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深耕“机器换人” 增长率为近10年来最低点

2017/03/06 10:13经济日报

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农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增长放缓。企业应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深耕“机器换人”;同时坚持创新,加强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在经历了1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5.8%,但增速却下降到了近10年谷底。农机行业呈现出农机保有量增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升级速度加快、整体行业增幅趋缓等特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机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核心技术缺乏成“痛点”

农机行业不仅受到农机化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变化影响,也受到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机行业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去年国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减少3000万亩,粮食价格下降,加上部分区域的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减少,影响了农机销售。

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看,拖拉机和玉米收获机两大主要农机产品增速下滑最为严重。行业骨干企业拖拉机产量折合标准台下降9.0%;骨干企业玉米机产量下降43.54%,出现断崖式下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农民购机积极性。农机购置补贴连续3年没有增加,且增加了大型高端机具补贴比例和额度,造成补贴资金缺口较大。国三农机升级造成农机生产成本和维修难度增加,部分经销商和农机用户有畏惧心理。

在陈志看来,在现代农业生产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机行业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低端传统农业机械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产品同质化已成为农业装备行业最大挑战,产业进入低利润时代。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行业试验研究手段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农机装备安全环保性能、动力及经济性能、产品可靠性、结构强度等的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农机工业发展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加重视引导和促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中高端、全产业链装备的研发生产。

农机有效供给补“短板”

不过,粮食烘干机、青贮玉米收获机等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机产品产量却出现逆势增长,马铃薯、大豆、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畜牧、丘陵山区及秸秆产业农机装备等细分市场和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细分领域持续高速发展。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饲料收获机械产量增长5.02%,零部件产量增长6.26%,农副食品加工机械产量增长11.98%,粮食烘干机增长超过30%,青贮饲料收获机等增长也比较快。由于水稻秸秆处理需求和用户的变化,2016年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产量同比增长79.83%。水稻插秧机增长了11%。

这是我国农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农机化已经从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延伸;从粮食作物快速向棉油糖经济作物扩展,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迫切需要加快“机器换人”。北方平原和旱作区等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正在加快提挡升级,需求向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转变;南方水田地区、丘陵山区等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需求快速上升。农机工业供给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机产品由大田作物向农业全领域拓展,由耕种收向产前产后延伸。

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表示,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产品覆盖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转运、烘干储存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其中,粮食烘干机已形成覆盖8吨至1000吨级系列产品,去年销售实现大幅增长。动力换挡大马力拖拉机、青贮收获机系列产品,甘蔗收获机的研发制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201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63%上升至65%,水稻种植和玉米、油菜、马铃薯、棉花收获机械化率增幅均超过3%,主产区秸秆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能力明显增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陈志认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空间很大,未来5年至10年对于高端农机的刚性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70%左右。

从投资看,去年农机企业投资继续下滑,但政府对农机工业的资金支持持续增长,国家预算资金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51.37%。国家发改委陆续安排了一批农机装备发展重大项目,比如动力换挡拖拉机、采棉机、高含水玉米籽粒收获机项目等;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已有6亿元投向农机企业;科技部“十三五”科技计划也有3亿元资金拨付。

笔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制造企业加快了开拓国际市场脚步。中国一拖市场部部长寇海峰表示,去年中国一拖加强市场开拓,在国内采取“去库存、促升级”行动,推动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在国际市场实现了中国动力换挡高端产品的突破。YTO-东方红品牌在第34届哈瓦那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质量金奖,并再次获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推荐出口品牌。

“农机制造企业需要坚持创新,靠技术和差异性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通过提升管理、优化工艺把产品做到最好。”陈志说。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农机行业 机器
相关阅读

创新驱动 智能升级—中联重科荣获多项农机行业年度大奖

近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共同举办的“2018中国农机行[详细]2018-10-30 11:33

国际农机展周四武汉国博开幕

10月23日,从武汉市会展办获悉,2017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将于10月26-28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据悉,本届展会的参展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993家,其中主机企业1032家,零部件企业961家。展品涵盖15大类、36个小类的主机及零部件,包括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播种、农用航空器,科研院所新技术成果,运输工程机械、干燥仓储机械、温室大棚机械等。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农机行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报告会、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农用航空应用与标准研讨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农业机器人大赛等活动。[详细]2017-10-24 09:44

