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三一触及美国“帝国梦”
什么是国家安全?几台风力发电机、几组电信就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超级大国的国家安全何时变得如此的脆弱?如果放大了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是国家安全,以后的美国还进口中国的产品吗?因此,所谓“国家安全”实际上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的保护伞,是害怕竞争、保护落后的遮羞布。
外交学院客座教授宋荣华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中国更多是从美国和西方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输出的也多是让美国消费者得利的廉价商品,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进入美国高端市场。美国人已习惯了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模式,而三一、华为、中兴在美国的拓展代表着中国企业、中国管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崭新模式,他们已触及到美国的“帝国梦”,削弱了美国的领先优势,让美国感到了真正的竞争,这才是他们在美国遭排斥和封杀的根本原因。就如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韩奈所称,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水即打破了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因为之前美中的航母数对比是11:0,现在是11:1,关键是零的突破。
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遇到国外保守势力的围堵和绞杀。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恰恰说明中国企业的壮大和中国的崛起。
中国经济网:三一起诉奥巴马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里程碑
就三一集团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事件,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这起诉讼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里程碑。中国企业最早是产品“走出去”,后来是投资“走出去”,现在是法律规则、市场理念“走出去”。之前中国企业在美国“打官司”的案例不少,但起诉总统,其实是起诉美国政府,这绝对是第一次。
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商业竞争中走向成熟的标志。小到市场和就业纠纷,大到政府的不公正待遇,中国企业都学会了利用当地的法律政策环境,来解决经济纠纷。不论胜算如何,这都改变了在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的形象。这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留下来”、“站得住”,都有正面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本土市场是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据地”。中国企业对本土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还可以大大加强。这起诉讼说明,我们有必要在自己的家门口和自家的院子里,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以有针对性的“反制”。
■主流声音
三一集团成为美国宪法的守护者
三一集团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成为美国宪法的守护者。
中国的大型企业都在谋求国际化转型。三一集团等企业在国际上的博弈,让我们看到后起的制造企业,如何逐渐学会市场规则、在市场上纵横驰骋。
当中国企业遭遇不公平待遇时,不是一味忍让拱手失去利益,就是以不入流的行贿等方式私下疏通,结果必然是形象败坏,路越走越窄,并且越来越不符合国际主流的共同价值。
无论如何,三一集团的此次回击,值得尊重。中国企业想要整体回击成功,树立形象,需建立共同的主流价值观,需要有实力的、值得尊重的政府作为支撑,需要一个个案件的累积。(知名财经评论家 叶檀)
三一状告奥巴马对企业国际化有启示性意义
和过去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相比,中国企业如今进入美国市场,受到了更多的限制。这种单向制的企业国际化是会失败的、会落后的,是美国人的小心眼。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在国外寻求更好的发展,不是将企业搬到国外简单了事,而是应该学习当年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走向国际,关键点在于文化适应。企业要了解自己在陌生的文化土壤上生长的前提条件,包括竞争模式、营利模式和成长模式。
三一状告奥巴马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阵痛,是必经的阶段。三一状告奥巴马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场官司本身,更在于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过程中的启示性意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副院长 曹和平)
总统也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以及诸多在CIFUS有研究的美国律师同行的判断,此案件的胜诉可能比较小,但不排除Ralls公司的论点可以得到审理法院法官的支持。在美国这样一个法治国家,任何人包括总统和CIFUS在内都不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相信美国法院可以公正地给出一个判决。(美国德石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丁杰)
美国总统亟需正视公平公正的立国之本
三一叫板奥巴马还有更深一层的、恐怕连他们的律师都没有意识到的意义。美国称雄世界,一方面当然靠的是迄今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靠美国标榜政治透明、竞争公平的感召力。如果就像三一诉状所揭示的那样,美国政府为了国际经贸的一时之需而不断侵蚀其讲求程序正义、机会均等的立国之本,长此以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恐怕也不是危言耸听——而这,才是作为被告人的美国总统亟需正视的。(美国知名律师事务所Reed Smith资深合伙人 张晋蜀)
捍卫投资自由超出三一本身的利益范围
奥巴马的做法排斥了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如果不解决,所有中国公司都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所以捍卫投资自由化的原则超出了三一公司本身的利益范围。过去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也常受到政治歧视,但大多数中国公司都表现得比较低调,甚至“认了”。三一集团“拍案而起”,不论输赢,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沈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