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天然气开发处处长韩保军:
企业要专业化
我认为目前能源装备企业要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要先向两端发展。到美国、加拿大等高端市场发展开拓,通过和世界上最好的设备企业相比,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向伊朗等市场空白地区发展。
第二,加强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像我们处主管的中美油气论坛、中阿天然气技术交流平台,企业都可以参与利用起来。对政府而言,除了加强对外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交流外,提高装备制造水平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第三,企业要练好内功,搞好专业化。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什么都想搞,最后什么都搞得不太好。有一些企业在泵、压裂车等设备方面做到世界第一,这种向“高精尖”发展的专业化精神非常好。
商务部产业司机电出口处处长孙健:
“走出去”最大的挑战是标准
我国现在的工业体系和装备体系完备,工业配套能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光要服务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拥有全球视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不过,我国的能源装备出口遭遇到一些问题。有些可能是企业自身问题,也有些是他国的问题。
一是文化问题。是否了解新兴市场的文化、政策,其产品、服务是否能符合当地的需求,这是我国企业在国外遇到的共性问题。
二是知识产权问题。刚开始中国企业走出去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仔细分析现在所拥有的产品或者技术是否涉及到国外专利;第二,怎样运用好规则,切实保护好自己的自有知识产权?
面向未来并能够走出去的企业应未雨绸缪,把整个知识产权体系建立起来,并结合中国标准“走出去”,这就会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而不仅仅是提供设备和装备。
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最大的问题和挑战是标准。例如,我国在电力设备、轨道交通领域已有相当强的实力,但是在出口过程中,运用的往往不是中国标准;此外,我们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没有做——即将我们的标准翻译成外文,这也很难让别人认同我们的标准或者应用。
中国装备制造业下一步要运用中国的标准,并努力使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我国企业不能仅是简单卖产品、设备,更重要的在于突出我们的标准。”
另外,能源装备“走出去”仍存在本地化发展问题。中国企业原来在对外经贸合作、包括执行援外工程过程中,把大量的中国劳务带了出去,虽然为当地做了很多贡献,但实际上当地对中国还是有一定微辞,因为我们没有对当地就业或者实力提升带来实质性的推动。
一个真正成功的跨国企业,不仅要利用本国的资源,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当地的资源。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文化融合也是今后需要考虑的。
最后是售后服务问题。事实上,不光是装备制造行业,中国其他领域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非常欠缺的,比如汽车行业。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是今后企业“走出去”时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化过程中产品的质量问题。现在多种产品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这对企业自身和国家形象都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特别建议同行业企业能够多自律,多从行业发展角度考虑,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周琪:
应理性看待中美能源关系
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投资国、煤炭消费国、电力消费国、碳排放国,同时是两个最大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创新国,中美在能源合作方面具备很多条件。所以,中美两国在获得更稳定的、价格更可承受的、更可靠的、更清洁的能源供应方面存在很多共同利益。
然而,当前民间的一些负面因素左右了中美能源关系。一些美国人认为美国一直是全球石油市场主要推动力,能源规则的制定者,能源体制的建立者,能源技术的引领者。当中国在能源事务中,尤其在石油市场和石油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意味着美国不再是唯一的主导力量。
美国对中美之间能源关系负面的看法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需求主要增长的推动者之一,未来如何应对对石油进口的依赖,都将对能源价格和能源安全产生影响。
第二,美国和西方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之后,就把增加对全球能源的投资,统一全球市场,当做能源安全的基础,但美国指责中国在走重商主义的道路,中国通过双边国有企业对石油产地控制获得能源,而不是注重统一的市场,从市场上获取能源。
第三,美国认为中国对清洁能源设备提供了补贴,如太阳能和风能,使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对美国不利,对美国不公平。
第四,美国国会当中有些党派、利益集团存在一种担忧,中国正在赢得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这些技术获得贸易优势和制造业优势,比如说中美之间由于在页岩气这一具有最好的发展前景能源领域的合作,可能会使中国获取美国的先进技术,再加上政府的补贴,使中国将来会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第五,美国对中国在一些国家的投资行为不满意,比如苏丹、伊朗,认为中国在些国家的贸易活动,破坏了美国和西方制裁的能力,特别是最近在伊朗。
第六,美国担心随着中国对能源和资源投资的增加,在一些地区的影响力会逐渐扩大,例如中石油在尼日利亚、安哥拉、加纳和几内亚的投资日益活跃,特别在波斯湾。美国同沙特阿拉伯几十年来都是同盟关系,都是美国在中东战略的基石,但是沙特越来越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出口国,沙特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占中国石油进口的20%,中沙关系迅速发展。甚至在加拿大,中石油已经成为西加拿大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投资者,华盛顿越来越多人担心,削弱美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第七,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存在着分歧。美国不接受《京都议定书》当中所讲到的“共同的带有区别的责任”这样一个中国提出的原则,而且和大多数发达国家一起,想要寻求制定一个新的国际条约,来使发展中国家同样受到国际责任的约束。
美国官方相对理性,美国能源部和国务院表示要推动中美能源合作。但中美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不信任和在清洁能源、气候变化的政策上,美国国内还没有达成共识,这束缚了奥巴马政府在国际上同中国和其他国家打交道时的作为。
由于在国会没有取得多数支持,以及债务危机的出现,奥巴马不得不在第一任期对能源政策有所改变,但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对新建的火力发电机设置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等措施还将继续执行。另外,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需要关注,例如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内是否完全会取消对天然气和石油生产部门的补贴,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补贴,是否执行对页岩气开发的新政策,以及是否增收碳排放税,会都对美国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国内与能源或者能源设备相关的企业,可以对以上问题密切观察,以便能在和美国贸易和投资方面获得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