浅析2017年农机补贴变化对农机行业的影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使得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作了新的修订,2017年农机补贴变化对农机行业有哪些影响呢?补贴对象扩大 《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提出,在以前,只有大型集体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才能够享受购买大型农机的补贴,从今年开始,只要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都可以享受这项补贴。农机补贴对象的调整,意味着农机购置补贴对象范围扩大了。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或农业组织都将成为农机补贴的对象,对于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可获得直接的扶持。补贴机具变化 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粮食主产省(区)要选择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部分机具品目敞开补贴,主要包括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机动喷雾喷粉机、动力(喷杆式、风送式)喷雾机、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薯类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粮食烘干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等。棉花、油料、糖料作物主产省(区)要对棉花收获机、甘蔗种植机、甘蔗收获机、油菜籽收获机、花生收获机等机具品目敞开补贴。有条件的省份,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补贴资金规模与购机需求量匹配较一致的原则,选择机具品目试行全部敞开补贴。其他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所需和小区域适用性强的机具,可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的补贴范围,具体补贴机具品目和补贴标准由地方自定。这说明了,对种粮大户进行又一大力度的支持。鼓励开展大型农机金融租赁试点和创新农机信贷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农民购机、用机。国家要确保粮食安全,鼓励粮食种植,对粮、棉、油等重要物资上给予重点补贴。补贴标准调整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原则上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为切实解决一些重点环节的机械化,适当提高了部分机具的单机补贴限额,如大型甘蔗收获机由25万元提高到40万元、大型采棉机由40万元提高到60万元。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非通用类机具分类分档办法并确定补贴额。对于部分涉及多省需求的机具分类分档及补贴额可由相关省协商确定。一般农机每档次产品补贴额原则上按不超过该档产品上年平均销售价格的30%测算,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这意味着:中央政府重视发展大型高端农机产品,补贴力度增强。意味着一些从事规模农业的经营主体将获得较大力度支持。补贴总额减少 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缩减50亿,促进重点机具敞开补贴。由于中央财政支出总体规模压缩,今年安排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的中央资金压减至186亿元,相比去年减少50亿元,已经一次性下达给各省。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将继续推动敞开补贴,对于农机化生产关键、薄弱环节的机具实行应补尽补,满足所有申购农民的需要;重点农机具包括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等。此次补贴资金总规模下降幅度较大,未来国家农机补贴将更加突出重点,低端、过剩、低附加值的农机产品将逐步被剔除出补贴范围。总体看,补贴下降可能对农机行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从行业结构来看,将更有利于具备高端技术和产品的优势企业发展壮大。扩大农机新产品试点范围,植保无人机将试点补贴。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顶峰、衰落、结束都有一个类似抛物线的过程,国家推行的政策往往也遵循这一规律。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就呈上升趋势,只是近一两年资金上升的幅度偏小。2017年突然下降50亿元,其中有20亿元深松作业补贴,与近几年用于深松的补贴额度相差不多,实质上用于农机购置的补贴资金总额降低30亿元,对农机产品销售的影响大概在100-120亿元之间。不少人在疑虑,明年、后年以及在不远的几年里,农机补贴资金会不会持续降低,农机补贴政策会不会就此淡出历史舞台?虽然这个疑虑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是人们也不必过于担心。笔者认为,中国是人口大国,考虑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决定了就必须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农业装备就需要尽可能本土化、国产化,只是扶持力度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不同。就像股市的走线图,可能会起起落落,每一个拐点都有不同的效果,都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深度“洗牌”开始 毫不夸张地说,近十几年的农机行业“黄金发展期”主要是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的,政府的推手作用一直是市场的主导。从2015年底,中国各个行业纷纷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第二批农机补贴资金侧重点转移就开始了农机行业在小范围内的“洗牌”。从那时开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2016年整个农机行业骤然间进入低谷。在农机行业“黄金发展期”,涌现出不少新企业,不论是行业内兼并,还是跨界涉足,亦或是民间研发团队“转正”,可以说农机产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都在分食每年的几十亿、几百亿的农机补贴资金“大蛋糕”。尽管“蛋糕”大,竞争也是异常激烈,一线品牌竞争利润率高的领域,余下的细缝领域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在残酷竞争。这次补贴金额的缩减,将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过度到服务竞争。如果说此前的竞争是把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及其企业“洗牌”出局,那么伴随着“国三”农机开年,竞争将会进入到同等水平产品的竞争,如若产品质量相同将会在服务网点、售后服务等农机“后市场”进行“肉搏战”。结构优化升级 农机行业结构将趋优化,重点关注农机龙头及植保无人机公司。国内农机行业经历2004年以来高速发展目前规模已较大,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十三五期间目标是提高到70%,未来几年农机行业仍有增长空间。对于今年中央农机补贴的下降,虽然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整体应较为有限,未来补贴更加突出重点,长期看有利于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关键薄弱环节机具的占比将持续提高,有利于培育规模更大、国际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农机补贴是把“双刃剑”,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净化整个农机市场的环境。今年补贴政策的变化,使得企业间竞争激烈,那些不符合市场规律和不适合农民使用的农机产品将被“清场”出局。存活下来的企业、产品经过市场筛选后,将会占据出局者腾出的市场份额。为了在这次“洗牌”中存活、甚至逆势上扬,换句话说,是农机补贴政策或是市场规律在逼着生产企业、经销商转型升级。在时下的“互联网+”大潮中,一些农机生产企业还在固守原有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而另一些具备创新思维和前瞻意识的农机生产企业则积极投身时代大潮,将农机设备的主要参数传输到物联网云平台进行数据监控,有效防止农机设备的过热“自燃”等风险,不仅对自有品牌产品负责,更是彰显对购机者的关爱。毫无疑问,顺应时代的潮流、注重用户的体验、时刻为用户着想,才有可能在此次“洗牌”中胜出。固步自封者必将被历史淘汰、被用户放弃。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度不断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农机补贴方面,国家的优惠政策一定会越来越多。农民朋友也要抓住时机购买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文章来自雷沃重工)[详细]2017-02-22 09:11

