”工程成效初显,一项更加宏伟的战略决策——“四千工程”又迅即启动(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机械、石化、冶金、有色、食品、电子信息等10个千亿产业,长沙工程机械、长沙汽车及零部件、岳阳石化等8-10个千亿集群,华菱集团、三一集团等5个千亿企业,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等10个千亿园区)。省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等重点倾斜,集中投入,促进优势产业、优强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园区优先发展,率先突破。到2010年,全省工业领域千亿产业已经达到8个,千亿子产业和千亿集群实现零的突破,全省百亿工业企业增加到12家,其中华菱、中联、三一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长沙高科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长沙经开区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加紧向千亿园区迈进。 优势优先发展战略,有力提升了全省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使得“产业湘军”以及一大批“湘”字号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强势崛起,成为湖南工业亮相国际舞台的一张张亮丽名片。#d1cm#page# 抢抓机遇加快开放步伐 湖南工业底子薄,产业发展外向度低,国际竞争力不强。面对日益激烈的世界产业竞争,要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必须善于把握和抢抓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借助珠洽会、沪洽周、中博会、深洽周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开展产业招商,组织湘商大会、“中国青年企业家中部行——湖南经贸考察活动”等一系列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活动,引进了一批战略投资者。 2008年下半年,一场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一些国际产业巨头东奔西走运筹应对之策。湖南省委、省政府以睿智的目光发现了其中的机遇,一方面密集出台数十个文件应对这场危机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优势产业、优强企业抢抓机遇,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整合全球资源,抢占国际市场。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钢铁、食品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产业产需对接活动。2010年又不断丰富对接内容、拓展对接领域、扩大对接范围,先后举办汽车及零部件等10多场产业对接合作会,并将对接半径扩大到上海、新疆等地,将产业对接合作的触角延伸到东盟地区。两年间,通过开展产业对接合作活动,签订合作合同720多个,涉及金额500多亿元。华菱、有色、中联、三一、湘电等一批重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购买战略性资源,对海外知名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或者在国外投资办厂,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国际知名度倍增。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湖南扩大开放的胸怀和诚意,以及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使三湘大地迅速成为海内外战略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投资的热点。继2009年长丰与广汽、湖南有色与中国五矿等携手合作,菲亚特、比亚迪等知名企业成功引进后,2010年又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重大战略投资者进驻我省或新增投资项目。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知名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美国戴尔公司在长沙软件园建立服务中国运营中心,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商富士康集团在长沙和衡阳建设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并促成上中下游厂商转移至我省。“十一五”期间,先后有16家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和70家央企来湘开展产业对接合作。 2010年12月23日,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联重科H股在香港成功上市,既是湖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成果,也将为全省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提供重要示范。 延揽八方英才提升工业国际化素质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人才资源是工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升湖南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素质的工业领军人才队伍是关键。 2007年,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新型工业化领导人才培训工作。省里出台了《湖南省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办法》、《湖南省现代管理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2007年以来,我省连续3年共举办3期赴日本新型工业化专题研究班,组织市州分管工业的副市长,“3+5”城市群城区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副区长,市州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以及省直有关行管办负责人,共61名党政干部赴日本学习、培训和考察。2007年,省委还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选派15名工科博士充实到县(市、区)政府,担任副县(市、区)长,着力提高县级班子领导新型工业化的能力和水平。2009年,省经信委与北京大学合作连续举办两期学制一年的“湖南省民营及中小企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2010年又与清华大学首次合作开办了学制一年的“湖南省民营及中小企业家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共培训我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家260余人。此外,面向中小企业管理者的银河培训工程、面向全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远程培训、面向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视训365”工程等一系列教育培训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在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大力引进海内外人才。2007年,湖南从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12名博士后来湘,主要安排在省直单位或者市州经济管理岗位任职;又先后从国家有关部委、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等省份引进40名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来湘挂职副市(州)长、副县(市、区)长。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外部董事人才20多名。2009年4月,正式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计划引进1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2009年9月,首批引进的19名专家开始在湖南投资兴业。郑群怡博士在美国工作20多年,获得美国专利16项,2007年辞去上市公司总裁职务,在浏阳生物医药园投资创办蕾硕医药化工(长沙)有限公司,走上回湘创业之路。加拿大国家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俊博士来到湖南创办康普制药。一些龙头骨干企业也纷纷引进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和技术专家,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 人才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人才,有力提升了湖南工业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2006年,邵东打火机协会应诉印尼打火机保障措施调查获得完胜。2009年10月23日,戴姆勒公司起诉三一集团在英国申请注册商标侵权案,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最终驳回戴姆勒的侵权诉讼,赢得湖南知识产权“国际胜诉第一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展望“十二五”,湖南工业必将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在国际舞台上闪烁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相关链接:思想有多远 路就能走多远 从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开建,到美国戴尔公司牵手湖南;从三一集团抢险设备驰援智利,到中联重科H股香港上市……2010,湖南工业在国际舞台上不断闪耀出璀璨光芒,成为吸引世界的强大磁场。 思想有多远,我们脚下的路就能走多远。湖南工业基础差、底子薄,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近年来,我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湖南正在悄悄地然而又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强省的嬗变。嬗变的背后,追根溯源,还是思想的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在战略的选择上。“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工业始终是绕不过的槛。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无论是“一化三基”战略的最初提出,还是后来“四化两型”战略的升华,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观念一变天地宽。“第一推动力”的理念,在三湘大地释放出无穷的力量——全省上下对新型工业化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 这种力量体现在视野的拓展上。我省的新型工业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从一开始,省委、省政府就强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定要有国际视野,把自己放在经济全球化当中去定位、去谋划;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纳国际先进企业的理念、技术、人才、文化;必须坚持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视野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大。目前,已有55家世界500强知名企业落户湖南,华菱、有色、中联、三一等一批省内企业成功走向世界。 这种力量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针对有些干部“谈农业一整天,讲工业一支烟”的状况,近年来,我省多渠道培养工业人才,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养。从北京地区引进博士后来湘;从国家部委、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区引进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来湖南挂职;从中南大学等高校选派工科博士到县(市、区)政府任职;选派党政领导赴日本学习、培训和考察;与北大、清华等高校举办专题培训班……引进和培养并举,激活一池春水。 这种力量体现在对未来发展的超前谋划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必将带来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欣欣向荣。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我们继续坚持“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务实推动,湖南的新型工业化“名片”一定会越擦越亮。(夏似飞)[详细]2011-01-30 14:3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10月15日,“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大...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9.7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9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中联重科秉承“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目前,生产经营基地分布于中国湖南、上海、陕西、广东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已形成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意大利CIFA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销售网络,强大服务体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中联重科继承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中联重科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P成员单位(ParticipatingMember),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其中,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年产5000台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中英文商标——“中联”与“ZOOMLION”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六位。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排名第一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奖项和荣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打造一个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朝着年销售收入千亿目标进军!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