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藏区,发改委仍是最忙的部门之一。见到李选印的时候,是一个周末,包括这位发改委书记在内,日喀则地区发改委各部门几乎都在加班。
“工作量逐年加大,人手不够”,他说。李是陕西人,进藏已经17年,即便如此,到了冬天的时候,对于这边的气候仍偶有不适应。
随着国家和援藏省市对于西藏投入的逐年增多,当地经济纵向来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谋发展和求稳定,成了每个藏区干部每天都在思考的事。作为西藏第二大地区日喀则的发改部门,更是如此。
发展最终要靠旅游
记者:作为后藏地区,也是西藏第二大地区,日喀则的产业结构是怎样的?
李选印:日喀则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有发达的地方,也有落后的地方。从资源现状来说,以日喀则为中心,年楚河谷部地带农业比较发达,基础也比较好;日喀则西部为珠峰,还有青藏高原,海拔都在4300米左右,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以牧业为主;日喀则北部也是草场;南面是边境线,与尼泊尔、不丹和印度接壤。日喀则目前来说有四大产业。农业、矿业、旅游业和边境贸易,农业是首位产业。
记者:日喀则地区的矿产开发情况如何?
李选印:矿产业在西藏是这几年才兴起的,国家把它作为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基本不允许开发,这几年经过争取,对一些比较成熟大矿进行有限制地开采。矿业开发不光是在日喀则,在西藏都是下一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矿山开采对地方财政和群众增收见效比较快,但西藏不会大规模的开采。西藏是大矿战略,成熟一个开采一个,不会遍地开花,到处冒烟。日喀则地区来说,目前成熟的矿产开采有一个,铅锌矿和铁矿的开采有几个点,下一步会有一个储藏量比较大,达到世界级的铜矿正在办手续。
记者:处在后藏地区的日喀则坐拥珠峰等景点,并且拥有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在旅游和边贸发展上有什么规划?
李选印:我觉得最终我们的展要靠旅游,西藏的旅游和其他地方相比,污染少、有独特的景观、空气质量好、原生态,以前流行说“白天看寺庙,晚上睡大觉”说的是西藏的景观不太丰富,现在在逐渐改善。基础设施跟不上、服务跟不上是我们主要的问题,而且西藏旅游成本太高,物价也高,季节性太强。
这边的边贸量不是很大,主要是和尼泊尔,而且贸易产品大多是比较低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樟木口岸。现在正在建设的吉隆口岸,将来要形成一个跨境的自由贸易区,那边风景秀丽,将来就是边贸和旅游融为一体的。吉隆口岸深入我国境内40多公里,尼泊尔那边也30多公里,是一片非常大的开发区域,现在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
“在这里无怨无悔”
记者:国家和援藏省市每年对西藏有大量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这边的经济增长有没有指标性的要求或是目标?
李选印:自治区政府提出了经济年增速达到两位数的目标,可是西藏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国家投资拉动的。
目前本级财政支出占西藏总支出只有7%,国家给西藏的投资占到了92%多,日喀则地区去年的财政收入是5.6亿,靠自身是很难发展的,必须靠中央的投资和援藏。国家投资西藏这几年是逐步增长的,项目投资基本上每年增长13%,有些地方要多一些,平均下来在15%以上。
记者:地区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投入?
李选印:这边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入,藏东能源发展比较好,后藏地区还是有一定的问题,还有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急缺,所以这几年援藏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增大,也是一个补充。
这边总的来讲还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加工配套技术都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到了冬天,基本上老百姓的生产都停滞了,所以从眼前和长远来讲,西藏的发展还是要靠投资。
记者:在藏工作17年,你的感受是什么?
李选印:这里人与人之间比较简单、和谐,不像外面那么勾心斗角。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发改委的职员就来自全国大半省份,而且这边办啥事情也不会“脸难看、门难进”,干群关系还是比较好的。
我在这里应该说还是无怨无悔,第一组织安排的工作可以做好,第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艰苦环境也是对人阅历的一种丰富,在内地遇不到的事情在这里会遇到,在内地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可能只对一个领域比较熟悉,在这里每个干部接触的面多,综合性的问题比较了解。
这几年西藏的干部压力大,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往往上有老下有小,都在内地,很难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