优化我国“地利”条件 驱动农机行业发展

很多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即将过去的2016年“天时”对农机乃至农业行业来说不是很好,毕竟“天时”很难被人力所控制。唯有“地利”与“人和”受人们的行为和意志影响较大。其中的“地利”环境更是农机行业整体运行的重要因素。 4158亿元投入提升“地利”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巡视员胡恒洋表示,“十二五”期间,财政、国土、农业等部门整合了约1300亿元建成了4亿多亩的高标准农田,平均每亩增产10%到20%。到2020年,将确保建成8亿亩争取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大型灌区总面积不大,但是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粮食,贡献了三分之一农业总产值。“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改造4300座大型灌区,以及2500多座中型灌区,发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 近日,水利部组织编制并印发了《2016-2017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总体要求、主要指标、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据了解,今冬明春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4158亿元、农民投工投劳36.97亿个、投放机械3.25亿台(套)、完成土石方量110.34亿立方米;修复水毁灾损水利工程26.8万处、疏浚河道4.7万公里、清淤沟渠36.8万公里、新建改造泵站337座、水库除险加固4811座、堰塘整治25.8万处;预计可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1983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928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89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90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0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7万平方公里。 “地利”助力农机产品的“大型化”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更多农田将集中连片,更适于农机规模化作业。只有农田逐渐集中连片,大中型农机才可能有用武之地。收获机喂入量的不断升级,正是对农田集中连片成果的印证。经过今冬明春农田、水利等设施的再次加大投入,土地连片规模在已有基础上必定还将进一步提升。 以自走轮式小麦机为例:2012年主销机型为2.5公斤喂入量产品,代表产品雷沃的GE25;2013年4公斤,代表产品雷沃的GE40,同年GE50也开始销售;2014年,5公斤、6公斤产品成为小麦机主打机型,雷沃小麦机销量的89.5%均为5公斤产品GE50,而中联主销产品标为6公斤。2015年6公斤、7公斤成为小麦机主打机型,雷沃GE60、中联TB50对决是重头戏。到了2016年,雷沃GE70、中联TB60更是将喂入量提高到了7公斤的层级。目前雷沃、中联、新研、中收等企业已经有8-10公斤的机型布局。 以自走履带式水稻机为例:2012、2013年主销机型为2.0-2.5公斤喂入量产品,代表产品久保田的PRO688Q和星光的至尊2.0D;2014年除星光和久保田外,国内其余销量排名前几位的沃得、雷沃、中联重机均以4公斤产品为主;2015年星光也以4.2公斤、3.6公斤的星光至鼎4.0为主销机型,久保田4.5公斤产品也正在试验。2016年,各大水稻机厂商更是将战火打到了5公斤。 “地利”因素决定不同的农机化模式 不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到什么样的规模,都要受到每个地区独有的地貌特征影响,因此,地貌特征是影响农机行业形势的重要因素。如果把我国粮食主产区地貌特征跟全球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或许可以看出,不同地区2017年甚至是更远一段时期的蓝图。 我国新疆、黑龙江地区以及部分农场、农垦等大耕地块,类似于北美,适合大型动力、高端机具、自动导航作业;我国黄淮海地区、渭河平原、河套地区地块,类似于欧洲,适合大中型动力、中高端机具作业;我国南方水田地区地块,类似于日本,适合中型、小型动力,中高端机具作业。 不难看出,我国农机产品的发展并不只有“大型化”趋势,南方及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也是一个发展方向,特别是南方水田、梯田地区,更是我国人民重要主粮--稻米的重要产区。四川刚毅、莱州金达威等生产企业就以此细缝领域为研发方向,逐渐在市场站稳脚跟。但是由于此类产品的利润率低,不受有高端研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关注,发展速度不快。 结束语:经过今冬明春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4158亿元之后,我国的“地利”趋势将更加明显,农机化规模作业也将更加顺畅。(文章来自雷沃重工)[详细]2016-12-28 10:28

