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从徐工看中德两国的气质:几多相似 几多不同

2012/08/20 09:47来源:中国工业报

五六十年代,我们小的时候,说起德国,总是和法西斯连在一起;后来文革结束,考上大学,德国对于我们,就有了歌德、海涅、康德、黑格尔、贝多芬、巴赫的熠熠光辉;到了八九十年代,做工业经济报道,德国制造成了完美的化身;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中国制造有了前一个10年的快速崛起,再看德国,便有了底气和观察的其它角度。

德国是一个极品国家。她对人类社会有着非同寻常的贡献,也曾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其实就民族性来说,中德两国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特质。

比如说勤劳。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说:“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很有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范儿。中国人更勤劳,与徐工团队在德仅四天,工作日程满满的,有的同志想在附近超市买点纪念品,一打听关门早,开门晚,根本来不及去采购。有人打趣说:正是咱们上班比人家早,下班比人家晚,才是我们今天到这儿来买企业。

又如节俭。德国人省钱是有名的,有个笑话:当在路上拾到一欧元时,法国人买了一支玫瑰花送给情人,意大利人买了一块巧克力自己享受,只有德国人赶忙把这一欧元存到银行里去。努力挣钱,不停地储蓄,喜欢实实在在地拥有金钱,连德国人都说:“我们很像中国人。但有些中国人还是有赌性,国外的卡西诺里总有中国人,而国内的股民一次次被剪羊毛,却愿赌服输。

还有许多不同之处。德国人守纪律,服从命令。在企业里,一切按规章办事,一板一眼,不足之处是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他们的厨房里,摆着整整齐齐的量杯、天平、温度计、及各种专用器具,像极了理化实验室,而中国烹饪以盐少许、调料若干,名冠全球。所以我们的企业多年来向德国学习质量管理,学习卓越制造,学习核心技术。

其实最深刻的不同,在于两个国家民族所经历的过去和身处的现实之不同。说起来,德意志民族文化史比中华民族的文化史要短许多,当庄子写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至理名言时,德意志民族还没有形成。即便如此,日耳曼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其部落形成也有两千多年了;而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德国也就是140年的历史,所以被称为一个“迟到的民族国家”。然而上世纪前半叶,一旦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德国却走向了极端。中国相对有自己的道路与历史,中华民族的心态也更从容大气,虽屡遭磨难,几番风雨飘摇,依然坚韧平实。

这个话题太虚,再扯下去就该钻象牙塔了,还是从眼前的实例说吧。当德国时间7月6日下午18点,徐工收购施维英51%股权,交割仪式在北威州赫恩市举行,那是一所令人记忆深刻的会场,由一个百年前的老厂房改造而来。让人更加难忘的是签字时刻,站在老施维英先生身后的是施维英夫人和子女,那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虽然是血缘关系,又有资本纽带。而站在王民董事长身后的是徐州市市长朱民及市里相关部门领导,这是两家体制背景完全不同的企业。

施维英家族每个人都是这个企业的所有者,说起78年的历史,就会谈到他们的父亲或者爷爷老施维英,没有别人,无论创业还是受益,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资本家。而王民及徐工的高管团队却不是,他们是上级任命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者,不拥有徐工的股权,尽管他们在这个国企里工作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尽管王民作为企业掌门人带领徐工,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业绩;尽管他们曾为这个企业的兴衰存亡殚精竭虑风雨相伴……但是他们确实与施维英家族之于施维英截然不同。

我们对在充分市场化领域中生存发展的中国国企,充满敬意;对在国际市场上谋求更大更强的中国企业,深表钦佩。

中国徐工的资金注入到德国最好的混凝土设备企业的股权中,用媒体习惯的措辞,叫做入主或控股。德方好像不很接受,他们称之为“战略合作”。施维英的机械产品,曾在西德战后重建中活跃于建筑装备领域,德国人对这个品牌很有感情,所以他们希望低调处理这件事。

徐工方面很好地照顾到对方的情感,宣传上尽量低调,这些算不上原则问题。重要的是,下一步如何走好,怎样取长补短,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在国内外市场消退,不确定因素干扰,工程机械行业面对空前困局的情况下,徐工集团大踏步地走向国际市场,走向既定目标,所表现出来真正的勇气和胆魄,确是中国企业的气度。(中国工业报杨青)

(责任编辑:Winnie)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