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今日工程机械》营销 > 产经 > 数据调研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全养护时代 筑养路机械是否做好准备?

www.d1cm.com2014/01/02 09:26来源:第一工程机械网作者:《今日工程机械》张雯

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在今后的十几年中,我国将投入4.7万亿元,到2030年,国家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约40.1万km。其中,普通国道约26.5万km,国家高速公路约13.6万km(含展望线)。

与大量的公路建设相称的是公路养护问题的日益凸显。2006年我国公路的养护覆盖率仅为78%,截至2012年,我国的公路养护比例已经占到总公路里程的97.2%。

从以上两组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不断深入,与此同时,筑路和养护问题也愈加得到国家、行业乃至企业的重视。

那么,为了弄清养护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本期市场纵谈栏目特邀筑路机械相关专家、浙江美通筑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仇晓骏、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再生产品经理韩海红3位嘉宾,与我们一同聊一聊养护机械行业的今天与明天。

行业现存问题

养护政策仍待提升

近些年,尽管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加速,但是公路养护的发展并不完善。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用于公路养护的资金约为8011亿元,仅为同期新建公路投资的16.4%,不仅远低于处于后养护时期的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巴西、墨西哥等其它发展中国家。

那么在造成这一结果的诸多因素中,国家监管不利应该排在首位。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国家在公路养护领域的政策倾向不精准,“重建轻养”的观念正在逐步转变,但是公路养护的地位仍需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我国在养护机械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尚不健全,而在此方面国家也欠缺有力的推动举措。

可见,要想实现行业的根本性变革,就要从国家到行业再到企业,形成从上而下的发展意识的贯穿,从而促进我国养护机械行业的逐步推进。

市场格局混乱

正是由于之前我国对于公路养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目前行业市场格局混乱。

现今,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形成了一个待开发市场,也成为了我国筑养路机械企业争相抢占的制高点。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大量中小企业不断涌入其中,但是由于他们的资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市场调节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门槛低,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频发等现象,从而形成了市场表面繁荣的假繁荣局面,对养护机械的良性推进构成了阻碍。

从市场分析来看,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多元化发展,什么设备都做,但是什么设备都做不精。这种跨度较大、覆盖面较广的产品战略有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不优等致命性问题,从而影响国产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当然,随着国家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潜力逐步释放,那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就将成为市场主力,整个市场就将向科学有序的模式靠拢。

养护观念需要转变

除了国家政策不到位,市场格局不清晰这些外力因素,企业与用户也应该认识到,对于养护机械的发展缺乏前瞻性意识等问题,也将是行业继续前行的较大阻力。

韩海红说:“受到国家政策和历史观念的影响,现今本土企业和用户对于公路预防性养护问题的认知仍然不全面,甚至认识不到“建养并重”这一原则性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所以这就导致了养护机械的研发方向有失偏颇。“

仇晓骏具体解释道:“由于我国公路养护事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才迎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加上重建轻养机制和先进养护工艺的缺乏,造成了目前养护机械多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矫治养护方式为主,而预防性养护机械及工艺却严重缺乏的现状。”正是没有深刻的区分“筑路”与“养护”两个词的内涵,我国养护机械的发展路径仍然存在着较大困惑。

此外,在行业与企业观念尚不明确的基础上,用户对于公路养护问题的理解也将受到影响。但是用户的认可与应用是终端市场需求的最终体现,这也将最大化地扭转我国养护机械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国家与行业的带动下,对于用户的理念宣贯迫在眉睫。

技术水平不高

现今,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空间,技术研发问题愈加成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成功的核心,但是技术缺陷却始终是我国养护机械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从整体方向上来看,养护机械的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如果从细节角度剖析,本土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实用性和智能性等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韩海红举例说道:“目前,本土机械20%的工作仍然需要大量人工配合,而国外的先进设备只需要1~2个人就能够完成核心任务。”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都以市场和利益驱动为发展导向,这就造成了企业在研发等领域的深度投入减少。但据韩海红表示,从实际操作来看,在产品中融入智能性元素的难度并不大甚至相对简单,而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战略和方针。

此外,目前本土企业的研发仍然以模仿国外先进设备为主,尽管已经能够在细微之处进行改进与创新,但是在设备耐久性、整体协调性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磨合。

(责任编辑:Leon)
  版权声明:本文系《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独家授权第一工程机械网发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杂志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