农机行业贯彻国三升级工作座谈会召开

  1月25日,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农机行业贯彻国三升级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就国三升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交流,主动应对行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大气处处长汪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副秘书长宁学贵等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景龙主持。   1月15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称,分步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以下简称《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标准。   《公告》称,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农用机械除外)。自2016年12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分步实施”意味着政策层面给了农机企业应对排放升级宝贵的缓冲期。   宁学贵介绍了协会在农机行业推进国三升级工作中所做的工作。他介绍说,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有企业向协会反映,在国二与国三切换过程中企业遇到问题和困难,协会对此非常重视,通过召开行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摸底,在准确掌握全行业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协会提出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和困难的建议意见并形成报告,及时向农业部和环保部领导及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和情况反映,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协会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决定提供了参考。   汪涛就国三升级工作分步实施计划制定过程及新政策出台背景,并结合农机行业实际情况对国三升级工作分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做了解读。国三升级分步实施计划是基于农机协会和企业的反映,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实际社会库存量的基础上做出的。他还对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迅速召开有农机骨干企业参加的座谈会,积极推进国三升级工作的做法给予肯定。   陈志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环保部国三升级工作分步实施计划,为农机企业消化大量库存赢得了有限的宝贵时间。这对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以及对农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扎扎实实地做好国三升级的各项工作,是目前全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以国三升级为契机,提高全行业的环保意识,大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加快产品的技术升级换代步伐,通过国三升级把农机产品技术、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国四甚至国六阶段减排目标的实施打好基础。陈志希望与会主流媒体对于农机行业国三升级工作给予积极、正面、准确和公正的宣传报道,正确引导舆情,排除各种杂音干扰,为国三升级工作顺利推进发挥应有作用。   事实上,国三升级一直是农机行业自去年以来热议的话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也一直密切关注事态进展。2015年8月28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农业机械国三排放标准切换问题,陈志当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协会已经联合行业知名人士为企业争取时间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企业也应该看到像欧美一些国家的农机企业原先是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但因为我国农机的排放问题已经影响了双方的合作。所以国标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为了早日与国际接轨,企业要抓紧时间自我转变,农机企业从国三到国四的转变周期会更短。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王玉荣、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寇海峰、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国明、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忠德等13家企业负责同志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他们对国三升级分步实施表示拥护,当务之急是加快消化库存,积极为国三升级做好准备,共同打好国三升级的攻坚战。[详细]2016-02-13 13:5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9.7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9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中联重科秉承“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目前,生产经营基地分布于中国湖南、上海、陕西、广东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已形成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意大利CIFA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销售网络,强大服务体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中联重科继承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中联重科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P成员单位(ParticipatingMember),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其中,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年产5000台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中英文商标——“中联”与“ZOOMLION”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六位。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排名第一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奖项和荣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打造一个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朝着年销售收入千亿目标进军!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