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显而易见是被低估,但其名下的好资产并未被过于低估,坏资产则盈利一般,综合而言,安全边际仍嫌不足。
最近的一起私人股权市场的买卖,很值得价值投资者思考和借鉴。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了新浪微博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8%左右。按照这个价格,阿里巴巴对新浪微博整体估值约为32亿美元之多。可是其母公司新浪在此之前的市值还不到32亿美元,那么,新浪肯定是被低估了——至于低估程度是另外一回事。
再比如,一家公司拥有两个部门,其中一个部门每股盈利3元,而另外一个部门每股亏损1元,那么公司每股盈利是2元,股价为34元,其市盈率则为17倍,但如果把亏损部门白送给他人,市盈率反而降低到11倍多一点。把亏损部门白送他人后,公司估值会下降?巴菲特就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胡扯。
但市场确实就是这样,新浪如此,中国建筑也如此。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安全边际是否足够大,或者说预期回报率是否足够高,还需具体分析。
中国建筑被低估
以5月14日的收盘价计算,中国建筑的市值为1107亿元,而其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和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的市值分别为1520亿元和368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国建筑分别持股53%和57%计算,应占权益分别为805亿元和209亿元,总计1014亿元。也就是说,单这两块资产已经差不多抵得上中国建筑目前的市值,被低估是肯定的,但低估程度到底有多大,或者说,安全边际是否足够大?
中国建筑的业务可以分成四大块: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以及设计勘查。为了模糊的正确,从估值的角度,把中国建筑资产分成以下几块。由于中国海外发展与中国建筑国际均在香港上市,有公开的报价,市场流动性很好,所以合并为一块;中国建筑母公司的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以及设计勘查合并为一块;最后一块就是房地产开发,也即中建地产,目前无论是营收还是贡献的净利润都不高,所以归类于另一块资产。以上的分类,其实等同于按盈利能力来分类。没错,我认为,中国海外发展的盈利能力毋庸置疑,而其他两块资产,不但盈利能力一般般,而且有可能蕴含较大的风险。
虽然其他两块资产每年依然在贡献利润,但盈利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而风险在逐渐升高,因此可以称之为“坏资产”;第一块资产,盈利能力强,过去十几年的历史也证实了这点,可以称之为“好资产”。简单而言,中国建筑好资产的市值差不多相当于是公司的整体市值,那么它到底多大程度上被低估呢?
房建和基建业务资产盈利能力低
卖方分析师似乎受公司新签合同金额的鼓舞,比较看好公司未来前景,但忘记了公司的房建和基建这两块业务资产盈利能力非常低下,而且基建业务未来还蕴藏着潜在的较大风险。另外,中建地产虽然最近两年开发速度有所加快,但其资产盈利能力也很可疑。
表中显示,扣除中国海外发展和中国建筑国际的利润贡献后,中国建筑最近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6.6亿元、63.7亿元和69.1亿元。考虑到中建地产这两年销售和结算加快,那么实际上房建和基建贡献的净利润最近两年差不多是零增长。
零增长也不一定是坏事,但零增长的背后是营收的快速增长,甚至资本投入的快速增长,那就可以断定这块资产是“坏资产”。扣除中国海外发展的营业收入额后,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最近三年分别约为3520亿元、4500亿元和5200亿元,增长极其迅猛,但是净利润增长已经停滞——实际上中国建筑最近三年净利润从92.4亿元增长到157.4亿元,增长了约65亿元,而中国海外发展就贡献了48亿元,也就是74%的净利润增长都是中国海外发展贡献的。
问题还不仅限于此。合并报表显示,2012年中国建筑负债增加了大约1200亿元,其中长期贷款和长期债券增加了300多亿元;应付款增加了440亿元。这说明,中国建筑每年需要很大的新增资本投入。
除了房建和基建盈利能力低,还有两点导致评估公司价值时需要持更保守的态度。一是巨大的负债。中国建筑合并报表显示,其总资产超过6700亿元,扣除香港上市的两家子公司,母公司总资产也达到3000亿元,而2012年创造的净利润是69亿元,资产回报率很低。二是它的负债率很高,当宏观经济形势突变时,风险很高。
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无法给估值加分
不少卖方机构认为,政府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将极有利于中国建筑在房建和基建的业务开展。我的看法恰好相反。
从统计数字来看,2012年底城镇化率才52.45%,未来还有一定的空间,但即使大胆地假设未来30年内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每年增速也不过0.5%多一点,跟过去的每年1%的城镇化率相比,必定是大幅度下降。话说回来,地方政府未来几年面临着土地财政的逐渐枯竭,以及之前的债务偿还逐渐到期的双重压力,又有多少财力能加快城镇化?
至于中国建筑的城市综合开发模式,更蕴含着潜在的巨大风险。所谓的城市综合开发模式,就是地方政府缺少资本金,但拥有土地资源。在保增长的驱动下,将土地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打包给开发商。从2012年的公告来看,中国建筑与很多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不少项目属于BT合同。因此,中国建筑的负债逐年快速攀升,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一旦经济增长趋势下滑较快,或者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地价必然大跌,中国建筑的风险立即浮现。
房建业务今明两年已经到了拐点——不过是向下的拐点。虽然这两年商品房销售金额增长还维持在10%左右的增长,但要是以销售面积计算(房建收入对应的是建筑面积而不是销售金额),从2010年至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10.4亿、10.9亿和11.1亿平米,增速还不到3%。这一点也很适用评估中建地产——对中建地产寄予较大希望是不现实的。房地产开发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中建地产未能在过去的日子证明自己,只因2013年其销售有所加快,就对于它的未来寄予大的希望,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应有的分析态度。中建地产主要项目在于三四线城市,部分项目又是保障房,虽然无法从公告中测算出其利润率,但应该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