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两会上,有媒体记者问潍柴掌门人谭旭光,潍柴这些年发展靠什么?
谭旭光回答:第一,国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第二,潍柴长期以来注重于改革,实现整个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的转换;第三,就是我们始终不渝地抓住技术创新。
创新,是潍柴发展的灵魂。
创新,开辟潍柴前进之路
回顾潍柴65年发展史,潍柴依靠创新取得发展和进步。创新让潍柴在困难时期得以生存发展,创新让潍柴人在机遇来临时阔步前行;创新是潍柴永恒的主题,潍柴的前进上升之路由创新成果层层铺就。尤其是谭旭光1998年执掌潍柴以来,潍柴的创新步子迈得更大。
98年至今,潍柴累计开发新产品和专项配套产品5800多个,获得专利506项,主持、参与国家863项目18个,主持、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27项,为行业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5年更是潍柴人铭记于心的一年,这年3月,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三排放标准的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在潍柴诞生。之后,满足国Ⅳ、国Ⅴ排放要求的10L、12L、5L、7L大中小功率“蓝擎”动力相继问世,从而一举奠定了潍柴在国内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蓝擎的诞生,让中国发动机行业从此有了“中国心”,开始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2007年底,世界第一款对发动机、齿轮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和研发的“动力总成”产品在潍柴诞生。这意味着,整车厂只要匹配安装上自己特色的驾驶室和车厢,一款新型卡车或客车就可以推向市场。“动力总成”的推出,使中国商用车研发效率提升了三分之一。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领先,做行业的先行者,这是潍柴的创新发展目标。
内生增长,创新驱动
历史的经验告诉潍柴人,引进永远引不来最前沿的技术,也引不来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核心技术,也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我们技术差距逐渐缩小、竞争力逐渐增强的时候,任何竞争对手都不会把最前沿技术转让给我们,关键技术的掌控只能立足于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潍柴走上了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之路。
近期潍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成果之一,便是燃气式发动机的面世。2012年3月,潍柴第一台大功率缸内高压直喷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即HPDI发动机)隆重发布,填补了国内天然气缸内直喷发动机在应用领域的空白。
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 HPDI发动机备受瞩目,它为传统的火花塞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科技创新。HPDI发动机的诞生,顺应了我国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要实行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它对于内燃机与配套相关产业协同开展节能降耗,加快内燃机工业产业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现技术创新首要就是靠研发,而研发需要大投入。为了实现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潍柴集团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实验中心,投资20亿元,要走到全球内燃机实验最前沿。此举对我国提升内燃机行业的技术水平、制定内燃机行业的标准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实验室于今年3月下旬正式投入使用,将充分助力潍柴在十二五期间的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其次靠人才,人才是支撑研发的主力。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2012两会期间明确表示:创新科技的基础在于培育和吸纳一流人才,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而其症结就是缺乏人才。把引进或者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作为第一战略,就可以为我们创造能够留下来的技术,这是别人拿不走的技术,也是别人拷贝不了的技术。
潍柴人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潍柴以国际化的视野,建立面向全球的人才引进机制,并为引进人才提供宽阔的施展平台,逐步打造一支具备国际化素质、勇于创新、持续学习、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这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智力保障。在今年1月召开的潍柴集团科技创新暨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集团拿出2500万元重奖技术创新项目和个人,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研发热情。
链合创新 拓展创新广度和深度
2012年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形势下,国内内燃机行业的发展随势放缓,即使如此,潍柴仍坚持技术创新。谭旭光在两会上指出,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稳中求进的局势,潍柴要坚持走独具潍柴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内生增长,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走链合创新之路。由此,创新在当下的潍柴有了更深刻的诠释。
在行业内,潍柴率先提出了“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与清华、天大、浙大等院校以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七零研究所、奥地利AVL、美国SWEL、德国FEV等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筑了一个全球顶级的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技术研发平台。同时,潍柴还与上游数十家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供应商建立了“潍柴产品研发共同体”,实现了相关产业链技术资源的互利,推动供应商与潍柴协同发展,实现“同心、同行、共赢、共享”。
这个“链合创新”模式的建立,形成了以潍柴为主体,各零部件供应商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强大柴油机零部件制造体系的局面。在这个产业链的系统中,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链条,或取长补短,或强强联合。上下游企业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成为了研发共同体。这是“链合创新”的内涵,也是潍柴对自主创新更深层次的阐释和探索。
通过“潍柴产品研发共同体”、新近成立的“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等合作交流平台,潍柴实现了与国内外几十家著名院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战略合作,这不仅进一步深化了潍柴“链合创新”的深度,拓展了链合创新的维度,更从产业角度引领了中国内燃机行业的发展。
潍柴在2012年初战略重组意大利法拉帝集团,更是将链合创新的步伐迈向海外,给潍柴集团未来的技术提升带来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在实现集团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此次战略重组延伸了潍柴的国际化战略触角。
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而创新之于当下的潍柴而言,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和产品这样单一的层面。它还包括体制创新、流程创新、理念创新、文化创新,而产业链合创新的重点,即是在理念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潍柴认为,惟有实现了理念、体制和机制创新,才能确保技术与产品创新持续推进,从而使潍柴不仅在产业发展层面,也在企业运营层面,乃至国际化发展层面上,担负起行业领军者的责任与使命,以高擎之火炬照亮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前进之路!